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吴行:行走在书法的腹地

时间:2022-08-29 10:00:05

专访吴行:行走在书法的腹地

编者按:20世纪90年代,吴行是书坛的风云人物,屡获大奖。后来他因为身体等原因淡出书坛近十年,十年间他临池不辍,静心、专注地游走在古代碑帖中,他寂寞地坚守着自己为自己设计的目标。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兰亭奖”大赛中,他以一件小楷册页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最终在复试中以第一名的成绩问鼎“兰亭奖・创作奖”。从合肥颁奖回郑后,他欣然接受了本刊的专访,道出了他精彩的书法人生和艺术追求。

谷国伟:吴老师,您好!首先恭喜您在第二届“兰亭奖”中夺得桂冠,您在学书、创作过程中的秘诀是什么?

吴行:谢谢!我淡出书坛已近十年。十年之中虽然没有间断临池、创作,但很少关注书坛的动向,我自己的书法创作也因时间问题,缺少了认知和实践上的连贯,所以,从没感觉到有什么长足的提高。只是比现在的许多学书者,少了些浮躁,能安静、专注地临习些名贤碑帖,在传统之上,收获颇多。这次兰亭奖原本也未打算投稿的,只是架不住好友的敦促和鼓励,用了一个月的上午,准备了行书和小楷两个册页,因行书册页用的是所藏旧纸,未能舍得投出去,于是就投了这本小楷册页,没想到能获此殊荣,想想多少年来对书法的钟情和追求,也有些因果之缘吧。

我的学书之路,可以说也是曲曲折折的。初学书时,懵懵懂懂,不知天高地厚,东拼西凑,敢打敢闯。靠的是聪明,虽是获了奖,成了名,倒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写下去了。后来因喜欢收藏,所见前贤的真迹渐多,才发现古代名家,无一不具备扎实的传统功底,才开始认真地临池、做功课。书法也开始渐入佳境。“吹尽黄沙始见金”,只有经过这个下苦工夫的过程,才能在书坛驻足,不至于“各领三二年”。

所谓学书、创作的秘诀,我倒是没有什么发现。近三十年的摸索,有些感悟,因为现在的年轻的学书者走过的路,我都走过,说出来供诸同好借鉴吧。我发现许多的学书者,喜欢跟风,今天张三获奖了,就学张三;明天李四得宠了,就学李四,殊不知这些获奖的背后,有着许多你不知也不解的机缘。今天张三,明天李四,后天又王五,你永远在跟着别人走,于是在书法圈内,你成了永远的、匆匆忙忙的过客。古人云“转益多师”,此固然重要,但跟风则是墙头之草,与其这样,倒不如抱死一家,专注而致精微,精微一到,你若不出成就,那才叫怪。

谷松章:能否回忆一下您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展览中第一次获奖的情形,当时的心情怎样?这次作为“兰亭奖”获奖作者,您又有什么感触?

吴行:第一次获奖大概是1986年的第二届中青展吧。领奖在中国美术馆,当时只有24岁,许多获奖者都是我心仪已久的名家。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二十年过去了,这期间,国展、中青展、楹联展等等,又获过多次奖。有人戏称我是获奖专业户。其实,获奖只是你学书过程中,某一阶段创作的社会认可,这种认可导向,也许是正确的,但更多的是取决于评委群某一时段的审美趋向。每次获奖,带来的固然是兴奋,但更应该带来的是对自己作品的自我的反思,获奖后如何在这个起点上去修正和完善自己。这次夺冠,纯属侥幸,这里的许多作者的作品其实都比我写得好,只是他们的运气比我差些,许多充满个性的优秀作品,大多是不容易拿得大奖的,因为评选中,大多评委趋向于中性的创作。个性之路是书法创作的最高追求,不要因未获奖而放弃,寂寞而能坚守,知白而能守黑,才能终成大道。如果你真的想获奖,那么投稿时可以往中性靠近些,离古人的影子近一些,获奖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谷国伟:您的成绩令人艳羡,这与您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能否就国展投稿的一些问题谈谈您的经验?

