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区柑桔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时间:2022-08-28 10:40:48

思茅区柑桔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摘 要】种植柑桔曾让思茅区部分农民率先脱贫致富,但是最近几年,由于病虫为害、施用农药化肥不科学合理、管理因素等影响,导致树势衰败、品质下降、产量减少、收入降低,严重影响了果农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最后导致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本文分析了生产中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柑桔;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思茅区地处北纬22o27′-23o06′,东经100o19′-101o27′,是普洱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连接东南亚的交通枢纽,全区国土总面积3928k㎡,其中山区半山区面积3088k㎡,占总面积的78.62%;总人口25.55万人。年平均温度18.3℃,极端最高温度35.7℃,极端最低温度-3.4℃。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土壤以红黄壤为主,有机质含量高,气候湿润暖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具有适宜发展种植柑橘的自然优势和区位优势。

1.生产现状

一直以来,思茅区桔子以果大、色艳、光泽好、味甜、品质好而在周边县市小有名气,亩产量2000—4000kg,亩产值可达4000—8000元,是许多桔农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2004年总面积达800hm,相继在倚象镇半坡村和龙潭乡龙潭村分别成立了“柑桔协会”,准备大力打造各自的桔子品牌,发展柑桔种植。但是2005年半坡桔子出现了枝梢大量黄化,奇形果小果多,落果严重,品质下降,味酸味淡,产量不如以前,将近有20hm感染了黄龙病,农民经济收入受到很大损失。

自此之后,柑桔种植面积逐年下降,截止2013年,全区柑桔种植面积266.67hm,其中10年以上树龄的有186.67hm,占70%;5—10年树龄的有66.67hm,占25%;5年以下树龄的有13.33hm,占5%。现在种植的主要品种有芦柑、勐板桔、杂柑、甜橙、脐橙、柚等,其中芦柑占56%;勐板桔占39%,其他品种占5%。

2.存在问题和困难

柑橘生产是一项长期的连续性工程,每一个生产环节都必须高度重视,生长周期长、投入大、产量高、经济效益可观是种植柑桔的特性。但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针对我区柑桔栽培中出现的情况,作以下几方面的分析。

2.1苗木市场混杂,来源渠道多而不规范,病虫为害多

市场上出售的果苗大多是农民自发育苗,在品种质量方面都无法保证。我区柑橘的病虫害非常多,其中黄龙病是导致我区柑橘种植面积大大缩水的主要原因,它是一种毁灭性的世界性病害,是植物检疫对象,该病主要通过苗木、接穗和木虱传播。另外,普遍严重为害的病虫还有“五虫三病”,即螨类(红蜘蛛和锈螨等)、蚧类(黄圆蚧、褐圆蚧、矢尖蚧、长白蚧等)、粉虱(黑刺粉虱和柑桔粉虱等)、蚜虫(棉蚜和桔蚜等)、潜叶蛾、黑点病、疮痂病和溃疡病。

2.2农药、化肥施用不科学

杀虫、治病、除草等,农药的效果显著,立竿见影,省力省时,但是物极必反,大量高毒农药的使用,既杀死了害虫,也杀死了天敌,破坏了果园生态系统的平衡;近几年以来,大量施用化肥,少施或不施有机肥,导致土壤酸化,肥力下降,严重影响了果树生长,果品品质降低,果树抗性减弱。

2.3管理水平偏低

我区种植柑桔虽然有了较长历史年限,农民有一定经验,但是由于农户自身的文化素质、意识观念等问题,管理水平普遍偏低,防病意识不强。有部分人没有结合自身实际,见别人种植桔子赚到了钱,自己也跟着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结果粗管缺管现象严重。另外,很多农民发现病株不及时处理,不及时控制传染源,导致病虫传播蔓延,造成大面积为害。更重要的一点是果农间做不到病虫害统防统治。

2.4果园老化严重,新增面积少,品种结构不合理

思茅区现在柑桔园老化严重,新增面积少,特别最近1-2年内基本没有新种果园。在品种方面,除芦柑以外,其它品种过少。

2.5缺乏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缺乏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对思茅区柑桔果品知名度的提升,带动消费是很不利的,思茅区柑橘持续发展后颈不足。

2.6柑桔协会实力薄弱

思茅区两个柑桔协会实力薄弱,组织化程度不高,没有充实的发展基金,无品牌供流通使用,无力调控生产和营销,未能形成生产与销售的坚强联合体。

2.7对市场估计不足

市场风云变幻,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供需决定价格,相反,价格变化带动供需变化。对于果农而言,基本处在被动地位,因为果树生长周期长,一般要在种植4年以后才能投产,而市场时时在不停的变化着,所以它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比较弱,存在很大的市场风险,市场的变化会导致劳动力的转移。例如2007年茶叶价格非常好,部分农户砍掉桔子树改种茶叶,投入大量资金和劳力,可是到了2008年,茶叶价格大幅度下跌,很多人对种植茶叶的信心又开始动摇,放弃对茶树的管理,忙着去种植价格较好的咖啡,到2012年咖啡大跌价而茶价又很好,才想起管理茶树。这是民间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

