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妇科盆腔慢性炎症临床效果的观察及体会

时间:2022-08-29 04:47:06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妇科盆腔慢性炎症临床效果的观察及体会

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症病程长,全身症状不明显,也可伴有低热,易感疲乏,伴下腹坠痛及腰痛等。妇检时发现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效果甚好。它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或暖宫散寒之功效。中药灌肠是一个较好的给药途径,主要通过肠道的吸收,利用肠壁的半透膜的渗透性被迅速吸收,从而引起全身的治疗作用。特别是其临近器官盆腔及腹腔等作用更为显著。

我院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60例,年龄23~25岁,病程3个月~6年,均有性生活史,经中药保留灌肠三个疗程。

诊断标准:1.有或无急性盆腔炎史。2.症状反复发作的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或及月经前后加剧。

治疗方法与处方:红藤30g,蒲公英30g,败酱草30g,地丁30g,三棱20g,莪术20g,元胡20g,桃仁15g,香附15g,所有患者于月经干净后第三天开始治疗,均给予以上中药煎煮液100-150毫升加温至39-40摄氏度,置于一次性灌肠袋中,打开开关,缓慢排空灌肠袋管中气体,关闭开关。患者排空大小便,取左侧卧位,臀下垫一次性中单,液体石蜡肛管前段,缓慢将肛管插入10-15厘米,打开开关缓慢将药液滴入,压力要低,液面距小于30厘米。灌肠后卧床2小时。每天一次,12天为一个疗程,月经期间停用,连续三个疗程。灌肠后最好配合热敷,增加腹部温度,使药物更快的被吸收,缓解不适感。用药期间禁止剧烈活动,禁止性生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疗效评定标准:1.有效:全身症状体征消失,妇检及B超检查无异常,六个月内无复发。2.有效:全身症状缓解,体征好转,B超检查未见盆腔积液及包块或包块缩小三分之二以上,病情稳定。3.无效:全身症状及体征未见减轻,B超检查前后无明显变化。

结果:50例治愈,治愈率83.3%;9例有效,有效率15%;1例无效,占1.67%,总有效率98.3%。结果表明: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妇科盆腔慢性炎症临床效果显著。

体会[1]:其机制在本方中,红藤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作用,为治疗腹痛之要药;败酱草清热解毒,祛瘀止痛,用于血滞之腹部疼痛;蒲公英和地丁清热解毒;三棱和莪术破血祛瘀,行气止痛;桃仁活血化瘀;香附理气散结;元胡行气止痛。上方有改善盆腔微循环,促进炎症部分软化和吸收之功效。

直肠给药的优点:1.不经过上消化道,可避免胃酸和酶对药物的影响,同时也避免了对胃肠的刺激。2.50%的药物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消除作用,减低了对肝脏的损伤。3.部分药物直达盆腔,使病灶药物浓度高,作用强。所以直肠给药比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高,同样剂量的药直肠给药优于口服给药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秦晓玲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妇科炎症的护理体会 桂林医学 1999年第15卷第1期,196-196页.

上一篇: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观察 下一篇: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粉碎性胫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