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抗击金融危机前列的韩国

时间:2022-08-26 12:24:38

走在抗击金融危机前列的韩国

经过几年的努力,韩国克服金融危机,走出了困境,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人们借鉴。

解读1

颇为靓丽的成绩单

2008年9月以美国投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为标志,金融危机向全球迅速蔓延。在亚洲,韩国首当其冲,一度经济全面拉起红灯:

1.汇率急挫。韩元与美元的汇率由2007年10月底的905∶1下跌到2008年10月29日的1427∶1,韩元贬值57%。

2.股市暴跌。韩国股票(KOSPI)指数2007年10月末处最高端2064点,2008年10月底967点,跌去53%。

3.国际贸易收支逆差。韩国经济对外依存度极高,出口向来是韩国经济的发动机。往年韩国经济增长的90%依靠出口,连续十几年维持了国际贸易顺差。而2008年头10个月有8个月处于逆差状态。共逆差134亿美元。

4.外资大逃亡。1992年,韩国股市才对外国资本开放。自从2001年以来,外国投资者在韩国股市比重一直在30%以上。2003年10月突破40%,2004年4月达到44%高峰后,开始逐年回落,并屡次跌破30%的马其诺心理防线。2008年以来10个月里,外资在韩国股市抛售了40万亿韩元(合近400亿美元)。

5.韩国外汇储备急剧减少。2008年前10个月减少了500亿美元,其中仅10月份就减少274亿美元。2008年10月,韩国外汇储备只相当于2005年底的水平,刚满2000亿美元。

那时,欧美主流报刊频频刊文唱衰韩国经济,称其为“正在沉没的韩国”,预测韩国将为“亚洲版的冰岛”,将面临第二次金融危机,难逃国家破产命运。

然而韩国毕竟经历过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在面对2008年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并没有被唱衰,反而率先走出危机。2009年,主要发达国家经济表现多数为负增长时,韩国达到了0.2%的正增长率。2010年,韩国经济继续高歌猛进,交出了一张相当抢眼的成绩单:

经济增长率达到了6.1%,为2002年后韩国经济最高的增长率。在30个OECD组织成员国中,仅次于土耳其。在亚洲也居当今世界经济最有活力的中国和印度之后的第三位。

经济总量(GDP)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终于进入了万亿美元俱乐部。总量居世界十三四位。

人均GDP时隔三年再次突破2万美元,居全球第50名。外汇存底接近3000亿美元,居世界第六。由于1997年韩国金融危机往往又被称作为外汇(主要是美元)短缺的危机,它像噩梦般地缠绕在韩国国民的心头。只要有稍不利于外汇增加的风吹草动,韩国上下就会惊恐万状。韩国政府是手中有美元,心里才踏实。

韩元兑美元的汇率回到1150∶1。韩国股市平均指数事隔四年重新回到2000点。

对外贸易额接近9000亿美元,为世界第七大出口国,第九大进口国。正期待2011年外贸总额突破万亿美元大关。

去年10月份,韩国荣登美国时事杂志《新闻周刊》评选的“全球最佳国家”第15位。

据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的《2010年人类发展报告》显示,人类发展指数(HDI),韩国排名第12位。

据世界经济论坛(WEF)公布的《2010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在139个国家中,韩国排名第22位。

2010年11月,韩国在首尔成功举办了第五届G20峰会。韩国媒体认为,这是韩国“国运昌盛”的标志,是比承办1988年汉城奥运会 和2002年世界杯赛会意义还要重大的事件。韩国舆论认为,举办G20峰会是韩国由发展中国家进入发达国家的“分水岭”或者“最后一道关卡”。

上述事实说明,经过几年的努力,韩国克服金融危机,走出了困境,其抗击经济危机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总结借鉴。

解读2

宏观经济政策定乾坤

在全球金融危机呼啸而来时,韩国政府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救市措施密集出台:

1.金融手段。从2008年9月到2009年2月,韩国连续6次降低基准利率,从5.25%降到2%。这么低的基准利率维持了17个月不变。

2.财政措施上迅速颁布了刺激经济的对策,主要是扩大政府公共支出。像美国政府投入7千亿美元、中国政府投入4万亿人民币一样,韩国政府从2008年10月到2009年底,共投入33万亿韩元(近300亿美元),相当于2007年韩国GDP的3.7%。

3.多方筹措外汇,缓解外汇危机。2008年10月后,为防止1997年的外汇危机噩梦再现,韩国政府和企业为了筹集美元已经到了无所不及的地步。

1)与美国联邦储备局签订了两国货币互换协议。2008年10月29日,可以说是韩国金融市场危机大为缓解的转折点。这一天韩国央行与美国联邦储备局签订了两国货币互换协议(货币互换是一种以本国货币按当时汇率交换另一国货币,然后再按商定的汇率于事后再换回的金融交易)。该协议等于使韩国增加了300亿美元的短期储备,对韩国稳定金融市场起了巨大的作用。这剂药对拯救韩国金融市场可以说是立竿见影:汇市,韩元对美元的汇率由29日的1427∶1到30日的1250∶1,韩元升值12.4%,创历史升幅纪录;股市,KOSPI指数由29日的967点涨到1084点,上升12%,创1997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好纪录。

