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渠道进行渗透性识字

时间:2022-08-29 03:40:10

拓宽渠道进行渗透性识字

内容摘要:低年级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代,是打好语言基础的关键。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这一学段,学生识字如何、养成怎样的识字习惯和能力,对今后的识字及整个语文学习影响很大。渗透性识字就是在教学内容以外,运用多种渠道,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地认识汉字,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方法,就有了学习的效率,这对学生来说是终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关键词:渗透性 教学 环境 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方面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1600―1800个汉字,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拓展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识字,从而使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乏味的,而面对于枯燥的、乏味的汉字,学生的学习情绪是被动的。如果学生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任务以外,更要在教学方法上通过多种渠道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在教学、环境和生活方面,向孩子进行渗透性识字,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一.教学中渗透

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很大,而且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变换环境后不能灵活认读。识字教学一直都是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的教学重点之一,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光满足于教会孩子书本的生字,还应该创造条件,在课堂上让孩子多识记汉字,为下一学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1.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识字。

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态变化着的事物特别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小学生不约而同地迷住了三维“动画”。小孩子喜欢新奇的事物,针对学生心理状态,利用多媒体识字,使汉字能够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出现,使汉字的音、形、义不再脱节,并且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浓,这正是识字的一个好办法。

一年级认识的字不多,平时我们用电脑打出,用大屏幕出示,把要学的字变颜色或者是闪动,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读,从句到词语,再到字来识字。为使生字经常与学生见面,还可以将生字做成一张张幻灯片,让学生用各种形式认读。幻灯片上一个个漂亮的大字,加上可爱的动物、卡通人物,精美的画框,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动听的声音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一下子就会使学生情绪高涨,集中精力认读,乐此不疲。实践证明,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能使生字的出现更为形象、自然,符合学生的形象思维,因而形成的印象就更为深刻。

2.阅读课外书识字

一年级新生在入学5―7周左右,便可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在开展“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时,我常让孩子并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教师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有效地巩固了汉语拼音,更重要的是学生初学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这些字在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温所学过的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获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3.在活动中识字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识字效率,在识字课上,把识字变成有趣的活动是常用并有效的方法。低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的识字量在二十个左右。从孩子的年龄特点考虑,我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开展活动和游戏,让学生自主地、愉快地识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可以满足他们好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而且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

我在识字教学中,经常采用“猜认生字”、“组合生字”、“叫字排队”、“送字回家”、“读文找字”、“孪生聚会”、“玩玩字卡”、“找找朋友”等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希望通过各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玩乐方式帮助新入学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识记汉字。更让人高兴的是,孩子在识记生字的同时把二类字和课外的字都“引进”课堂了。

二.环境中渗透

《课程标准》还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我在平时的识字教学中除了重视课堂学习之外,也注重拓展学习空间,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识字。

每个校园有宣传标语、校训、学生规范、黑板报等,这些都可以成为识字教学的学习资源。新生入学一个月内正是个好时机。老师经常领着孩子到校园走走,不但了解了我们的学校,还能认识了一些常用字,发掘了资源的同时,也拓展了识字量,一举两得。

例如:在下课时,可以让孩子看看我们的黑板报,说说哪些字我们会认识了,不会认的,互相交流,然后请一位同学当小老师读给大家听,在潜移默化中巩固拓展了识字。开学初,可以安排让每个同学在班上作一个自我介绍,同学相互认识,把学生的姓名全部写在小黑板上,以便让同学们认识各个学生的名字。还有教室里的实物也可以供学生识字。如门、窗、讲台、黑板、课桌、凳子等都给它们贴上字卡,让学生看到什么就认那上面的字卡,供学生经常认识。只有调动学生的识字愿望,让学生逐步掌握识字的方法,学会独立识字的本领,主动识字,体会成功的快乐,才能让学生的兴趣持之以恒,让单独的兴趣变成一种心理满足。

三.生活中渗透

生活时时处处皆学问,生活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生活为学生的识字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识字来源于生活。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天与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打交道,这本身就拓宽了他们识字的渠道。因此,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外,还在社会上,在和家长、同学接触中,在各种图书、报刊、杂志上,甚至电脑网络中,都可以认识到许许多多的汉字。在教学中我发现,对于这些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让学生在愉快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认字,认识的不再是一个个枯燥的符号,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活生生的字,感受到生活是识字的大课堂,会识字,就会生活,识字的兴趣进一步得以增强,识字量有了显著的提升,还提高了自主识字的能力。

1.建立识字档案袋

在一节识字课上,当我在黑板上刚刚写出“达”这个生字时,十几双小手齐刷刷地举起来,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老师,我知道,这个字读da。”学生们是如何认识的?我正疑惑。学生纷纷说“‘达能酸奶’就是这个‘达’。”我恍然大悟,原来生活是一座更大的课堂,它教给学生的方法更为直接、更为有效。于是我突发奇想,何不就以学生最常接触的食品包装袋为切入点,进行识字教学呢?于是,我为孩子建立了识字档案袋。档案袋以表格的形式记录孩子每天认识的汉字,并写清楚所认识的汉字的来源。

档案袋建立了以后,我以作业的形式要求孩子每天利用上学、放学、逛街、看电视、阅读时认识的字都记录下来。每天早上,我利用早读或语文课前几分钟,采用“今天我来教识字”活动,安排1-2名学生向同学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我还鼓励学生运用这些字,组织同学们做“生字开花”、“词语接龙”等游戏。每逢周一,我让学生把自己搜集的字写,作为成果,先在班上交流、展览,然后放进“档案袋”里,并评出一周“识字大王”。这样,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寻找更多的识字渠道。而这样,不仅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示,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鼓励了更多的学生自觉地、自主地进行课外识字。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识字档案袋的建立,学生的识字范围几乎扩展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人名、商品、广告、报纸、家用电器等,相对于随课文识字、阅读识字等途径来说,这种方法来源于生活,符合儿童实际,所以学生的学习热情普遍高涨。实践告诉我:只有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在生活的环境中识字,识字教学才会有巨大的成功。

2.制作贴字本。

贴字本是由识字档案袋衍生而来的。由于孩子学习的字还不多,一些汉字的笔画较多,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接触得多,认识起来不难,但要他们准确地写下来则不容易,于是我让孩子设立了一个贴字本,专门收集一些能认,但书写笔画多的字。生活中的废旧报纸、包装袋都是很好的识字资源,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动手剪报,选出自己认识的生字剪下来,贴在本子上,不仅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和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而且扩大了识字量,大大提高了识字效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识字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而且还能在他们不断的“新发现”中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家钤.小学低年级学生轻松识字教学谈[J].新课程(教师),2008,(02)

[2]魏长青.新课改背景下的识字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03).

[3]张永强.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05).

[4]林冬梅.识字教学,应回归生活本源――关于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思考[J]. 考试周刊,2009,(10)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市番禺区石镇韵琴小学)

上一篇:初中散文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诗体游记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