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时间:2022-08-29 04:56:30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摘 要】 英语老师只有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思想内容,通过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活动,有机地将授知与德育结合起来,将指导学生学习活动与培养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结合起来,才能使英语教学中的思想、道德、行为教育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寓思想教育中 自我教育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必然反映着一定的思想品德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语言本身良好的思想内容,相应地进行渗透,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逐步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下面谈谈我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点做法:

一、遵循英语教学规律。

首先,我们应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和学生思想认识、接受、形成、发展的规律,以及学生对语言学习的情况,在教学内容中相应地渗透思想品德因素,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语言也是知识经验的载体,学生通过对语言知识的学习,即在接受知识经验的同时,也接受了德育教育。随着知识经验的不断增长,学生的思想品德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学习和使用Good morning / afternoon / evening. How do you do?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等礼貌用语,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礼貌行为;再如在课文中有许多关于爱国、爱集体、爱劳动、守时、守纪的文章、对话等,学生在学习这些语言知识的同时,自然也受到了这些方面的教育。

二、联系学生的实际。

必须根据高中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学生失去学习英语兴趣,应加强语言的重要性、作用、意义等方面渗透,使其认识并转变学习的态度,同时加强授课语言的生动性、方式的多样性、辅导的耐心和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这一特性,则加强自立、自强、守纪、自律等方面的渗透。例如在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在这个单元里主要涉及保护濒危灭绝的野生动植物,我就先放一些人类随意捕杀野生动植物的图片,然后让学生进一步意识到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以及保护野生动植物是刻不容缓的,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而且引导学生讨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明白了无论如何不应该捕杀野生动植物。所以说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使学生对课外知识有所进一步提高。

三、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寓理于情,避免牵强附会,生硬说教。德育渗透是和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的,这样学生易于接受,可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例如:在讲授必修三的阅读理解时有一篇文章,我就采用这种方法。这一段讲的是中国的夏夷和法国的布鲁诺在英国候车时认识并进行了了一段对话。通过让学生阅读Puzzle dialogue,找出布鲁诺说的话,学生很快就找出了答案:Bruno says,“France is clearner,and more beautiful(法国比英国更清洁,更美丽).French are more friendly than you think(法国人比你想象的还友好).”为什么呢?原因是他作为一个法国人,他热爱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对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之情自然溢于言表,反映了他具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爱国主义情操。此时问这样一个问题:If you were Bruno,what should you answer?(假如你是布鲁诺,你应怎样回答)。学生一齐回答:“China is more beautiful and nicer.Chinese are more friendly(中国更美丽、更好。中国人民更友好).”在这问答中,学生的爱国之情被调动了起来,也就自然地受到了爱国、爱家乡、爱人民的教育,增强学生作为一名中国人应该具有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这样由学生自己动脑去寻求、挖掘出来的德育内容,学生受教育的效果要比单纯说教好得多,而且这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教育途径。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

在教学中,根据德育目标、学生的年龄特征、注意力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采取有趣味性、灵活多样、活动性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中,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

例如:我经常采用合作教学法,把 班分成4~6个平行组(或根据实际情况或多或少),小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任务分割,结果整合,各人计算成绩,小组间公平竞争,合理比较,最后评定优胜组。在教学中,强调小组活动为主体,组内分配角色,各负其责,要求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共同努力,充分体现了集体主义精神,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培养了集体主义观念。另外在游戏、角色表演等活动中,进行团结,协作教育,让学生意识到集体的力量,强化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互助的意识。

五、把学生的思想情感导向更高的境界。

以“情”感人是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德育渗透的理想途径。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较少,对许多事物的认识比较肤浅,因而他们在课堂上表现的情感一般比较浅淡,甚至可以说是低层次的。要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必须深化学生的认识,融情感教育于教学全过程之中,抓住学生思想感情的启动点,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把抽象知识具体化,让学生易于接受、理解,并逐步提高。从所周知,在近年周边国家一直对我国的岛屿想进行占有,我就利用这契机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我就用Freetalk,在黑板上写“Stop war, We want peace。”并把在班上的小红旗贴在黑板上,同时告诉学生:“This is our national flag,we love our motherland。”短短几句话和几个具体形象的演示给了学生上了一节生动的爱国主义课,激起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树立了爱憎分明的立场。

六、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体验是对某种情感产生共鸣的结果。教师在渗透德育“感化”的过程中,诱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使学生通过体验这种情感并将之转化为自身稳定的思想品质。

记得在一次考试中,有一名学生考了59分,我觉得他考得太低了,就在他的分数后面打了一个大问号。后来,他考上了大学,给我来信告诉我:就是那个问号给他莫大的信心和动力,使他在产上突飞猛进,而且无论什么事情,总觉得老师在关注着他,给他信心和力量,使他不断进步。真没有想到区区一个问号,会使本来并不出色的一个学生成为高校里的一员,可见它在学生情感世界里“爆”出的强烈而持久的“震动效应”。

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建立师生间良好的情感,学生才乐意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和道理,并能认真地去做。甚至教师的一举一动,他们都乐于模仿,而这正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与热爱的基础上的。

八、结束语

我们只要想方设法,把思想教育与生动、有趣的语言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就可达到寓思想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去,就能培养、造就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上一篇:克服畏难情绪,使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 下一篇:激趣,活跃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