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的防火与疏散设计探讨

时间:2022-08-28 10:04:57

居住建筑的防火与疏散设计探讨

【摘要】安全疏散设计是高层建筑消防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应以保障人身安全为出发点,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容纳人数、建筑规模和人们的生理、心理状态等情况,合理布置防火分区及安全疏散,达到防止和减少建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目的。目前,随着居住建筑越来越多的开发建设,安全疏散设计亦受到高度重视。保证安全疏散的基本条件有限制使用严重影响疏散的建筑材料、保证安全的避难场所、保证安全的疏散通道以及布置合理的安全疏散路线。文章分析了安全疏散设计的原则,对宅设计的防火规范及理念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居住建筑 防火 疏散设计

中图分类号:S762.3+3 文献标识码:A

建筑设计中,防火疏散研究与设计是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比较注重建筑空间、建筑造型、功能组织、交通联系等方面的设计,防火疏散设计往往采用“处方式”防火疏散设计或被忽略。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现出现了大量的超高层建筑和大型的商业建筑等,“处方式”规范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建筑状况,所以,目前国内外运用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来解决“处方式”规范的不足,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一、安全疏散设计的原则

1、疏散路线要简捷明了,便于寻找、辨别。考虑到紧急疏散时人们缺乏思考疏散方法的能力和时间紧迫。所以疏散路线要简捷,易于辨认,并须设置简明易懂、醒目易见的疏散指示标志。

2、疏散路线要做到步步安全。疏散路线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着火房间内到房间门,第二阶段是公共走道中的疏散,第三阶段是在楼梯间内的疏散,第四阶段为出楼梯间到室外等安全区域的疏散。这四个阶段必须是步步走向安全,以保证不出现“逆流”。疏散路线的尽端必须是安全区域。

3、疏散路线设计要符合人们的习惯要求。人们在紧急情况下,习惯走平常熟悉的路线,因此在布置疏散楼梯的位置时,将其靠近经常使用的电梯间布置,使经常使用的路线与火灾时紧急使用的路线有机地结合起来,则有利于迅速而安全地疏散人员。

4、尽量不使疏散路线和扑救路线相交叉,避免相互干扰。疏散楼梯不宜与消防电梯共用一个前室,因为两者共用前室时,会造成疏散人员和扑救人员相撞,妨碍安全疏散和消防扑救。

5、疏散走道不要布置成不甚畅通的“S”形或“U”形,也不要有变化宽度的平面。走道上方不能有妨碍安全疏散的突出物,下面不能有突然改变地面标高的踏步。

6、在建筑物内任何部位最好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疏散方向可供疏散。避免把疏散走道布置成袋形,因为袋形走道的致命弱点是只有一个疏散方向,火灾时一旦出口被烟火堵住,其走道内的人员就很难安全脱险。

7、合理设置各种安全疏散设施,做好其构造等设计。如疏散楼梯,要确定好其数量、布置位置、形式等,其防火分隔、楼梯宽度以及其他构造都要满足规范的有关要求,确保其在发生火灾时充分发挥作用,保证人员疏散安全。

二、宅设计的防火规范及理念

1、安全出口的设置

由于生活习惯,防盗安全要求, 加之越来越受人关注的隐私权等住宅的特殊要求,我国的住宅多为单元式平面设计,只有一个安全出口、一个疏散楼梯,无联系外廊, 且各住户阳台也多独立设置相邻二户,阳台即便是连在一起时,但为安全起见中间往往也设一实体隔墙这样一来,除入户门之外各单元之间,户与户之间没有其他任何联系途径。结果是发生火灾时,室内人员只有一个逃生出口,即入户门。阳台上的外门、外窗,在火焰燃烧产生的高压下会发生爆炸,所以阳台的安全滞留时间是极为有限的,逃往阳台并不能完全脱离危险,目前国内消防队伍装备普遍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高层施救设备普遍缺乏,造成住宅中阳台施救的难度非常大。想必大家也都听说过有人情急之下跳楼致死的惨痛案例。笔者认为,在住宅中“逃生”设计与防火同样重要,多一条“逃生”的途径,就多一个生的希望,多一份安全。同时加强教育住户的防火疏散和自我保护意识也是不可忽视的,住宅疏散楼梯应至少保证能通至屋顶。