3.发展对策

3.1规范苗木市场,严控黄龙病传播

加强苗木市场监管,严格实行植物检疫,控制黄龙病等病害的传播。我们都知道,苗木带病率及田间病株率是黄龙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原因,防治方法主要是:(1)加强检疫,禁止病区苗木及一切带病材料进入新区和无病区;(2)建立无病苗圃,要做到对优良植株进行脱毒鉴定;在网室内建立种质圃;在网室内或隔离地方建立无病母本园;在隔离地方或网室内建立无毒苗圃。(3)及时挖除病株;(4)防治木虱,保护天敌和化学防治相结合。此外,应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园区生产管理水平,通过园区的管理,保持树势健壮,提高抗病力;通过水肥控梢以减少木虱繁殖和传播,对发生黄龙病非常严重,已失去经济价值的果园进行改造,其做法为:把整个果园的柑桔树(包括未显症状的植株)全部挖除,喷杀带菌木虱,然后用无病柑桔苗重新种植,把病区改为无病新区。坚持预防为主,重点防治和综合防治相结合,反对有明显病虫害才实施防治的做法,那样会错过良好的防治时期,也加大了防治难度,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2打造提升品牌,建立公共服务机制

在选种、育苗、定植、管理、采收上制定严格的管理规程,使产前、产中、产后标准化、产品优质化,用现代农业的理念武装农民,努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提升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度绝以次充好、忽视质量,只顾眼前的做法,充分利用我区气候优势,土地资源,生产名、特、优果品,立足区内市场,积极扩张区外市场,把柑桔生产做大做强,上档升级。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农产品产销公共服务机制。现在是市场经济信息时代,许多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还不强,农村的信息条件差,还不能有效掌握市场信息和从市场行情出发搞好生产决策,所以有关部门应加强苗木、新品种、新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帮助农民增强对自然灾害、市场变化的预测预报能力,减少生产的盲目性。

3.3加强政策扶持引导

“三农”是我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农民、农业、农村在我区的地位十分重要,柑橘生产对我区经济社会、农村发展、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政府应考虑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政策上有所顷斜,金融上加大支持。

3.4走产业化发展方向

思茅区农村经济始终存在投入不足、规模效益低下、抗风险能力弱,发展后颈不足等难题,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为基础,以农民合作社等中介组织为纽带,将农业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许多环节联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3.5转变观念,走无公害、生态生产道路

柑橘是人类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生产优质、安全的无公害果品,已成为广大消费者的共同要求和提高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举措。2006年4月29日,国家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上升到了法律的高度,这对农民提出了强制性的要求。但很多农民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上,大量不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不仅破坏了果园生态环境,导致天敌种群衰弱,而且使病虫产生更强的抗药性,反过来又不得不加大农药用量,形成了恶性循环,这就难免造成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残留量超标,生产的果品品质上不去,市场竞争能力不强。所以,无公害、绿色、生态生产是我区柑桔发展的必经之路。

3.6加大产业结构调整,重视品种引进更新

结合我区实际,合理调整种植结构,突出重点,搞好区域规划,加大种植面积,提高单产与质量。芦柑在思茅区表现为性状稳定、产量高、品质优、价格高、好销售,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是思茅区柑桔发展的重点品种,同时合理调整不同品种、不同成熟期之间的比例,应从外地引进一批品质好、适应性强、抗病性强、具有长远的市场前景的品种。采取先有选择性的试种到推广的方法,对有些经济利益低下或没有价值的品种进行更新。

3.7农民自身加强学习

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民,其余的只能是对农民创造外部条件,生产发展最终靠的还是农民。现在的情况是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思想观念陈旧,接受新知识新观念的能力有限,只有农民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总之,思茅区的柑桔业发展应当以市场为导向,优质、安全、高效益生产为目标,以科技为支撑,通过“品种良种化、产地区域化、产品优质化、经营产业化”为载体,大力发展市场前景看好,又有独特竞争优势的品种,发挥区域布局优势,加强高品质、安全、高效益柑桔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中国林业杂志社编.林果生产实用技术荟萃.金盾出版社,2002.1.

[2]沈兆敏,邵浦芬著.柑橘无公害高效栽培.金盾出版社,2003.8.

上一篇:浅析灌区建设管理工作 下一篇:浅析森林采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