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区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时间:2022-07-02 06:45:51

思茅区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摘 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食品安全愈来愈受到人民群众的重视,讲质量、讲安全、讲健康已成为消费者的新要求。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生产环境条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进一步阐述。

【关键词】思茅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发展对策

1.思茅区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区位优势、气候条件、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品种资源调查

1.1区位优势

思茅区是普洱市政府所地,是普洱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发展中心,地处云南省西南部,与缅甸、越南、老挝三国接壤,澜沧江―湄公河流经我区,形成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独特区位优势。而无公害蔬菜是指各种有害物质残留量符合国家强制标准的蔬菜,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农药残留不超标,无公害蔬菜不含禁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其他农药残留不超过国家允许的最高残留限量;二是亚硝酸盐含量不超标;三是“三废”及重金属、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不超标。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食品安全愈来愈受到人民群众的重视,讲质量、讲安全、讲健康已成为消费者的新要求。

1.2气候条件

思茅区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北纬22°02′~24°50′,东经99°09′~102o19′之间,最高海拔为2154.8m,最低海拔为587m,相对高差1576.8m,年平均温度17.8℃,年降雨量1524.4,相对湿度87%,年平均日照时数2125.1h,≥10℃的积温6302℃,持续240d,无霜期318d,森林覆盖率76.9%,地形复杂,地域差异大,立体气候明显,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1.3土地资源

思茅区总面积3928平方公里,坡度大于15度的面积3674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山区县级区。土壤资源种类多,主要以赤红壤为主,PH值在5.5-7.0之间。现有耕地20.65万亩,其中常年生产蔬菜面积6356亩,大棚面积2768亩。

1.4人力资源

思茅区范围七个乡镇,57个村委会,聚居着彝族、傣族、哈尼族等26个少数民族。现有人口23.0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1.65万人,劳动力7.48万人,农民人均收入1737元。

1.5品种资源

思茅区蔬菜品种多,一年四季都可以栽培,传统的蔬菜种类有:青菜类,白菜类,萝卜类,茄果类,瓜类,豆类,葱蒜类。从外地引进推广种植的蔬菜品种有:小杂65,秋绿75,复将军4号,樱桃香茄,球茎茴香,荷兰豆,青花,黑田五寸参胡萝卜,脱毒马玲薯。野生蔬菜人工栽培的品种有:刺五加,甜菜,鱼腥草,苦凉菜,大芫荽。

2.思茅区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2.1菜农科技素质偏低,制约着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全面推进

生产无公害蔬菜对产地的空气质量、灌溉水质、土壤环境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必须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操作规程和标准生产。由于菜农科技素质偏低,经营管理观念陈旧,对无公害蔬菜生产认识不够,经营过程中注重眼前利益,对持续稳定安全发展方面欠缺考虑,阻碍着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实施。

2.2施肥不当,造成蔬菜产品品质下降

化肥施用过程,有机肥投入不足,科学配方施肥技术掌握不够,特别是氮肥用量过多,导致土壤养分失调,部分蔬菜产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超标。有些菜农受施肥越多蔬菜产量越高的影响,化肥投入量过大,有机肥投入不足或不投入,尤其是蔬菜生产过程中大量追施速效性化肥,不能做到化肥的平衡施用,传统蔬菜栽培中氮肥施用量普遍偏高,而磷和钾的施用量不足,导致土壤养分严重失调,土壤环境恶化,生产效益降低。硝态氮肥和含硝态氮的复合肥在蔬菜生产中仍然广泛使用,造成蔬菜产品品质下降,失去竞争优势。

2.3安全使用农药意识淡薄,农药残留超标现象严重,病虫害防治中重治轻防,盲目用药

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安全使用农药。由于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无公害蔬菜生产水平不高,菜农对无公害蔬菜的概念,标准认识模糊,安全用药意识差,生产中大量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一种农药在同一作物的生产期内多次重复使用,造成蔬菜病虫产生抗药性;迫使用药浓度越来越大,造成蔬菜产品农药超标,影响健康。

