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

时间:2022-10-30 04:35:13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

摘 要: 在英语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学习英语的听、说、读、写四会技能的训练,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英语课堂教学 听说能力训练

21世纪,现代教学媒体成为英语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了校园。多媒体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取代了传统而单调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手段,并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形象性、直观性、大容量的特点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应用网络资源,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增强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对于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我有以下尝试。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温特指出:“在语言行为的心理活动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不是思维,而是感觉。”即引入意识中最强有力的感觉是音响表象所引起的。多媒体形、声、情并茂的特点在颜色词教学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一篇题为“Channel Tunnel”(《海峡隧道》)的科普文章为例。这种文章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解,既抽象又枯燥,不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恰恰能扬长避短。因为它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那些生僻的单词,又可以为学生提供立体直观、图声并茂的背景知识,便于学生学习。在确定课文之后,要做的就是资料的搜集准备工作了。对于这项工作,我把它分解成两部分,第一部分由我来承担。为此我启动了百科全书,并在网上逐一阅读国内外所有与隧道有关的资料,将与课文有关的保留下来,并加以精心剪裁、制作。第二部分工作我布置给学生做。要求他们在课前搜集查询有关上海隧道的图片图表和相关资料,以备上课讨论时用。

我设计了这样的授课方案:把整个教学过程划分成复习、导入、理解、反馈、总结五大板块,适时适量地插入多媒体技术加以辅助,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第一阶段复习单词的过程中,我先把上节课所学的单词分组按一定顺序排列在屏幕上,要求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记住它们,并马上将这些单词按原来顺序排列逐一写出,这样既检查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又锻炼了他们瞬间记忆的能力。

在第二阶段对课文内容的导入上,我运用了英吉利海峡隧道开凿过程的一段录像。生动的画面、逼真的图像,加上一段纯正的英语背景介绍录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感觉,牢牢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这段录像使学生从直观上认识了英吉利海峡隧道的外形、内观、开凿方式及它的长度、跨度和通车时间。我又结合录像内容围绕课文要求学生回答一些相关的问题,接着根据所听内容进行填充,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又通过对一些关键词的填充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在练习答案的订正上我没有简单停留在一问一答的形式上,而是通过动画制作配以悦耳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领略新奇教法的同时对一个个声形兼备的答案有更深刻的印象。

在对课文的理解上,我改变以往单一的老师讲解学生听的传统模式,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有关资料以讨论的形式通过自学实现对课文的理解,然后总结出每段的大意,对那些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疑难点和需要掌握的典型句式逐一列出进行讲解。这样做既避免了对学生已掌握知识的重复,又突出了重点,更重要的是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

最后,我将本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并将它们一一列出,强化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欲望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教材中单调的文字内容,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相结合的多媒体方式,形象、生动、逼真地展示出来,创设出更具直观性、感染力和挑战性的情境,使整个过程图文并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渲染了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使其主观上产生了对新知识追求的动力。

如教“Time”一课时,利用多媒体的演示,通过看琳琅满目的钟表,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丰富多彩,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在短暂的时间里,领悟到学习和掌握时间的重要性。同时设计不同地区的同一时刻的时差显示的课件,让学生在巩固时间表达法的同时,了解世界各地的时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乐学的状态,达到激发创新欲望的目的。

三、运用多媒体,创造生动、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学家克鲁姆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多媒体以其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征优化了英语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容量相对增大,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如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大多利用图片或道具为学生创设操练情境。但是,教师所设置的情景往往给学生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在这种非真实的情景中,教师无法让学生进行大量自觉的操练。课件的制作使语言与语境相结合,学生不仅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以三个具体情景会话为例。

第一个情景会话为:How can I recognize you?大屏幕上放的是一些学生在开“English party”的录像,要求学生观察他们的外貌特征及衣着打扮。教师及时向学生介绍会话情景,引导学生回想一下当时是根据什么特征记住对方的,然后两人一组运用刚学的句型及词汇组织简单的对话。要求学生到前面表演,保证学生自动地尝试运用英语,在积极的言语交际活动中发展“创建再生性”的语言能力。

第二个情景会话为:I’m looking forward to meeting you,my pen friend.屏幕上出现两对正在打电话的pen friends,教师及时进行会话情景介绍:两个从未见面的笔友现在有了一次见面的机会,他们正在打电话对外貌特征进行自我描述,以便他们见面时能很快认出对方。这一活动是听说结合训练,要求学生先根据屏幕上两组人物的外貌特征听两组对话,从中领悟对话中词汇与句型的运用,做一些听力练习(听力练习打印在卷上),然后学生两人一组互扮笔友进行口语交际会话。

第三个情景会话为:Can you be a good eye-witness?这也是一个听说结合训练。先要求学生观看一起抢劫案录像,注意抢劫犯的外貌特征。然后屏幕上出现一个警察和一个目击者对话的镜头,旁边是抢劫犯的全身像。学生先听一段警察与目击者的对话,做相应的听力练习,接着要求学生两人一组扮演警察与目击者组织对话。

为了降低难度,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活动结束后教师将评出表演成功的、有创意的警察和目击者,并将他们的相片投在大屏幕上,进行表扬。

四、结语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它极大地丰富了英语教学的方式及结构,多层次、多维度地展现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有效地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加强了学习者真实语境下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切实有效地提高了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我们应该深入学习现代英语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进一步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通过多媒体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教师学科教学培训教材·英语.北京大学出版,2004.

[2]于水清,周瑞孝,低起点 大密度 重听说能力培养.外语电化教学,1998、4.

上一篇:掌握多种方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下一篇:运用网络资源辅助小学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