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浅探

时间:2022-08-28 11:12:22

中职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浅探

摘 要: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关乎到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特别是中职学生正处于成熟前的动荡期,求知欲望比较旺盛的年龄。本文主要从兴趣的分类和概念、传统中职语文教学中对兴趣培养的概括以及中职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来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激发兴趣 教学方法

爱因斯坦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其中的“乐”,就是我们说的兴趣。可见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那么,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兴趣的分类和概念

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辞海》解释:“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起来的。人在各种社会实践中可能形成各种兴趣:有由事物或行为本身引起的直接兴趣,也有由事物或行动的目的或任务引起的间接兴趣;也有产生于活动过程中而在活动结束后即消失的短暂兴趣,也有成为个人心理特征的稳定兴趣”。所谓学习兴趣,是指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依据不同标准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如:根据学习兴趣的指向性,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根据学习兴趣的发展水平,可分为有趣、乐趣和志趣等。 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有机结合,是促进中小学生主动学习的必要条件。缺乏直接兴趣,学习会显得枯燥无味,没有间接兴趣,学习将难以持久。因此,在培养中小学生学习兴趣时,应有意培养他们的间接学习兴趣,从“有趣”开始,进而实现到“乐趣”的过渡,最后完成“志趣”的升华。 [1]

二、传统中职语文教学中对兴趣培养的概括

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中对兴趣的培养模式更多的是“填鸭式”的强制灌输方法,很多教师就认为:你不喜欢这个课也得喜欢,必须给我学。殊不知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学生不想学,而是教师教育方式不当,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甚至厌恶学习。上课期间,一般都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然后布置作业学生做。部分学生一开始对语文还抱有兴趣,久而久之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逐渐被消磨掉;部分原本对语文就不感兴趣的同学,后来更加厌恶这样的学习方式,提到语文课就头疼,就要睡觉,教师会狠狠批评学生,越批评越不学,这就深深地陷入了恶性循环当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不仅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正常学习,甚至波及到其余科目的正常开展。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和学习对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密切相关,如何找准寓教于乐的切入点,显得至关重要。[2]

三、中职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2008年11月,诺贝尔奖得主马丁努思・韦尔特曼在与北京中学教师和学生代表近距离接触时大声呼吁:“我想给在座的中学领导一个好建议,在保证学生好好学习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习他们感兴趣的。” 那如何才能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借鉴台湾“活化教学”的模式,改变传统的课本教学。在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中,大多都是老师在讲桌上精彩的“教”,鲜少的看到学生兴趣的“学”,形成了老师单向讲授,学生被动的接受语文知识的局面,“纵你讲课千百遍,我也无动于衷”,形成了讲课――听课――作业的恶性循环。台湾教育主管部门推出“活化教学列车”,把一些优秀老师的创新教学经验拍成短片;台湾老师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聊天式的上课;台湾老师利用身边一些的道具或者模型,生动形象的讲授课本知识;台湾老师让同学思考如果自己是作者会怎么写文章以及让学生来讲授课本知识,互相讨论学习等等。爱尔兰诗人叶慈说过:“教育不是填补一个桶子,而是点燃一把火。”这种“乐活教学”的模式,改变了以往“墨守成规”的僵化教学模式,创意巧思,灵活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中职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2.读懂学生心理,注重语文学习方法的教导。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说过:“教育必须从心理学上探索儿童的能量、兴趣和习惯开始。它的每个方面,都必须参照这些考虑加以掌握”。对于中职的学生,心理处于成熟前的动荡期,带有叛逆心理,但是求知欲望也较盛。教师要学会读懂学生的心理,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倾听学生对于上课方式的建议,寻求学生学习语文所需的关键点。法国思想家卢梭:“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光教授知识,还应该引导学生思考,教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后,能够通过学习方法去找到成就感,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终生受益。但是这些学习方法的教导离不开对学生心理的了解,要多学会沟通,了解清楚学生心理的想法后,才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因人而异,指定合乎学生的学习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3]

3.善于利用各种媒介教学,活跃课堂气氛。中职的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望比较旺盛、好奇心比较重的时期。因此,教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PPT、视频、音乐等科技媒介,或者通过人物扮演、角色互动等情景再现的手段,将语文中的内容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通过这些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的眼球,从而燃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利用各种媒介教学中,师生之间是一种对话、互动、沟通的过程,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师生之间更像是朋友,而不是让学生觉得教师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感觉。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摆脱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学生在老师殷切的关心、尊重、期待中激起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思考和探索。[4]

4.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读书是学习兴趣最主要的发源地。”语文的学习离不开阅读,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提高对语文课本的阅读效率以及课本知识的理解能力。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即使遇到阅读困难,也有去克服困难的乐趣,对学生来说终生受益。教师要开拓思路引导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提前让学生认真预习、教导他们一边读文章一边思考、读文章的同时也要动笔书写、学会使用各种现代工具解决疑难问题等。比如在教授史铁生的《故乡的胡同》一课时,学生可能对史铁生不是很熟悉,可以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从书本上、报刊上、网络上等搜集关于史铁生的相关信息以及写这篇文章时的背景,然后通过这些信息以及自己预习课本的情况,写出自己的观后感或者自己故乡胡同发生的故事。在课堂上大家互相交流学习,充分利用这些学习资料,可以很好地让学生了解课本的内容。教师坚持引导学生养成这样的良好习惯,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学习其余科目的时候也会主动去搜集相关的资料,更好地了解课本知识,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锻炼了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对以后的学习、工作受益匪浅。[5]

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学习的兴趣是学习的最主要动力。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应该不拘一格、灵活多样。主要是了解学生所需,寻求学生比较喜爱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才能真正教好语文,学生才能真正受益。[6]

参考文献

[1]金传富.语文教学设计中教师对学生心理因素的处置策略试析.2000.

[2]谭梦革.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办法[J].成功教育.2008(8).

[3]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

[4]李育芳.规范教学评价,促进语文教学[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8(10).

[5]马淑霞.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诵读策略与实施[D].河北师范大学,2006.

[6]邱道学.让语文课“响亮”起来[J].中学语文教学,2005(2).

上一篇:学科评估促进学科建设发展 下一篇:浅议语块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