2)同是10月29日,国际货币组织(IMF)通过新援助计划“短期流动性贷款机制”,根据这个计划,韩国在必要时还可以从国际货币组织得到低于国际基准利率的230亿美元的贷款。

3)根据2001年的《清迈协议》,在必要时,韩国还可以与日本、中国互换货币。这意味着将能从日本融到130亿美元,从中国融到40亿美元。

如果将上述三项外汇融资计划相加,韩国可以增加700亿美元的流动性,再加上本国的外汇储备近2100多亿美元,韩国总共有接近3000亿美元,足以应付外汇危机了。

事实证明,韩国政府救市政策和稳定金融的措施效果显著。2009年第一季度,经济滑坡就触底了,第二季度则强劲反弹。2009年全年,全球除中国、印度等几个新兴经济体外,欧美等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几乎都是负增长,韩国竟出现了正增长(0.2%)。进入2010年,韩国经济增长率达到6.1%。

解读3

科技实力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1.总统亲自抓科技,重视科技英才培养。

还在卢武铉总统执政时期,韩国就提出要在2012年前,培养10所处于世界前100位的研究性大学;引入“国家特别研究员”制度,培养1万名核心研究人员,着重研发韩国第十代新增长动力技术。对这些研究中心或核心研究员都投入了巨资。实行优秀科学家国家管理制度,让有望问鼎诺奖的韩国科学家负责国家大型研究项目,并提供所需要的研究经费,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对这种科学家提供相当于部长级长官的“国家要员级”的人身保护。

另外,韩国还对培养科技后备人才不遗余力。1)对优秀高中生设立“总统科学奖学金”,鼓励他们报考国内外名牌大学的理工科,力图培养成长为世界级科学家。对被国内大学录取的,四年大学期间可得1000万韩元(时合8万元人民币),被国外名牌大学录取的可获5万美元的奖学金。2)凡是在国际科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的“科学英才”,总统都要亲自接见获奖者及他们的家长和老师。获奖者还可享受免服兵役的优待。3)对在韩国投资的外国高科技企业,政府鼓励他们在韩国设立研发中心,在研发中心雇用未就业的韩国理工科硕士博士,由韩国政府替外资企业向这些硕士博士发工资。

2008年李明博总统刚上台,就主导制定了“科学技术基本计划577战略”,其主要内容为:“截至2012年将国家研究与开发(R&D)预算提高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通过集中培养七大R&D领域和实施七大系统改革,发展为世界第七大科学技术强国。”

2010年10月1日,韩国重组了国家科技委员会,李明博总统亲自担任委员长。他在主持会议上提出“国家科委地位和职能强化方案”。表示:“由于以前各部门的协调做得不太好,因此就由我来担任委员长一职,但决策权交给副委员长。以后一定要经常举行包括我本人参加的国家科技会议”。

2.研发(R&D)投入增长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说,2007年,韩国的经济规模为全世界生产总值的1.9%,但研发经费却为全世界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3.6%。在G20成员国当中,除了日本之外,韩国的研发经费是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率最高的国家。

2008年韩国对研发(R&D)领域的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47%,列以色列(4.65%)和瑞典(3.73%)之后,在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中排在第3位,表现出较高的水平。但是绝对规模仍不算高,以2008年为准,韩国研发投放共34.5万亿韩元,也只有美国的1/9、日本的1/4。

前面已说过,2012年韩国要将研究与开发(R&D)预算提高到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韩国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充当了自主创新的主力军。在R&D投入上,韩国经历了由政府主导型向企业(民间)主导型转变。政府与企业对R&D投入的比重,在70年代为77%∶23%;80年代为52%∶48%。进入本世纪后,韩国研发投入中,75%的投资是由民间(企业)筹集的,政府的投入仅占25%。

以2011年为例,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1月表示,韩国研发投入总额将超过50万亿韩元(约合430亿美元)。其中,民间投资额为37.6万亿韩元,政府投资额为14.9万亿韩元,政府的投资比重占28.3%。而同样的口径比较,法国政府研发投入占全国研发总投入的41.5%、英国是36.8%、美国是32.7%。韩国政府表示,将计划逐渐增加政府在研发方面的投资比重。

