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工程质量预防建筑通病的发生

时间:2022-08-29 08:54:56

如何提高工程质量预防建筑通病的发生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不短发展,人们在感叹高楼林立的同时也越来越关心建筑物本身的细微质量问题,然而现今工程施工过程中有些质量间题经常发生,习惯被人们称为质量通病。这些通病大大影响了建筑物的质量,那么研究如何保证质量预防这些常见毛病的发生也就有了它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本文针对几种典型的、常见的质量问题予以分析总结。

关键词:质量通病 成因 防治措施 处理方法

1、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结构及构件产生裂缝是一种常见的质量通病,裂缝的原因也极其错综复杂。大体上可以分为:a、材料本身的问题,在混凝土配制的过程中采用了含泥量较多的骨料。b、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受过度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砂浆层。c、混凝土成型后,养护不良,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蒸发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收缩也不,因而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或者构件水分蒸发,产生的体积收缩受到地基或垫层的约束,而出现干缩裂缝。

防止混凝土裂缝产生的相关措施:a、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避免使用过量粉砂。b、浇筑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振捣要密实,并应对板面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c、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长期堆放的预制构件宜覆盖,避免曝晒,并定期适当洒水,保持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早进行洒水养护;大面积混凝土宜浇完一段,养护一段。

对于这种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对结构强度影响不大,但裂缝会导致钢筋锈化,并且有损美观,因此在这种裂缝出现的时候可以在混凝土表面涂刷一层薄砂浆进行处理。对于预制构件,也可在裂缝表面涂环养胶泥或粘贴环氧玻璃布进行封闭处理。

2、混凝土表面的蜂窝麻面、露筋、孔洞

形成混凝土表面通病的原因可以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面原因两种。首先,其中内部原因有:a、混凝土含气量过大,而且引气剂质量欠佳。 目前 泵送混凝土用量较大,为了保证泵送混凝土的可泵性,往往在泵送混凝土中加人适量的引气剂。由于各种引气剂性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混凝土中呈现的状态也不尽相同,有的引气剂在混凝土中会形成较大的气泡,而且表面能较低,很容易形成联通性大气泡,如果再加上振动不合理,大气泡不能完全排出,肯定会给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造成蜂窝麻面。b、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混凝土过于黏稠,振捣时气泡很难排出。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例如胶结料偏多、砂率偏大、用水量太小、外加剂中有不合理的增稠组分等,都会导致新拌混凝土过于黏稠,使混凝土在搅拌时就会裹人大量气泡,即使振捣合理,气泡在黏稠的混凝土中排出也十分困难,因此导致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c、由于混凝土和易性较差,产生离析泌水。为了防止混凝土分层,混凝土入模后不敢充分振捣,大量的气泡排不出来,也会导致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

那么怎么解决混凝土内部不利因素的呢?首先,选择使用优质的引气剂,减少混凝土运送过程中气泡的产生。其次,降低混凝土黏稠度。适当调整混凝土水灰比、砂率、胶结材料用量以及外加剂的组分,改善混凝土的黏稠性。再次,控制新拌混凝土和易性。如果混凝土离析泌水,严格控制振捣时间,必须适时进行复振。

导致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的外部原因有:a、混凝土浇注分层厚度过大,由于气泡行程过长,即使振捣时间达到规程要求,气泡也不能完全排出,这样也会给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造成蜂窝麻面。b、不合理使用脱模剂是造成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蜂窝麻面的主要原因。c、环境温度对混凝土结构面层的质量也有影响。由于气泡内部含有气体,因此气泡休积变化对环境温度特别敏感,环境温度高时气泡休积变大,气泡承载力变小,容易破灭。环境温度低时气泡体积变小,承载力较大,不容易形成联通气饱。即使混凝土结构面层有气泡,气泡也很小,对混凝土结构外观影响不大。

解决方法。首先,严格按《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中的规定执行,每层混凝土浇注厚度,宜为300―500 毫米。其次,选择使用优质的脱模剂。再次,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和养护温度。

3、屋面渗漏

在屋面防水工程施工工程中,屋面渗水、漏水是较为普遍的质量通病,不论卷材或混凝土刚性防水屋面,都有类似的情况。

导致屋面卷材防水渗漏的主要原因包括:主体结构变形,基层处理不干净;找平层不平、不干燥;油层太厚、涂刷不均匀;局部构造 (如女儿墙、山墙、天沟、伸缩缝等部位)不合理,施工处理不当;卷材铺贴不实,接头、压边不严密;温差过大等原因,致使沥青胶老化、流淌,卷材错动、开裂;形成气囊、水囊、泛水等现象而产生渗水、漏水。

混凝土刚性屋面渗漏的原因有:结构变形,板面清扫不净、灌缝不实,分格缝设置不合理,油膏嵌缝不严密;防水层较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当,施工振捣不密实,收光、压光不好,早期干燥脱水,后期养护不良,山墙、女儿墙等局部构造不合理、施工处理不妥,以及温度应力作用等,致使屋面开裂渗水、漏水。

防止屋面渗漏,设计是前提,材料是基础,施工是关键,维修管理是保证。只有严把材料关,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才能保证屋面防水的工程质量。

4、抹灰面层空鼓,裂缝

抹灰时操作不当,基层过干或使用不灰膏质量不好,容易产生面层起泡和有抹纹现象,过一段时间还会出现面层开花,影响外观质量。因此造成抹灰通病的基本原因:基层未清理干净,抹灰前未浇水湿润;底灰未干到一定程度就抹面层;一次抹灰层过厚,干缩率较大;窗框两边塞灰不严,固定不牢。

预防墙体抹灰开裂,必须严格把好材料关,选用质量可靠、稳定的墙体材料和抹灰材料,同时严格按照相关的工艺标准进行施工。如砌块墙体抹灰时应提前2~3小时进行淋水润湿,天气特别炎热干燥可提前1小时淋水,但必须等墙面无水渍时才可以进行抹灰施工。基底清理不干净(如灰尘、脱模剂、油污等)导致抹灰层与混凝土、砌体面层黏结不牢固。所以抹灰前应彻底清除墙面松散的砌筑砂浆、灰尘、污迹。基屋表面太光滑,会导致抹灰黏结不牢固,所以抹灰前应用水泥浆全面积喷浆。墙体抹灰过程中不要过厚,一般超过10mm严禁一次成活。抹灰层与层之间,对于水泥砂浆、水泥石灰砂浆上层抹灰应在下层砂浆固结后方可进行;对于石灰砂浆,要待下层抹灰七八成干后,方可进行。加强抹灰层的养护,待抹灰层终凝后应洒水养护,满足抹灰砂浆的养护

如出现空鼓、开裂,必须对空鼓、开裂部分进行切割、打凿,并先做部分修补以作观察,如对周周抹面无不良影响,再进行全面修补。

结语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有效的预防建筑通病的重点在于知道这些质量通病的成因,“对症下药”从每一个细节出发,严格按照规范的步骤进行施工,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消除质量隐患。

上一篇:哪些健康指数您必须了解? 下一篇:吃饭不必太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