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29 03:12:57

浅析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多媒体教学集声、文、图、像于一体,从视觉、听觉、色彩、动感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增强。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初中历史教学 应用

多媒体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的使用使内容充实、形象,声情并茂,易于理解和记忆,而且使知识信息量加大,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具吸引力。下面是我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一些感受。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无论什么事,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就一定要把它做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大大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师原本枯燥的讲解、干巴的历史概念活起来,生动而迅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引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例如:二战的尾声——日本无条件投降是学生感兴趣的热点。然而让学生了解日本投降的全过程,仅让他们听教师的精彩讲述是不够的。正如教育家布鲁纳所说:“语言描述的再直观都是抽象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段录像,学生清楚地看到美国的“小男孩”、“胖子”在日本广岛、长崎上空卷起的蘑菇云;苏联红军进入东北的壮观景象及日本外相、参谋长在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垂头丧气签字的神态。所有这些活生生的场面,都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扩大学生视野。

利用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扩大学生的视野。例如,对于一战中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的飞机、坦克等新型武器学生是有兴趣的。要一一讲述这些武器的来历,从时间上来说显然是不允许的。这得益于多媒体技术提供的短短一组镜头:“飞翔于天空的鹰”、“人类模仿鹰的飞翔”、“莱特兄弟试制的飞机”、“一战时出现在战场的实习机”,仅仅几秒钟的时间就交代了来龙去脉。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育家赞克夫说:“凡是没有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都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感官协同进行识别是提高记忆效率的最佳办法。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形象,可以使枯燥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具体,便于学生加深对重点知识的记忆和难点的理解,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质量。

历史学是培养人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英国大哲学家培根说:“历史使人智慧。”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颜色、图表、图像有机地组合成一个整体,能系统、动态地反映历史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整体认识历史发展,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掌握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思维能力。例如为了让学生理解当今世界政治发展趋势,我巧妙设计了一组图片,有美国出兵海湾、前南斯拉夫地区战争、伊拉克侵略科威特、华约解散、巴以和解、克林顿访华、访美,将这些照片配上背景音乐播放出来,学生很容易就归纳出当今世界和平与动荡并存,总体趋势走向缓和的政治特点。可见,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深刻领悟教学内容,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教师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历史教材中某些内容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初中学生往往感到陌生,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解决了过去许多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衷,收到了事半功倍效果。如使用新航路的开辟图时,图示中有四种符号,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学生看了眼花缭乱。而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将静态图形动态化,通过PowerPoint软件在地图上做成动画,如箭头的闪烁、自动延伸等,并加上四位航海家的头像,这样就使整个地图“活”起来,层次感强,引起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让学生对航行路线、重要地点等有了系统而深刻的认识,便于记忆。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传递情感,加强思想教育。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历史教学的三大任务之一。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更是其独有的,但光凭说教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人们更愿通过感知有血有肉的生动史实,在感情上引起共鸣,而后升华为具有一定立场的道德观、人生观。在这方面,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应用,效果极佳。如:讲南京大屠杀时有一教育要点,即让学生认识日军侵华罪行并牢记这一国耻。尽管教材对此作了叙述,小字部分还有具体的描述,但据以往教学经验,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往往停留在表层的认识上。如记住日军屠杀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这一数字,而没能在心灵上产生强烈的震撼。所以,在这一教学环节,如利用计算机的幻灯片功能,展示了一组图片,配以悲愤的解说、低沉的音乐,一幅幅惨绝人寰的画面,张张日军耀武扬威的嘴脸,短几分钟,学生个个疾首蹙额,义愤填膺。他们的心灵被撞击、被刺痛,纷纷表示恨透了日本鬼子,真切领悟到落后必定挨打的道理。通过多媒体把爱国主义情感潜移默化地传导给学生,加强思想教育。

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使初中历史课堂产生了耳目一新的感觉,符合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够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还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但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桥梁,不能脱离教师和学生而存在,更不能包办一切,如果使用过当,就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应重视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转变、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抱着“学史致用,重铸人格”这样一个功在千秋的理想,我们终将体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吴颖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朱光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

[4]张红军.历史教师要敢于创新.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5]陈彬玲.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

[6]陈绪常,龚明斌,等.多媒体设计与运用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

上一篇:两个关注,三个调整,四个引导 下一篇:高中阶段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