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弱智儿童的自理能力

时间:2022-08-28 11:07:21

如何培养弱智儿童的自理能力

【摘要】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能力。弱智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身处理问题的能力,对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培养弱智儿童首先要把握好爱的尺度,矫治弱智儿童的依赖心理。其次是运用各种形式教给弱智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和技巧。最后是要求家长在培养弱智儿童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家校同心,对弱智儿童进行一致性教育。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校同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

【关键词】自理能力、弱智儿童、培养、方法、鼓励。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弱智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身处理问题的能力,对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培养弱智儿童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我们要把这项能力的培养作为培智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自理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洗脸和洗手等。如何让弱智儿童掌握基本的自理能力,在学校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能力呢?

一、把握好爱的尺度,矫治弱智儿童的依赖心理

当弱智儿童进入群体时,他们常常感到自己不被他人理解,有被人遗弃的感觉。由此,他们有了自卑感,缺乏自信心,悲观、消极。不少弱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先天性智力低下,家长总是另眼看待,事不分大小,一味包办代替。到了学校后,由于惰性习惯使然,自然就妨碍了他们自理经验的积累。于是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等的依赖等靠的心理状态随之增强,一有困难,首先想到的便是家长或老师,致使有些弱智儿童不会自己进厕所大小便。可见培养弱智儿童自理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对弱智儿童进行正面教育,增强他们生活自理意识。如通过谈话“我上学了”、“我长大了”、“我学会了……”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弱智儿童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再如在语言活动(诗歌、故事、看图讲述等)中,帮助弱智儿童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弱智儿童受到感染、教育。通过增强他的自信心,以提高他的动手能力。

其次,通过分辨不同行为(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弱智儿童的生活自理意识。我们可以为弱智儿童准备不同行为表现图片,让弱智儿童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从而激发他们上进的意识。

二、运用各种形式教给弱智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和技巧

要让弱智儿童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也就是说,即使弱智儿童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还要让弱智儿童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立方法。

1.通过示范练习,向弱智儿童传授自理能力的方法。

初入学校的弱智儿童自理能力较差,但模仿能力强,我通过正面示范,让他们看清自理能力的正确方法,用简短易明的提示,让他们了解完成基本动作要领。然后让弱智儿童去模仿、练习。如洗手:它的规则是饭前便后要洗手,洗得干净,不留赃物。要求弱智儿童独立自觉地完成这些基本动作显然很难,他们往往只会用水把手弄湿,就表示洗了。所以我就教给他们洗手的正确方法,并示范整个洗手的过程:卷袖口,洗手心手背,用力搓,把赃物冲洗干净,再用毛巾擦擦手,挂好毛巾。示范后再让他们练习,对能力差的弱智儿童进行个别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便能把手洗的干干净净了。

2.在游戏活动中,让弱智儿童学习自理能力的技能。

把一些劳动技能与游戏相结合,使弱智儿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劳动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是较为合适的。如“扣扣子”训练:我利用布贴游戏的形式进行。首先将大树和树叶贴好,在适当的位子订上扣子,用布剪好不同颜色的水果,并在上面索上扣眼,然后让弱智儿童给大树系上果实。他们兴趣盎然,很快就学会扣扣子了。

3.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发弱智儿童自理能力的兴趣。

弱智儿童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对于一些描述具体事物的生活现象的语言较易接受,因此应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激起弱智儿童学习一些枯燥的劳动技能的兴趣和愿望。如叠衣服:我们先让弱智儿童知认识衣服的衣袖、衣襟。再教他们叠衣服的方法:把衣服平放在桌上,两手分别拿住衣袖口相互重叠,一边袖口说着“我来和你握握手”,再把衣襟向上边翻叠,说着“我来和你抱一抱”,弱智儿童也一边口里喊着,一边手里叠着衣服,兴趣浓厚。再如穿衣:我们先让幼儿认识衣领、衣袖、衣襟,再教他们穿衣:衣服后面向着自己,两手握住衣领,喊一声“刮大风啦!”将衣服甩在身后,披在身上;接着继续说、做:“风来我不怕,露出小脑袋,将手伸到袖筒里”。让他们手里拿着衣服喊着、笑着、做着,非常开心。

4.通过表扬、鼓励,增强弱智儿童自我服务的信心。

弱智儿童情感脆弱,能力差,畏惧感强,对于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我们都不该忽视,应鼓励他们最微小的表现独立性的愿望。如弱智儿童自己扣上扣子,但位置却扣错了。我首先肯定弱智儿童独立意识,表扬他:“真能干,能自己扣上扣子。”接着纠正:“只是一颗小扣子进错了门,重新扣一次好吗?”使弱智儿童产生良好情绪,提高自信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弱智儿童自理能力不断提高。

定期的评比,可以培养弱智儿童的坚持性、自觉性。我在班上创设了“能干的双手”专栏,根据弱智儿童自理能力技能掌握的情况进行分项评比。每项内容用一具体图画表示。如:洗干净脸我就用一个笑脸图表示,并逐条向弱智儿童讲述要求。达到某项要求的弱智儿童,可在相应的地方得到一个红五角星,谁得到的红五角星多,就证明谁的小手最能干。弱智儿童的上进心较强,有表扬的评比,他们都会更努力去做。

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生活自理的内容存在于家庭之中,而有些家长认为弱智儿童特殊性的原故,在家庭中就娇惯他们,什么事都包办代替,以至吃饭、洗脸刷牙都有大人帮忙,甚至有的弱智儿童在学校里自己能做的事情,回到家里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了“依赖”心理。这就需在培养弱智儿童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家校同心,对弱智儿童进行一致性教育,将孩子们培养的更优秀!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弱智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校同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争得一席之地。

上一篇:民族社区文化传承的价值困境与理性思考 下一篇:探析职业适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