2.4农产品市场信息不灵,农产品交易市场和蔬菜冷库不健全,直接影响农民收入

随着农业产业化富民政策的落实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具有开拓创新的蔬菜种植户提高了认识,已获得较好的经济收入。但仍有很多蔬菜种植户由于市场信息不灵,缺乏蔬菜市场热销产品所需的新品种,远郊蔬菜基地的菜农缺乏农产品交易市场和蔬菜冷库,好菜卖不出好价钱,直接影响农民收入。

2.5蔬菜基地在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缺乏处理利用,造成环境污染

蔬菜基地产生的废弃物,如萎焉、半烂、虫咬、重伤、病斑、畸形、滞销蔬菜等,由于没有经济适用的处理利用这些废弃物,放在沟中、路边,使得大量的菜叶被白白浪费掉,并且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有些病害造成二次病源。成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公害”。

3.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发展对策

3.1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

无公害蔬菜生产是一项全新的产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农民的传统意识得不到改变,生产中的科技含量不高,此项事业将无法推进;宣传普及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增强农民对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认识,提高生产者市场竞争意识,对推动思茅区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意义重大。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组建多种形式的专业性技术服务队伍,深入农村,蔬菜基地开展系统性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把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技术规范便于操作,切实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增强菜农的市场竞争意识。

3.2推广平衡施肥技术,注重土壤管理

按照作物需肥规律,推行平衡施肥,严格控制化肥的施用量,提倡化肥与有机肥配合使用,不施或少施含硝态氮的化肥,提高菜农对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的认识,降低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注重土壤管理,提高土壤保肥、保水、通气性能,做到精耕细作,蔬菜生产结束后,要求深耕晒垡,充分让土壤熟化。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施适量的复合肥,复合肥提倡早施和深施。

3.3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做到既能控制病虫的为害,又要农药残留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就必须积极推广低毒的生物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严格执行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科学地选择施药方式、时间、浓度和剂量。栽培中要求深耕晒垡,高垄栽培,地膜覆盖,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虫害的发生。推广抗性品种,合理轮作和间作,田间管理工作中防止病虫害交叉传播,尤其是辣椒、番茄的疫病,病毒病应当注意。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适时防治,在生产用BT乳剂,阿维菌素防治菜青虫、红蜘蛛、小菜蛾、烟青虫;用啶虫脒,蚜虱净防治蓟马、蚜虫、白粉虱、茶黄螨;用三唑酮,霜霉疫净,杀毒矾,克露防治白粉病、霜霉病、疫病、病毒病;用农用链霉素,井岗霉素,杀毒矾灌根防治青枯病、根腐病、枯萎病;利用斑潜蝇、蚜虫、白粉虱的趋黄性,蓟马的趋蓝性,在田间插黄板、蓝板诱杀蚜虫、白粉虱、蓟马,减少田间用药。

3.4争取国家扶持,建立高效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促进蔬菜产业发展

无公害蔬菜的发展不仅需要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的高级科研人才和管理人才,还需要为数众多的,有熟练技术的菜农及了解市场的农业经纪人和实用型的科学管理农业技术干部;同时还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技术服务推广体系,其职能是给农民供应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技术咨询服务和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等工作,发展农产品集中存储、加工、金融保障等领域。同时鼓励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承包,对生产中的技术难点进行专业技术合作,自负盈亏,共担风险,共享收益,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实施先进的生产技术,还加快了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和贡献率。

3.5蔬菜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以沼气工程为纽带,促进能量和物质合理循环,废弃菜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矿物元素,维生素和大量的氮、磷等有机物,同时也是产生沼气的好原料。

蔬菜基地、养殖场、沼气池配合建设,在蔬菜废弃物较好的部份直接喂养牲畜,较差的部份倒入沼气池,养殖场产生的粪便排入沼气池,通过沼气发酵技术将粪便、蔬菜废弃物、生活污水等经过微生物的作用转化为能被再利用的能源,达到废物、废水低污染环境的目的。沼气用于食堂,沼渣、沼液用于农田培肥地力,达到循环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许馨予,田爱春.无公害蔬菜生产严管见实效[J].云南农业,2009(3):56.

[2]王彬.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关键措施[J].云南农业,2009(4):7.

上一篇:浅析玉米育种发展方向 下一篇:对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基本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