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采集分析

时间:2022-08-29 06:33:45

广西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采集分析

摘要: 本文叙述了广西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采集分析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阐述了数据采集的内容;分析了数据采集的基本要求;剖析了数据采集的基本流程图;重点论述了地表覆盖归类的方法与原则;希望能给广大同行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地理国情,数据采集,广西

中图分类号:C37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农林、国土、水利、环保等相关部门从各自职责出发,开展了自然资源分布、土地利用、水资源调查、生态环境变化等专题信息的阶段调查或普查工作。然而,尚未开展定期常规性地理国情调查,缺乏对权威、客观准确的地理国情信息的全面掌握。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开展地理国情监测,侧重监测信息的公共基础性,可以作为专业部门普查的数据基准,避免重复普查、数据不一致等问题,有利于各部门充分共享信息,避免重复投入[1]。

本文论述了广西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采集分析的整体过程;在现阶段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 采集内容

广西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采集包含以下三个方面[2]:

GDPJ 01-2013《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及《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广西壮族自治区扩展内容与指标》中定义的12个一级类、58个二级类和127个三级类。

(2) 地表覆盖分类数据01-10类中的主要类型;包含10个一级类、46个二级类、79个三级类,采用场模型,普查区域全覆盖。

(3) 地理国情要素数据:普查中按照实体要素方式采集的地理国情要素内容包括其中的5个一级类、16个二级类和53个三级类。其中06 道路及其下级各类、07 构筑物中水工设施、交通设施及其下级各类、08 人工堆掘地中尾矿库类、10 水域中的河渠、湖泊、库塘、海面、冰川与常年积雪、11 地理单元及其下级各类,这几个类针对广西特殊的丘陵地带,要特别注意区分调查。

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采用要素模型,类型之间允许有重叠,相互之间不存在必然的互补关系,以个体形式离散分布。

2 基本要求

2.1数学基础

平面坐标系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分幅数据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6°分带,平面坐标单位采用“米”,坐标值保留2位小数;按任务区组织的数据库数据、分景正射影像采用地理坐标,经纬度值采用“度”为单位,用双精度浮点数表示,保留8位小数[3]。

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高程系统为正常高,高程值单位为“米”。

2.2精度要求

(1) 空间数据成果定位精度

优于1:10000地形图成图精度。影像上分界明显的地表覆盖分类界线和地理国情要素的边界以及定位点的采集精度应优于5米。特殊情况,如高层建筑物遮挡、阴影等,采集精度原则上应控制在10米以内。由于摄影时存在侧视角,具 有一定高度的地物在影像上产生的移位差需要处理,以符合采集精度要求。

(2) 分类精度

对于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没有明显界线的过渡地带内地表,覆盖分类应至少保证上一级类型的准确性。

 (3) 属性精度

长度、宽度、高程、面积等均采用米制单位。定量属性值保留的小数位及数量单位应符合GDPJ 03-2013《地理国 情普查数据规定与采集要求》中各具体属性项的要求。各属性项赋值必须符合该规定中各具体属性项定义的取值范围,取值与地物实际属性相符。

 (4) 数据现势性

普查成果数据整体现势性原则上应达到普查时点的要求(2015年6月30日)。

(5)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更新采用国家统计局网站的“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并更新到普查时点时可用的最新版本。学校、医院等单位信息应采用主管部门公布的注册信息。

3 采集流程图

广西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采集总体流程图如下:

图1广西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采集总体流程图

4 地表覆盖归类

广西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归类的基本方法包括:所见即所得、自然优先、立体覆盖、线状地类、“预见性”。

(1) 所见即所得

由于地表覆盖分类的基本依据是地表覆盖物的物理特性,而非土地利用分类中侧重于土地的社会属性,因此从分类判读的原则方法角度来说,可以称为“所见即所得”。 但这一原则并不能绝对化,由于地表覆盖和土地利用之间的耦合关系,有时候很难严格区分某类型是属于土地利用类型还是土地覆盖类型。如:人工成片种植的苍耳、桔梗等草本药材,地理国情普查时属于人工草地,土地利用中则应该属于耕地。

(2) 自然优先

植被覆盖、地表等类型中通过影像甚至实地核查均难以区分人工和自然的类型,一般采用“自然优先”的原则进行归类。如人工繁育的树林或草场,从影像上甚至实地核查均难以确定是否为园地或人工草地,优先归入林地或天然草地的相应类别。又如野外人工长期堆积弃置的砂土,经年累月成为自然的一部分,从外观上难以区分其成因的,归入地表中的沙质地表。

采用自然优先原则的前提是难以区分其具体成因。从人与环境的关系角度来说,人类的任何活动结果都终将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因此无法判定的情况下,归入偏自然的类别,出错概率更低,更符合自然规律。

(3) 立体覆盖

多类型立体层叠覆盖的情况下,以面积占绝对优势的类型为主。对于不同高低植被立体覆盖的范围,如乔木林下有灌木等,以顶层树冠的优势类型确定其植被覆盖类型;对于树冠遮蔽道路、树冠遮蔽沟渠的情况,地表覆盖中按照植被归类;地理要素(地理实体)中按照道路和沟渠的要求采集。对于高架铁路、高架路,不考虑路下的情况,地表覆盖中按照上层道路归入路面;有屋顶绿化的范围,应归入房屋建筑或房屋建筑区;桥面跨越大面积的水面,应归入水体类型;跨域峡谷,应按照地面的实际覆盖归类。其他在空间上被多种类型立体层叠覆盖的情况,地表覆盖分类一般采用“就近就大”的原则,即以面积占绝对优势的类型为主。

(4) 线状地类

耕地、库塘等连片区域内部斑块之间的田埂、小路、水渠、林带等狭长条带,如果宽度在5米以下,或者连片达不到相应类型的采集要求的,可以就近归并到相邻的耕地、库塘等类型中。

(5) 预见性

对于正在发生变化且变化周期较短的类型,如即将完工的建筑工地、栽种果树幼苗的耕地等,在普查时点规定的时间,按照通常规律可预见会变为另一种类型。但采集信息时依据的影像或当前的状态并不能完全体现将来普查时点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处理:

1)按照预见的时点时状态进行采集,采集时建议做特别标记,以利于后期时点统一时做重点核查;

2)按照影像反映的状态进行采集,采集时也需要做特别标记,后期时点统一进行核查。

由于“预见”需要一定的领域知识,这种方法不宜滥用。此外,采用这种方法时,第一种方式应慎用,否则容易起反作用,建议一般采用第二种方式处理。

5 结束语

本文细致分析了广西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采集的整体流程,尤其对地表覆盖物归类进行详细论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现代测绘技术普查与监测地理国情是往后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相信不久的将来,利用高科技完成的地理国情普查将在国土、测绘和规划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国发[2013]9 号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S].

[2]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S].

[31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简报.第一期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3年10月8日.

上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现状与展望 下一篇:工民建施工管理质量控制要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