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出国“挂职”引争议

时间:2022-08-28 08:09:44

【前言】官员出国“挂职”引争议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反对:取“好经”,不一定非要“洋挂职” 与肯定的声音相反的,是一些学者和网友对此事的担忧。新华每日电讯有评论认为,官员有机会到国外学习培训,也不一定就能获得“国际视野”,并改变自己的执政方式。因“不拆迁吃什么”雷语而出名的江西某位官员,上世纪80年代...

不久前,北京市东城区公布的《20年人才发展战略规划》提出:要分期分批选送优秀人才到发达国家政府部门挂职。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一经报道立刻引来公众和媒体热议。

支持:不同体制下管理也有共性

《羊城晚报》发表的一则评论称,从单纯的培训访问走向“实职实权”的挂职顶岗,这种中国外派官员模式,可以让官员在“深入美国考察美国,跳出中国思考中国”的过程中,使他们思想更加开放,思维更加敏捷,能力更加突出。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吴德贵十分肯定东城区的做法,认为“人才国际化是我国人才发展的重大战略,应面向全球引进人才,但仅从国外引进招聘人才是不够的,更大范围应该培训国内的人才。这是解决人才国际化问题的两条路线。出国学习并不代表我们要照搬西方,比较中才有鉴别,扬长避短,为我所用。”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主任龚维斌针对这个问题也谈了自己的想法。不能简单否定官员国外挂职这一举措,到国外发达国家挂职,学习一些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做法,对于改变我们城市管理者的思路、理念,提升他们的能力都有很好的作用。

反对:取“好经”,不一定非要“洋挂职”

与肯定的声音相反的,是一些学者和网友对此事的担忧。新华每日电讯有评论认为,官员有机会到国外学习培训,也不一定就能获得“国际视野”,并改变自己的执政方式。因“不拆迁吃什么”雷语而出名的江西某位官员,上世纪80年代就在美国取得了硕士学位。然而,这样一个“海归”,却成了强拆理论的坚定支持者,并说出了“赴京非正常上访3次者要劳教”这样毫无法治观念的话。

北大教授吴丕对干部出国挂职坚决反对。现在是信息社会,通过网络各种渠道,我们足以能了解到国外的管理经验,何必去国外呆着呢?一部分人去国外考察结束后,结果可以共享,没必要大批官员去走这个过场,或是以此作为日后升迁的一个条件,这与社会发展不符。

北京大学宪法学教授张千帆很反对这一行为,他明确说,“洋挂职”的“验收”能要求什么标志性成果呢?至多是一篇讲述个人体会的报告,既然无法检验“洋挂职”的真实收获,那么就无法防止它对于大多数干部来说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的公费旅游。(摘自《思想理论动态参阅》)

上一篇:讲道理的政治才能让“刁民”变成公民 下一篇:走在抗击金融危机前列的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