2、合理的消防分区

建筑内设置防火分区的意义在于:建筑某部位起火后,能够将火势限定在一定的范围,避免建筑物内火灾发生轰燃,并为人员、物资疏散和救援工作赢得时间,减少和控制火灾所造成的损失。商业建筑的防火分区划分相对于其它功能的建筑要复杂一些,因为使用功能的特殊性,其内部要求尽可能的划分为最大空间。而且空间使用上尽可能的开阔,以使其使用时各个部分任意相通,即使划分为小空间租售也能达到自由分隔。所以工程人员在进行设计时都应把这些因素加以考虑,合理的划分防火分区。

3、疏散走道

疏散走道是人员疏散的必经之路,高层建筑的疏散走道应简洁平缓,尽量避免曲折迂回,疏散走道不应设置门槛、阶梯、门垛、管道等障碍物,走道内突出物最窄处仍应满足安全疏散的宽度要求。疏散走道两侧一般不宜开窗,如必须设置时,应尽量减小开窗面积;如果开窗靠近火灾危险性较大部位时,应加设防火窗扇。对于大型办公楼、高级旅馆应尽量布置环形走道、双向走道或无尽端房间的走道,以及“人”字型走道。这样布置,既方便于平时使用,又能在火灾时,保证被困人员迅速撤离。

4、避难层的合理设计

避难层是指在居住建筑中发生火灾时供受灾人员临时避难用的楼层。使受灾人员得以缓冲,和暂时避难。具体宜每隔12~15 层设置避难区,其面积能容纳全楼人员避难为准。为了保证避难层在建筑物起火时能正常发挥作用,在建筑平面布置中应合理设置疏散楼梯。消防电梯作为一种辅助的安全疏散设施,在避难层必须停靠,而普通电梯因为不具排烟功能,在避难层严禁开设电梯门。在避难层通道上应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和火灾事故照明。避难层应设独立的防排烟设施。专用避难层或避难间的设置,应保证周围设有耐火的围护结构(墙、楼板),耐火极限应不低于2h。隔墙上的门窗应采用甲级防火门、防火窗,室内设有独立的防排烟系统。

5、住宅中电气安装和防火材料的运用

住宅发生火灾的原因多是因为电气原因、厨房炉灶使用不当,或者是使用明火不当而起。住宅是易燃装修材料用量最多之处,木材在住宅装修中普遍采用,木材的优点是质轻、加工方便、施工速度快、造价低,是传统的装修材料,同时木地板、吊顶、墙纸、木门、窗帘、装饰物、家俱等等多为易燃物品,遇火源时迅速燃烧并蔓延,给人员的疏散避难造成困难。而且多数情况是火灾发生后,由于吸入了建材等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致人昏厥而丧失行为能力,无法避难,使人致死,所以室内的装修材料与装饰物、家具的耐火性能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家庭装修队伍管理的不规范和家庭装修的随意性,也造成家庭室内装修电气安装使用不规范,无统一标准,极易造成电气火灾事故。所以应推广家庭电气安装使用标;隹化和家庭阻燃制品的使用等相关规定的制定和执行,立法保证减少住宅火灾的发生。

结束语

安全疏散设计是关系到确保人们财产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一环,设计者必须本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严格遵照、执行有关规定,认真负责地设计“安全、适用、经济、先进”的安全疏散设施,为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霍然,袁宏永. 性能化建筑防火分析与设计[M]. 合肥: 安

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 李引擎. 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3] 张树平. 建筑防火设计[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 王学谦,岳庚吉. 建筑消防百问[M]. 北京: 中国工业出版

社,2000.

[5] 范维澄,王清安,姜冯辉,等. 火灾学简明教程[M]. 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5.

上一篇:某水上服务区综合楼清水混凝土柱的浇筑实践 下一篇:冷弯型钢的开发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