吴行:我刚才说过了,获奖只是评委群对你某一时期作品的认可,成绩好坏和你的创作水平不一定挂钩。偶尔一次获奖,不代表你的创作状态。你的创作越有想法、作品越有个性,获奖的可能性就越小,但你的探索之路可能就越有希望。

至于国展的投稿问题,我从未思考过,更没什么经验可谈,只能说,相去传统不远,就可能接近获奖。

谷国伟:曾经在一些展览中见到您创作的二王帖学一路的大幅书作,字很大,您以为把帖学的小字放大写的难点和应该注意的地方有哪些?

吴行:我是北方人,又出生在中原腹地洛阳附近,从小到大,见到的多是碑和志。很少接触帖,小学时代整天在千唐志斋里嬉戏玩耍,受碑的影响是终身的。后来,见到帖,才发现了所谓灵动和韵致,开始钟情于“二王”书法。其实董香光将碑帖分开是有道理的。我发现,南方人写王圆润灵动,却很难达到雄强。北方人写王雄强方正,却又失去了韵致。地域审美和表现形态使帖和碑不能兼容。但二者我都痴迷,于是,我想摸索一条妥协之路。开始,我想避开书写用笔节奏的连贯,用对联个体单字的形式来表现。我尝试将“二王”的字一步步放大、收缩王书放的线,将其归整,集字创作,即所谓集字书吧。后来,开始书写条幅,又将灵动和映带一并移回,进行创作。其实,大字小字没什么难点可言,所要注意的是,大小循环写,字法尽可能精熟罢了。

谷松章:您喜欢什么风格的小楷?您创作的小楷作品通常是在什么环境下完成的?

吴行:对唐人的小楷,从内心我是不能释怀的,它的结构紧凑、法度严谨、行笔劲健,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虽然我们目前见到的真迹很少,但从大量出土的唐代志书中,我们可以体味到它众多的书写风格和迥异的书法面目。如果只是在魏晋、明清的区间里盘桓寻找,对这样一个博大的空间视而不见,对小楷来说,是一种资源上的大缺失。

我的小楷基础,源于唐人,因收藏唐人墓志石,而留心唐人楷书,后来渐渐痴迷于此。其实,我没怎么系统地学过唐人,只是见到心仪的墓志随手临上几段,虽力追手摹,但仍相去甚远,皮毛之客也。

今人写小楷不同于古人,想因工具之故吧,想了个取巧的办法,让人将一个模样的格式纸,做上许多,写坏了扔掉,满意的留下分门别类简装成册,美其名曰:小楷数种。也算对付浮躁的一种办法。书写小楷,应有连续性,因为预热是对笔墨、结体、用纸的熟悉过程。一旦进入状态,就要持续一个时间段,坚持不懈,如此下去自然熟能生巧。我的小楷习作大多是在如此环境下完成的。

我写小楷作品,多在早晨的这个时间段。6点起床,开灯展纸。因为这个时间段较为安静,可以避免外来打扰。选一段不长的内容,神清气静、一气呵成。如作手卷需先在其他纸上进入状态,寻找感觉,渐入佳境。

谷国伟:您“兰亭奖”获奖的作品是小楷,处于这个以大取胜的展览时代,您认为小楷的突破口在什么地方?

吴行:我经常说,小楷是文人的基本功,古代文人传达信息的基本方式是手札,其载体无非是行草和小楷。再者著文章、抄经文、写典章、上奏折、作题跋都离不开小楷。前人对小楷创作表现形式,无非是册页、手卷、扇面几种,古人的生活节奏慢,能安心地将手卷、册页一气呵成,经生亦可以面对黄卷,晨起浴手而青灯静对。且古人功底深厚,工具单一。就像我们用钢笔、圆珠笔,不分时段。而今人则不然,处于这个以大取胜的展览时代,小楷的创作和展览表现形式,包括书写内容方式、创作状态都值得我们去深思。

