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现状与展望

时间:2022-09-28 07:52:1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现状与展望

摘要:想要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有许多种方式,其中对学生的需求有所满足是较为核心的方式。教育工作者需要将大学生差异性以及多样性的特点进行详细分析,满足其中较为合理的需求,若不能够具备其完善条件,就要通过各种渠道对其满足,才能够让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得到改善。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性 展望

中图分类号:D412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能够更好的指导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将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从而更好的进行学生管理工作。

一、科学分析和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的价值客体,它存在而且它具有的特性满足价值主体也就是受教育者的需求。以实践活动的方式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分为教育要素、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等三个环节。所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问题时,也从这三个互相制约、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基本方面着手,即“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等三个方面的有效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前提是教育要素的有效性,中心环节是教育过程的有效性,目的是教育结果的有效性。前提需要通过中心环节才能很好地展现,否则只是一种孤立存在的可能的价值形式,不可能发挥本身的有效性,也不可能对其他环节起到促进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又分为内化、外化和反馈评估等三个阶段。要想达到教育结果的有效性就需要优化组合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发挥它的有效性。而要看思想政治结果是否具有有效性是要看其对个体、社会及其本身的发展是否有积极作用。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和过程的有效性集中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结果上。思想政治教育结果有效性也是三个基本方面中最直观、最可量化的,当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起点和拐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说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它本身具有的特性对大学生这个价值主体来说需要满足的一种价值关系。所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也分为教育要素、过程、结果等三个层面的有效性。促进人的发展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但是通过人的习惯和行为就可以观察到人的进步和发展情况。通过结果的有效性是可以反观要素和过程的有效性的,之所以要界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意义也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有效性。

二、现阶段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因素有很多,除了高校辅导员个人的因素外,还有高校、社会等方面的原因。

1、部分大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较大

校园文化氛围直接关系到现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但是大学以前的教育往往是死板的宣教模式,大学校园文化却是相对宽松的,一时间很多大学生难以适应这种巨变。同时,有的高校不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甚至部分高校教师弄虚作假,一些大学生则存在着考试作弊、诚信缺失的现象,校风学风不正,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受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对财富产生了剧烈的渴望与崇拜,从而导致学生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等。

2、高校辅导员思想不重视且缺乏成功经验

辅导员个人是影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直接因素。辅导员在与大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往往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我国很多高校的思政教育课程已经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境地,不管是学校领导还是大学教师甚至是部分思政教师都认为这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大部分大学生也对思政教育不够重视,将思政教育课程看作是拿学分的课程。由于高校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缺乏重视,必然导致思政课程课时的缺失、思政教育的低效率。现阶段我国部分高校辅导员自身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甚至有的高校辅导员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有可无,这直接影响到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3、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参差不齐

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直接困境就是思政教育效率低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社会发展成果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高校教育中,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手段日益丰富。但是,高校思政教育实际上并没有很好地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反而在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下陷入了重重困境,甚至可以说高校思政教育与社会实际、学生实际相脱节,时效性差已经成为高校思政教育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此外,高校思政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纵观我国各大高校,普遍存在着思政教师配备比较随意的问题,有的高校将一些专业性不强的教师配置到思政方面的课程上去,甚至安排一些快要退休的老教师教授思政课程,导致高校思政教师整体素质欠佳,缺乏一支高素质、专业能力强的队伍,而高校思政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直接影响到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好坏程度。

三、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展望

1、实现学生的尊重需要,将教育亲和力提升

在现如今的社会中,人们都在渴望自由和平等,将其作为了基本的目标。进行大学教育的阶段,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的关系上,会显现出较为新型的特点,基本上会从依赖性趋向平等性发展,将起初的单方灌输演变为互相的影响模式。对学生有所尊重,实现自我需求以及学生需求,才能够有助于将大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给予相应平台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继而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升。

2.、实现学生的就业需要,价格教育作用力凸显

对于大学生而言,就业的问题是迫切的需求,都会渴望在大学毕业后能够具备强有力的竞争力,从而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能够获得十分理想型的工作。大学生将能力的发挥和理想岗位的找寻,当做自我实现的目标。所以,对自身就业有利的一些活动都会积极参加,对于类似的活动学生们会增添兴趣度。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大学院校需要让学生们时常的以对社会需求的了解为由,让学生们加入到社会中,对工作的岗位要求透彻了解,继而保证学习过程中应该努力拼搏的方向,就能够将教育作用力有效增强。

3、实现学生的现实需要,将教育吸引力增强

现阶段的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与生活实际很少去贴近。如果想要将思想教育的效果提升,大学院校一定要将“管”学生逐渐的转变成“服务”学生,要将学生的需求充分实现,有效的创设心理咨询、学习帮助、就业指导、学生资助为中心的服务机构以及学生指导机构。对于解困、助学的新型模式积极分析,对于弱势的群体可以严格关注,增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激励,将较为完善的精神抚慰和人文关怀对其提供。将学生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就能够将思想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强化,从而将思想教育的有效性提升。

4、实现学生的成才需要,将教育感染力提升

大学生在需求上虽然拥有着共性,可是随着年级的不同,重视的点也不一样。所以,需要按照学生的不同需求,在不同的层面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层面上的合理划分。按照不同的层面,需要将问题有序解决,将思想政治工作的计划和内容有所确定,让有序性和差异性能够得到统一。

结束语

如今国际国内的环境日益复杂,要让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科学地发展以及使我们的未来栋梁兼具良好的知识素质和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者们还需努力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去思考和求索。

参考文献

[1] 杨学斌.略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影响因素[J]. 科教文汇(上半月). 2006(06)

[2] 陈龙彪.大学生政治取向的引导方法[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3] 韦世艺,齐佩芳.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不确定性[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6(01)

[4] 陈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内涵及评价依据[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5(05)

上一篇:关于桥梁预应力工程的施工技术探讨 下一篇:广西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采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