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游褒禅山记》体现的旅游思想

时间:2022-08-29 10:36:23

浅析《游褒禅山记》体现的旅游思想

内容摘要:《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所写重点在于作者游览中的心得和体会,所悟哲理意蕴深长,给人以丰富的人生启示和鼓舞,历来被人称道。本文将以一名旅游教育者的视角,从旅游的角度出发,阐述其所体现出来的旅游思想及其给旅游者的启示。

关键词:《游褒禅山记》;旅游思想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虽以游记命题,但记游的文字甚少,所写重点在于作者游览中的心得和体会,并着重写了两点:一是写华山山名的本末。从今人“花山”读音之误,联想到对古籍的以讹传讹,从而指出对古籍要“深思而慎取”的态度;二是写游览华山后洞的经过。“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进而论述了“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文章短小精悍,字字珠玑,感慨既发,纵横古今,所悟哲理意蕴深长,再加上王安石这种积极进取精神,连同他的变法革新,虽有其不可避免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然而却也能给人以有益启示和鼓舞,历来被人称道,以至流传至今,传为佳作。

笔者作为一名旅游教育者,更愿意从旅游的角度出发,感悟其所体现出来的旅游思想及其给旅游者的启示。

一.在《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提出了实现旅游目的的三个条件,这一观点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四月,王安石34岁,从舒州(现在安徽潜山)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探亲途中与两位朋友和两个弟弟同游了褒禅山,同年七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这是一次未能尽兴的游览,作者深感后悔和遗憾,从中悟出要想实现旅游目的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志”(志向,意志)、“力”(个人的力量、天资条件)、“物”(可资凭借的外界条件),最为重要的是“志”。“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不能至也”,说明了虽然“有志”,但“力不足”是不能到达的。“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说明了虽然“有志与力”,但“无物以相之”也是不能到达的。“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着重说明了“有志”的重要,其实质含义就是鼓励人们“尽志”,只要“尽志”就无所不能至。

早在九百多年前的王安石提出的这一观点与我们现在所强调的旅游者需要具备强健的身体、浓厚的兴趣、坚强的意志、渊博的知识、必要的装备、一定的资金外加过得去的沟通能力这些基本条件是不谋而合的。

二.旅游是一种启迪思考,丰富心灵,迎接挑战,激发潜能的运动——旅游的魅力

旅游作为一种以去异地寻求审美享受为主要内容的短期生活方式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并以一种“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势日益平民化。旅游不仅可以让人欣赏自然之美,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放松身心,调节自我,更是一种启迪思考,丰富心灵,迎接挑战,激发潜能的运动。正如作者所说“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不管怎样,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对每一个人来讲,都是必要的。旅游的乐趣不在于我们看到了什么,而在于我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安徒生曾说:To travel is to live,意即无数次的旅行给了旅行者最好的学习机会和自我教育,过程中需面对许多突发状况和挑战,更激发了旅行者的潜能,旅行让自己开拓了视野,有充分的时间独处和思考,进而探索生命的本质。“无限风光在险峰”,只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勇于挑战自我的人才能收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学会在旅行中体会生命的意义与目标,树立“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坚强意志,鼓起“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的革命勇气,在漫长的生命之旅中不断地学习、探索、前进!这不正是旅游的魅力所在吗?

所有的生命都是旅程,所有的人都在旅行着,让我们谨记王安石的教诲,带上“志”、“力”、“物”三大法宝,勇敢地朝着“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之地前进!

参考文献:

[1]likegang,《游褒禅山记》试析,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2000.

[2]罗中展,旅行与旅行文学,www.cute.edu.tw/~gec/teachers/S_drchunang,2009-12-14.

熊宝莲,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讲师。

上一篇:关汉卿戏剧否定的人格范型 下一篇:浅论三十年代现代诗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