首先,小楷书写慢,占用时间,对于专业作者来说,长篇巨制尚可以静心而待,但也很难一气呵成,但对于业余作者则是困难之处。我们可以尝试将纸张分成若干份,以同样形式将内容分开,一次次完成。这样,虽然状态不同,但分类整合,再以新颖、现代的形式进行装裱表现,打动视觉,吸引眼球。我们还可以用其他书体将其间隔,类于古人题跋分段的方式作为横幅,进行创作。另者,可以在视觉空间内将其切割分块,用不同风格的小楷书进行表现,总之,动动脑筋,处处留心,突破的空间还有很大。

谷国伟:您作为河南中青年书家的代表作者之一,如何看待河南的青年一代?

吴行:河南是个书法大省,有一个优秀的书法群体,这个群体人才辈出,前赴后继,为河南这个文化大省创造了辉煌业绩,作为其中的一员我觉得骄傲和自豪。我在河南书坛,也算是个坚守近三十年的老兵了。近三十年来,出现了许多年轻的优秀书家,他们中间的许多人,都很令我赞叹、钦佩。而我也看到,一个刚刚露头的新秀,很快就消失得没有了踪影。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究其原因,是书法创作环境越来越成熟,侥幸的空间和概率也越来越小,对传统功力和现代表现形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作品的质量和精度的标准越来越苛刻。就此而言,目前河南青年一代主要应该注意的不是怎样表现创作,而是怎样在传统基础上下死工夫,怎样把作品得写得更精到,怎样把个人的修养提得更高,厚积而薄发,多些踏实,少些浮躁,这才是河南书法大省得以维系的正道。

谷国伟:请谈谈您对“字外功夫”的认识,您常读的一些书法学科以外的书有哪些?

吴行:字外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这是一个漫长的修行过程。作为一个书家,字外功是多方面的,文字、诗词、文学、艺论、绘画等门类,缺一不可。单就诗词来说,掌握格律的平仄就属不易之事。字外功夫的修炼,费时费工,效果不能立现,但可潜移默化,这就是修养。书法进入一定境界,就是拼修养了,修养引领境界、眼界。综合修养的高深,是引领一个大家成就的基础。书法学科之外,我喜欢抄读一些古诗词、名文章,一则练字,二则加深记忆,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有空时,更喜欢读一些文人逸事、笔记杂文之类,文史书画语录也是我爱读的书。

谷松章:您在习书之余,还雅好收藏。这对您的书法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吴行:我喜好收藏,源自对书画的钟情。收藏的基础是金钱,我的收藏是病后举债下海经商,手头宽裕才开始的。收藏的机缘使我与许多前贤朝夕相处,得见像董其昌、王铎、张瑞图、赵之谦、何绍基、吴昌硕等大家的原作,才发现真迹与印刷品有着很大的差距,知道了前贤用笔、用墨的讲究,经常刻意追摹,用心领会,受益匪浅。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啊!

我酷爱读古人书卷上的题跋文字,这一段段文字,透露出的是前人对一件作品不同的理解,从中可以获取前人对书法创作作品欣赏体会的大量信息,这些信息,只要你细细品读,都能大有收益。

谷松章:您最近有没有作品集的出版或出版计划?

吴行: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之路永远是后悔的。只要你不停探索,不停地临池学习,就会不停地自我否定,觉今是而昨非。去年本打算出本作品集,算是对过去学书的一个总结。埋头创作了近二百件作品,挑出五十件拍了反转片。当准备付梓时,我又回看了这些作品,觉得有一半已经不堪入目了。近期又准备了一些东西,打算补充进去,如果满意的话,明年出版供大家批评。

谷松章:请用一句话概括您在书法上的追求,今后有何打算?

吴行:设一个高目标追求,找一个大成就者较量,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谷松章: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祝您新年愉快。

吴行:谢谢,也请代我转达对读者的问候。

上一篇:我说篆书艺术 下一篇:当代文化视野下书法审美变形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