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和数字有关的中医概念

时间:2022-10-05 05:11:05

解析和数字有关的中医概念

近些年,中医的保健养生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希望深入了解中医理论的人也越来越多。不过,祖国医学历史久远,医学思想广博深奥,并非短时间就能一窥全貌。但善于归纳的医家先人们用数字总结的一些中医基础概念,还是相对比较容易理解的,您可以仔细了解,认真体会一下。

一枕:也就是中医师在为病人诊脉时所用的脉枕。诊脉时病人应取正坐或正卧姿势,手臂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直腕,手心向上,并在腕关节背面垫上脉枕。

二气:也就是中医阴阳学说里所指的阴和阳。中医认为阴和阳代表着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事物属性,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

三物:也就是中药的三个来源――动物、植物和矿物。

三宝:指人的精、气、神。精气神是构造和滋养人体生命的三大要素,存则俱存,亡则俱亡,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三焦:为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上焦指横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和头面部;中焦指横膈以下至脐的上腹部;下焦指胃以下的部位和脏器。

三因:即“因人、因地、因时”,也就是“三因制宜”,是指治疗疾病时要依据人的体质、性别和年龄等不同,再参考季节、地理环境以制定适宜治疗方法的原则。

四诊:就是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中医认为医生在诊病时必须四诊合参,望闻问切各有其独特作用,不能相互取代,必须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找到真正的病因,做出正确诊断。

五脏:就是心、肝、脾、肺、肾人体五大脏器的合称。中医认为五脏的生理功能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平衡。

五体:中医把人的皮、肉、筋、骨、脉合称“五体”, 五体与五脏互有联系――肝合筋,心合脉,肺合皮,脾合肉,肾合骨。

五味:指咸、甜、酸、苦、辛五种中药的药味,分别与人体的肾、脾、肝、心、肺相对应,各有其特殊的作用。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它和阴阳学说一样,已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总称。六腑以将饮食腐熟消化,传化糟粕为生理特点。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情况下称为“六气”,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当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或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又逢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六气”便成为致病因素,变成“六淫”。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中医认为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正常情况下不会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成为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又称“内伤七情”。

七方:即中药方剂里所指的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和复方。

八法:也就是中医八种基本治疗大法的总称,包括: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

八纲:也就是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种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是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体正气的强弱等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为这八种证候,也称“八纲辨证”。

九痛:中医将疼痛的感觉分为胀痛、坠痛、刺痛、绞痛、灼痛、冷痛、跳痛、空痛和隐痛等九种类型。

十问: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大便、小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妇女尤须问经期,天花麻疹问孩童。

上一篇:谈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的策略 下一篇:哪些健康指数您必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