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提问艺术

时间:2022-08-28 09:55:05

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提问艺术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越来越强调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而课堂提问则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的重要手段及重要外显形式,它被应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但当前仍有部分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和有效性认识不够,对提问的类型、方式、技巧、态度等方面缺乏良好的设计,往往提出的问题不能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也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情境之中。

1.课堂有效提问的定义

课堂内的提问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运用得当,它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同时还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以至于提高学校信息交流效益,而且它还能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可是实际上,在课堂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教师以为热闹的课堂便是有效率有活力的课堂,从而许多缺乏科学依据的提问和重复的,过于浅显的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显得冗杂而多余,教师本人也显得更加无力。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问题并且知道学生做出正确回答的教学方式,有效的教学提问,便是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思想品德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问题的认知水平普遍偏低

据统计,在教师所提的问题中有66%是要求学生回忆事实的低水平问题,也就是说低认知水平的问题占所提问题的大多数。这种现象大多出现在教师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机械记忆这一环节上。例如:“是什么”的问题,学生对于此类的问题只要照书念或记住后即可回答,无须动脑筋考虑。学生如果长期处于这种记忆性问题之中,则无法发展创造性思维,教师的提问应是在“是什么”的基础上着重在于“为什么”和“怎么办”上。例如,讲解九年级思想品德“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一节时,教师的提问不能仅仅停留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什么关系”上,更重要的是在于使学生如何理解这个关系,即集体为什么离不开个人,而个人为什么又必须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然后引申下去,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怎样才能作到关爱集体。这样,通过教师渐进性的提问与启发,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2.2候答时间过短

一般,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等待的平均时间大约为1秒钟,如果学生在短暂的1秒钟内不能足够快地思考以形成一个答案,那么教师就会变换问题或重述、或点答另外一个学生。而如果学生没法回答问题,教师会在平均9/10秒的时间里进行反馈或提另一个问题。如此短的时间使学生根本无法思考高水平问题,而对于那些不善言辞的学生更是没有时间思考并回答了。

2.3学生主动发问的次数过少

根据一项调查显示,一般教师每节课的有效提问只有56%,即一堂课上还有44%的提问是无效的或者是低效的。具体表现为:(1)问题的设计大多属于重记忆和检查类型,轻思考,是封闭的;(2)问题单向,缺乏逆向思维和发散性;(3)不能照顾全体学生,更不能因材施问;(4)对学生回答的评价草率、武断,缺乏包含和引导。因此,深入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方式,将在对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诱发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应答,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等方面将起促进作用,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3.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提问艺术与策略

3.1让课堂提问富有趣味性,培养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政治课程正是传道这一关上的重要环节。这样一个讲道理的课程,接受者又是十几岁的年轻人,8-9分钟的注意力要求我们不能过于严肃死板。有趣的,新颖的课堂提问则可以起到帮助的作用。适当的情境教学模式,可以迅速牵动学生有效地发散思维,迅速找到正确答案,同时享受愉悦的教学环境和小小的成就感。众所周知,青春期的孩子大部分处于躁动的“叛逆期”,心理学上来说,她们不但在情感上要求独立,也要求周遭的认可度。那么,用适合学生的语言来提问,则更可以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力的集中,间接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传道”的实质目的。

3.2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面向全班同学提出各种水平的问题

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作到难易适度。通常,当问题所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没有内在联系,这个问题就太难了,学生无法回答,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当问题所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完全相同时,这个问题就太容易了,学生凭记忆就能回答,也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培养;只有当问题所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有联系,但又有些不同时,这个问题就难易适中,它需要学生经过努力思考、积极思维才能回答。这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生也能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语言输出、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教师还应清楚详细地表达问题,给学生创造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教师在提问时,必须清楚、详细而准确地表述问题,避免模棱两可的或者含糊不清的发问。应提专一的问题;避免无休止的提问,不然会使学生受挫折或迷惑。

3.3充分运用激励性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经常给予赞美,能激励学生主动思索,积极学习,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促使学生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

结论

总之,有效提问才能真正实现评价学生学习状况、激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调控课堂教学的过程、强化知识信息的传输、沟通师生感情等功能。当前在减负增效的时代呼唤下,构建高效课堂的任务已经迫在眉睫。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加强对课堂提问设疑的研究与实践,切实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和艺术性,才能真正构建出思想品德学科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黄廷敏. 注重有效提问,提高政治课教学有效性[J]. 考试周刊,2009(28):176.

[2]何苏祥. 新课改,新思路,新方法[J]. 新课程学习,2010,(3).

[3]刘勇. 对学生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主体地位的思考[J]. 新课程学习,2010,(8).

上一篇: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下一篇: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