构建高年级课外阅读欣赏课模式

时间:2022-08-29 12:20:52

构建高年级课外阅读欣赏课模式

前不久,笔者参加市首届课外阅读优课评选,执教一节高年级课外阅读欣赏课,得到评委充分肯定。下面就以这节课为例,谈一谈高年级课外阅读欣赏课模式。这本书是美国作家乔治・塞尔登写的《时代广场的蟋蟀》,设计如下: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从故事中感受友情,学会感恩。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鉴赏能力,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

3.创设平等和谐的交流空间,相互交流思想,感到阅读的快乐,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人生价值,达到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相融合的目的。

活动过程:

一、整体把握,回忆书的内容

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共同阅读了美国作家乔治・塞尔登写的《时代广场的蟋蟀》,故事的主要内容请概括一下。

柴斯特是在康涅狄格州乡下的一只( ),由于贪吃跳进了野餐篮里被带到了( )。柴斯特被( )收留了,还遇到了( )和( ),并与他们成为好朋友。柴斯特有着不同寻常的音乐天赋,并用他绝妙的音乐天赋回报了朋友们的真诚友情,使得玛利欧一家摆脱了困难的境地。在他功成名就之后,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二、对话人物,畅说眼中的蟋蟀

1.我们知道,柴斯特本来是一只可怜的、对生活产生恐慌的、生活无望的蟋蟀,却成了著名的演奏家。原因是什么?

预设1:是由于得到了朋友塔克鼠的帮助,是他发现柴斯特有非同一般的音乐天赋;

预设2:史麦德利教授写了一封介绍信,推荐了柴斯特,让柴斯特的才能有用武之地。

2.柴斯特非常幸运,它没有出众的外表,却得到了许多人的青睐,它到底是时代广场上一只怎样的蟋蟀呢?请与书中的内容相互结合,或与某些章节相结合,仔细地想一想,也可以和同学们讨论交流一下。

出示:柴斯特,你是时代广场上( )的蟋蟀。

预设1:柴斯特是一只贪吃的蟋蟀。他偷吃了腊肠跳到了野餐篮里面,被埋在了烤牛肉三明治的下面,被带到了纽约时代广场的地铁站。

预设2:我认为柴斯特最大的特点是具有音乐天赋。从史麦德利教授的那封信足以看出。(出示信件的前半部分内容)

三、深度阅读,感受朋友情深

1.可谁也没有想到,就在柴斯特音乐事业达到顶峰,在纽约一举成名、家喻户晓的时候,他突然要离开这个城市。请你再读一读,找一找,原因是什么?

2.柴斯特就要离开这个让他风光无限的时代广场。你对于他的决定抱有什么样的态度?(支持?反对?还是说不清?)为什么?柴斯特的朋友是什么态度呢?

小结:对于他的决定,我们不论是支持还是反对,反正他只能选择一种,不能两种同时选择。不管他的选择是什么,只要自己的生活能快乐、充实、有意义就好,同时也能给别人带来快乐,这才是生活的真谛。

四、静心分析,提升阅读价值

柴斯特带给我们无限的快乐,他最后带着人们对它他的思念走了,但他带走的不只是我们对他的思念,请合上书,让我们静心思考,时代广场上那只蟋蟀的歌声,带给我们怎么样的思考?

五、推介读物,延续课外阅读

一只蟋蟀到底能走多远?它已经从美国走到了中国,从作者的心里走到我们的心里,我们也深深喜欢上了这只小蟋蟀,请把这个故事推荐给你身边的人,相信这只小蟋蟀能走得更远……

推荐:《塔克的郊外》是《时代广场的蟋蟀》的姊妹篇,它也是乔治・塞尔登的作品。想知道这又是怎样一部精彩的故事吗?赶紧去读读吧。

六、反思

1.整体把握。我们阅读要把握整体,学生读了一本书有怎样的感想,留下些什么印象,是非常重要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三学段,阅读叙事性作品,清楚整个事件的结构,简单叙述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厌恶、欣赏、希望等感受。

2.对话人物。儿童读物离不开故事,故事离不开人物。对故事中主人公的剖析、解读是交流课上又一项需要完成的任务。但这种剖析、解读不是孤立的,而是结合书中的内容来谈,通过对主人公的多元解读,师生的交流对话,再次在文本中走个来回,在风景秀丽的语言丛林中驻足欣赏,那是多么美妙的时刻啊!

3.深度阅读。每一本书,每一个故事,都会有打动你内心的情节,细细读,慢慢赏,既要留心学生的不同感受,又要深挖细节,使学生进入文本,体会作者用词、用句的精妙之处。这阅读就使你有了格调,有了不平庸的眼睛。何乐而不为呢?

4.思考延伸。笔者以为,课外阅读交流课不是对故事的简单重复,而是对整个故事、整本书的感悟与升华,老师在交流课上,要指导学生深入书中。

5.推介读物。课外阅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个长效工程,这次阅读的终结,恰是下次阅读的开始,为了使这项工程延续,在阅读交流课的结尾安排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阅读的林阴大道上继续阔步前行。

上一篇:让语言在学生的笔尖快乐流淌 下一篇:当英语遇上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