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发展实证研究

时间:2022-08-29 08:32:49

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发展实证研究

改革农业发展的经济结构,发挥好科学技术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稳固农业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是我们对现代化农业的新要求。由于我国对农业科技投入资金的比例较少,科研人员的流失,造成了我国科研创新能力的不足。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农业技术,加强科技经费的投入,培养科研人才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一、科技投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理论探讨

(一)经济增长相关理论

亚当•斯密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合理的分工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增长,通过分工,可以加强工人对该环节的熟悉,从而加快了产品生产的进度,减少因为技术能力的差异而造成的损失,从而达到资本的积累。李嘉图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收入分配的合理性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经济的增长有着促进作用。他在结合收入分配的基础上,认为经济增长的源泉要依靠于利润的实现。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代表阿罗提出了干中学理论,他认为技术的进步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通过学习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了资本的积累。在此基础上,卢卡斯提出了人力资本积累增长模型,进一步完善了新经济增长理论。他认为在现实条件下,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的积累和人力资源的高效利用对国家经济的增长有着重要的推动力。

(二)科技投入相关理论

马克思的技术发展理论提出,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要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从而保证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肯定了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实际意义,这有利于维持经济的长期发展。

(三)科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

科学技术的发展体现在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随着科技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利用好科学技术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显得格外重要。科学技术的进步要依靠与国家对实验设备、人力的投入,除此之外劳动者的素质,劳动工具都对科技活动的过程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科技的投入对经济增长起到间接作用,在科学研究这项活动中,科研人员作为主体发挥着主观能动性,资金和设备作为必要的物质基础,辅助科研人员的工作进行。

二、农业经济增长现状和问题

(一)农业经济增长的现状

我国的农业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在2004—2014年的数据中,我们认为农业的发展与我国的农业政策息息相关。从农业结构来讲,农业所占的比重为50%,其次为畜牧业,达到近32%的比重,渔业和林业则分别占有11%和7%的比重。然而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动,农业的内部结构也出现了波动的情况,但总体来看是基本稳定的。针对农业经济的效益情况,2004—2014年各个指标都在上升。第一产业的总增加值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浮,增长速度达到了14%以上。同时,我们还发现,在我国从事农林牧渔的人数逐年下降,由曾经的49%到现在只有30%左右的,这一现象的出现,也将推动我国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外加我国在科技上的投入力度不高,科研能力水平难以促进农业的新发展,面对新形势下的严峻考验,使得我国农业发展陷入困境。

(二)农业经济增长的问题

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出现了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各个区域由于环境特征、技术水平的影响,差异较大。在我国东部地区,农业的发展始终保持着自身的优势,在农业结构上也优于中西部地区。另外,我国农业结构并不合理,这并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增长。由于农业科技相对的落后,在成果的转化率上呈现出自己的弱势,农产品的附加值远远达不到人们的期待,对于多元化农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阻碍。除此之外,我国农业的高消耗,低产出,对农业的发展十分不利。同时,我国还面临着农业资源的不足,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在传统的农业耕作中,浪费了很多有效的资源,对环境也产生了新的威胁。

三、科技投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在静态实证分析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得出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有着十分重要的贡献。因此,我国想要实现农业的新发展必须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向量自回归模型对研究科技投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有着很好的角度,他通过改变系统内部的变量来对所有的滞后函数进行模型的构造,将单一变量的自回归模型应用到多元时间序列中,组成向量回归自模型。从实证分析的方法来看,很多研究人员直接从农业科技投入和总产值进行对比,通过对因果关系的检测得出结论。实证分析首先要进行的就是单位根检验。由于变量具有比较平稳的特点,而误差向量满足白噪声序列向量假设,因而我们要对时间序列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通过协整检测,对农业科技的投入资金进行变量的排序,发现变量序列的水平值,在检验过程中寻找出滞后阶数。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误差模型的建立有利于反映时间序列之间均衡情况,能够将短期偏离长期的均衡做出及时的显现出来,从而进行修正。因此,构建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科技投入序列,对我们研究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发展,以及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有着深远的影响。最后,我们要做的是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它可以进一步地为我们解释经济间的相互影响和对冲,因此我们认为农业科技投入变量是具有随机性的,变量的不确定性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最终也会反馈到自身上。

四、结论和建议

通过上述理论的分析,我们得出农业经济的增长离不开国家对农业科技的大力支持。科学技术的提高,在短期内对农业经济的影响也许不是很明显,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增加农业的科技投入,对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和农业经济增长有着很大的作用。农业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较小是因为我国农业科技投入的结构还处在成长的阶段,在政府的主导下,农业科技投入的回收期还很长。因此,政府在投资的同时,更注重的是长远的利益。除此之外,政府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有利于吸引企业积极地参加到农业科研活动之中,有利于资金的聚集,从而协助政府完成对农业科技投资的注入,进一步完善资金投入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为了更好地推动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改变资源利用效率低的现状,实现我国农业技术的新突破,我国政府应该着手与农业科技体制的改革,逐渐优化农业科技资源的配置,培养农业科研人才,从而提高农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本文在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脉冲响应函数、协整检验等分析方法,对我国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展开实证分析,为优化农业科技投入机制,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环境压力和人口压力的现实条件下,我们要改革农业大增长模式,加快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保证农业生产的高效完成,促进农村经济的新发展。

作者:孙晓辉 单位:东辽县科学技术馆

上一篇:保险公司农业保险内部审计初探 下一篇:人力资源会计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