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英语教育要多一些人文,少一些功利

时间:2022-08-29 06:57:57

中职英语教育要多一些人文,少一些功利

【摘 要】英语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英语既要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也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精神底蕴。而面对特定的学生群体,中职英语教师更是承载着人文教育的重任。本文将从中职英语教学现状提出英语教学中要多一些人文 少一些功利。

【关键词】中职英语;中职英语教学现状;多一些人文;少一些功利

一、中职英语教学现状

在全球到处都是“中国制造”的大背景下,中职生在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中职教育面临着发展机遇与挑战。。从总体上来看,许多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都比较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进入职校对他们来说是不得已的选择。中职学生的人文素质不高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所以中职教育应该强调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如果仅仅懂得专业知识,缺失人文,那就只能成为“匠”,难以成为“师”。

中职学校不是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它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息息相关。市场经济往往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看重现实追求而忽视长远发展。中职学校以社会需要为目标,以人才需求市场为导向,迫于现实的就业压力,必须按照企业的要求设置课程和教学计划,按照企业的“订单”培养学生,关注学生对先进设备的熟练使用与对先进工艺的娴熟掌握,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这种功利化的价值取向大大掩盖了人文教育的价值,并深刻左右着中职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与教学活动,导致中职学生有知识,缺文化;有学问,缺修养。学生的发展缺乏可持续性。

面向市场追求就业率,成了职业教育的指挥棒。家长总是认为只要孩子能找到好工作。那么,这样的学校、老师才是好学校、好老师。教师们常常面对着教育行政部门下达的很难全面反映教育的考核指标,同时还有家长与社会评价教师优劣的舆论标准。在繁重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改革的重压下,呈现疲于应付、疲于奔命的状态。教育追求短期行为,背离自身宗旨和规律的功利倾向,破坏了人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惨忍“冷静”杀人,复旦研究生林森浩投毒害室友,富士康接连跳等等这些现象无不与功利教育有莫大的关系。马加爵、林森浩等也曾经令人羡慕和自豪,如果不出“意外”,他们依然是自豪。但难免不会再有李加爵、王加爵。李加爵、王加爵们何尝不是功利教育的牺牲品呢!我们不能再培养这些高智商无人性的高级精致的“机器”了。

爱因斯坦说:“青年人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加强中职学生的人文教育势在必行。英语作为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学科,应当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上发挥积极的作用。人文教育是英语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它并不是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之外,可有可无的第五种技能。

二、中职英语教育中要多一些人文,少一些功利

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之一,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 英语课程是中职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所以中职英语教育的目标也就不能只是单纯地提高英语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满足社会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完整的有情有义的职业“人”。

英语教学中要树立人文教育理念。因为知识、技能的专业化容易使学生成为片面发展的人。因而英语教学不仅要包括对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培养,还应该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培养科学精神,凸显人文教育。应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的自身实践,内化为人格、气质和修养,开阔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个性。

教育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从其产生起就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可是,一些教育工作者,恨不得使受教育者在短期内发生质的变化。目前,我国教育中存在的功利性太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健康发展。

功利性教育抛开了对人的心灵、理性的培养,一味强调为将来从事某种职业做准备,是过分看重实用性的唯智主义倾向明显的急功近利的狭隘教育。功利性教育重智育,轻德体;重特长,轻全面发展;重结果,轻过程。

学生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受教育者自身内在的需求。但是,功利主义把教育理想扭曲为“为工作而学习奋斗”的应试教育,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没有生存的空间,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由于压抑而荡然无存,他们也没有轻松的心情去体验和感悟生活以及对人生进行哲理般的思索。教育功利性的取向,忽视了人的情感价值的培养。功利主义的观念也深刻影响了未成年的学生们,他们也用功利的标准作为评判社会的标准。教育的功利取向,使学生的厌学情绪高涨。学生把学习看作沉重负担,并希望尽快离开学校,厌学情绪明显。孩子读书的积极性应建立在学习兴趣和思想自觉的基础上,单靠功利的物质刺激,尤其是过度的物质刺激,只会扭曲他们的心灵,不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

全面教育观是面向未来的教育观,重视学生全面而和谐的发展,强调个人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的调动,重视学生潜在能力的发挥,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要真正做到不仅重视知识、能力的培养,也重视品德的陶冶;不仅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也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仅重视学生的行为训练,也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以及身心发展的统一。

教育是一种人文,需要耐心等待。教师应该用知识、民主、科学等人类文明的结晶去熏陶学生,而要他们接受并感悟这一切,无疑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微笑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一句期待的话语,一个精巧的提示,甚至什么也不说,只是耐心地以一种静静的等待来迎接他的豁然开朗,这就是教育的睿智。陶行知在谈到儿童教育时说,“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须实现‘五个解放’,即解放小孩子的头脑,解放小孩子的双手,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解放小孩子的时间”。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应当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接受教育不再是为了升学和谋生,而是为了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以及个人的终身学习,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我国新的课程标准把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创新合作的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作为教育追求的目标,其主题就是以人为本,淡化了教育的功利色彩,这也符合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和走势。

英语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在教材中挖掘人文教育的内涵,欣赏他国文化,开拓学生的视野。熟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学生通过英语学习他国不同文化,就会形成文化多元化的理念同时更加加强对本土文化的热爱这样,既使学生形成道德判断力,又能传承民族文化,拓展文化内涵,实现“做人”和“做事”的完美统一。

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不仅要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而且更应该激发和培养学 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上一篇: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的一些思考 下一篇:浅谈市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