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兴趣之花绽放戏剧课堂

时间:2022-08-28 11:46:03

让兴趣之花绽放戏剧课堂

[摘 要]对于初中生而言,京剧的学习是枯燥的、乏味的。因为在流行音乐称霸歌坛的大环境下,民族音乐让学生感觉陌生。以《梨园漫步》一课的教学为例,探讨了京剧的课堂教学,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又是如何让学生对京剧感兴趣的。

[关键词]兴趣;京剧;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33-0083-02

作为戏剧重要分支的“国粹”,京剧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多彩的舞台服饰,韵味十足的唱腔以及极具特色的民族乐器的伴奏,吸引了广大的中老年朋友,但是如何让我们的初中生们学习京剧,了解京剧,甚至真正地走近京剧,汲取京剧之精华,就需要花一番心思了。

一、在情境中走入京剧殿堂

短短的四十分钟的音乐课堂,不可能也不需要将京剧的知识讲得面面俱到,因为知识的本身是枯燥乏味的,单纯的理论知识的灌输是无法让课堂生动活泼起来的。如果课堂一开始的气氛就是沉闷的,学生的学习激情无法激起,那么课堂的整体格调都将会是一潭死水泛不起一点涟漪的,那么这节课从这里就开始失败。因此在本节课中,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先播放一段戏曲音乐,随意地做了戏剧的走台步动作,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来,这种不同于以往上课的形式,以奇制静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在对比中掌握京剧内涵

学生的能力比知识的本身更重要,学生所要掌握的京剧的内涵,如果教师以填鸭式进行教学,那么学生一时半会是无法记忆的,到最后只能以死记硬背的方式接受。因此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京剧,笔者采用的是对比的方式。对比这一方式的运用,不仅能让学生知道京剧的相关知识,更让学生多层次多渠道地去了解与京剧相关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知识面不再仅仅局限于京剧本身。通过听四个音乐片段,分辨戏曲曲种,辨析了京剧与其他剧种的不同。听《都有一颗洪亮的心》《家住安源》辨别了解西皮、二黄两种声腔,让学生在简单的片段中,体会西皮唱腔的活泼、明快、音程跳动较大的特点以及二黄的深沉、内在、委婉、旋律平稳的唱腔。知识的对比让其特点更加鲜明。通过京胡与二胡的外形、音色对比,让学生更加能体会到只有高亢、明亮、华丽的京胡才适合我们的京剧。在对比中形成直观认识,比单纯的知识的传授,更容易让学生了解京剧。

三、在欣赏中体会特点

能凸显人物性格的脸谱,让学生忍俊不禁的丑行,这些相关的知识,运用多媒体,通过图片和视频直观地给以学生听觉、视觉的双重感官的刺激,他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聆听着“生、旦、净、丑”等角色的唱腔,欣赏其精湛的表演。他们不仅能区分感受各行当不同角色的唱腔、扮相特点与表演特点,同时更为博大精深的戏曲文化赞叹喝彩。

教学中,将京剧的欣赏与学唱结合起来,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京剧的特点,还能在今后的欣赏中简单地辨别京剧与其他剧种的不同魅力之处。由于学生在课前对《唱脸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第一次欣赏时,就有学生忍不住在后面哼唱,进而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这时的学唱,让学生在演唱中真实地感受京剧演唱的独特之处。有别于歌曲的京剧唱腔,以其独特的魅力让学生们兴趣盎然,无形中加深了对唱腔的感受。进而是对歌曲的处理,通过之前西皮、二黄唱腔的学习,学生对歌曲第二部分西皮唱腔的演唱进行纠正,这样加深了对西皮唱腔的认识;通过对“叫喳喳”这一句的净行拖腔的纠正,让学生了解净行拖腔是京剧的魅力所在,它使旋律跌宕起伏,释发人物内心情感;通过对比有没有装饰音,让学生体会装饰音可以使旋律更有戏曲韵味。

四、在表演中体会京剧的精髓

戏曲课的教学离不开表演,简单的手势、步伐也能让初中生们新鲜感十足,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的使用、图文并茂、视频音频的辅助教学,让学生在欣赏前,对其提出模仿的要求,更加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观看京剧人物的身段、动作以及表情等,让模仿的形式更加具有趣味性。在戏剧的表现形式的介绍中,不是单纯地出示“唱、做、念、打”这四功,而是让其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如在介绍“做“时,教师先让学生观看了一段身段表演,然后让学生根据视频进行表演,再进而总结这种舞台的身段表演和虚拟性的程式动作就是京剧的“做”。 学生通过模仿与操作,在自觉的活动中加深了对戏剧“做”的认识。

京剧艺术是以“写意”和“虚拟”的手法来表达神似的效果,如摇桨为行舟,挥鞭则马走,抬头门自开,等等。各种行当夸张形象生动的虚拟表演动作,以及跑圆场亮相等动作,都可以让我们的课堂趣味十足。初中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心理特点,那种好表演的欲望都被压抑着,但是,课堂的趣味十足时,就能够吸引其让其不由自主地走进那种氛围,那么表演也不是问题。初中生的表演能力强,只要给其舞台,他们就能从被动走向积极主动,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五、在创作中升华

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而言就像饮白开水一般索而无味。如果让学生单纯地简单地模仿,那么学生的新鲜感很快就会消失,那么课堂又将陷入僵局。所以,对于喜欢标新立异,喜欢不断挑战的学生而言,适时地给予其有难度的任务,我们的课堂就会柳暗花明。

为了检验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快要结束总结时,笔者摒除了一贯单纯地让学生说一说在本课学习了什么样的知识,有哪些收获的做法,而是直接给出一段:“京剧艺术是国粹,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京剧艺术博大精深,弘扬京剧为责任”,让学生用所学的唱脸谱的一部分旋律来唱一唱。这既突出了本课学习的重点难点,又让学生对京剧的唱腔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京剧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既要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又要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梨园漫步》一课的学习中,学生不仅领会了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并且能以欣赏京剧为快事,接受了传统音乐文化的熏陶,对中国的民族音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赵淑华.浅谈京剧教学的传统继承与创新[J].戏曲艺术,2003(8).

[2] 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论职高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试论初中语文教学本体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