尽管韩国政府在研发投入方面不占主导, 但韩国政府的研发预算从2002年至2009年,年均增加10.5%,这大大高于同期政府总预算的年均增长率(6.5%)。

韩国大企业对研发的投入占韩国民间研发投入的70%以上,并且应用研究投资比例高于基础研究。

3.韩国在世界科技中的地位。

在英国创新与技能部的《2009年全球研发千强企业》名单中,韩国三星集团排名第10位。除了三星之外,LG(第66位)、现代汽车(第69位)、海力士(第167位)、韩国电力(第212位)、浦项制铁(第250位)、KT(第289位)、SK(第307位)、斗山(第353位)、双龙汽车(第424位)等23家韩国企业被列入名单。

研发投入增长带来科技进步,科技进步有力地推动了韩国经济的发展。据韩国产业开发院的研究,技术进步对韩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上世纪70年代是12.84%、80年代为18.7%、1990―2002年为39.54%。

2006年,韩国产业技术水平居世界第六位,与世界最先进产业技术拥有国相差为五年。在874项核心产业技术当中,韩国只拥有九项。如以100分满分为准,韩国产业技术水平为76.8分,美国产业技术水平为93.9分, 日本和欧洲水平分别为90.8分和88.1分,中国为61.1分。

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006、2007、2008年连续三年,韩国的科学技术实力在素有富国俱乐部之称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30个成员国中排在第12位。

专利申请。联合国下属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表的《2008专利报告》显示,2007年专利申请件数最多的国家是日本,为51.4047万件,其次为美国39.0815万件、韩国17.2709万件、德国13.0806万件、中国12.8850万件。 上述五个国家国民的专利申请件数占全世界专利申请总数的76%。韩国能居第三位可见实力不小。

不少韩国技术还被当作同一产业的国际标准。一旦被认定为国际标准,就会大大增加韩国产品的市场份额。据韩国产业资源部的技术标准院一个报告,迄今为止, 韩国研发或系统化的技术被采纳为相关领域国际标准的事例大大增加。2001年至2008年,韩国提出的国际标准共达212件,其中有201件被采纳。

正是长期以来重视科技发展,为韩国抗击金融危机打下了坚实基础。

4.韩国科技的软肋。

与此同时,也应该指出,尽管在今天韩国的科技水平在国际上已经有了一席之地,无论是从科技实力排名、科学家发表的论文数、申请的专利数、韩国品牌价值等指标上,都与他们的综合国力相当或超出。但从总体上尤其是核心技术上看,韩国依然落后美国、日本、欧盟诸国。韩国现在仍是原创技术的“贫国”,技术贸易属于入超国。据韩国央行韩国银行透露,韩国“专利使用费(或技术转让费)”支出额从2000年到2006年分别为32.211亿美元、30.529亿美元、30.022亿美元、35.7亿美元、44.459亿美元、45.608亿美元、46.504亿美元,逐年递增。2007年购买技术花了近51亿美元,出让技术收获19亿2千万美元,逆差高达31亿6千万美元。2008年的技术出口额为25.3亿美元,技术进口额为56.7亿美元,入超31.4亿美元。

目前,韩国的劳动生产率还不及美国的一半水平。韩国企业劳动生产率比日本低一成。在电子产业,日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达到韩国企业的两倍以上,而在汽车等运输设备产业,日本更是达到韩国企业的4.1倍。

据韩国媒体报道,在2007年,韩国在主要科学技术领域尚没有一项世界最高技术,并且在五年后这种趋势将依然持续。韩国的技术水平仅为世界最高技术水平的72.8%,从时间上看,落后6.8年左右。

韩国的技术水平最高的领域是信息、电子和通讯,如果与在这些领域拥有最高技术的国家相比较,也有着3.8年的差距。如果与世界最高技术相比,技术差距最大的领域是灾难、灾害领域和医疗、生物领域,差距分别达到9.1年、8.1年和7.3年。

韩国技术主要进口国是美国、日本、欧盟诸国,而主要出口国家则是中国、印度、越南及其他亚非国家。

解读4

出口是韩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韩国是个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外贸依存度高、经济增长以出口拉动为主。强劲的出口是韩国克服金融危机的利器。

韩国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除以国内生产总值)非常高。据世界银行统计,2008年,韩国经济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83%,约为日本(28.8%)的三倍,也高于中国的68%。

2010年,韩国出口额比上年增长28%,达4664亿美元,是全球第七大出口国;进口4254亿美元,为世界第九大进口国,顺差高达410亿美元。韩国正雄心勃勃地提出,2011年要实现进出口总额万亿美元的突破。

出口是韩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出口增长带动了韩国经济增长,带来了巨额顺差,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据韩国资料,2006年,韩国经济增长5%,其中有3.2个百分点是出口增长带来的,就是说,出口对国内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3%。出口提供的就业机会在全部就业者2343万人中,占16%(374万人),这相当于每出口100万美元就营造10个工作岗位。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研究院《2009年度出口的经济成长贡献度分析》报告指出,2009年出口对韩国经济成长的贡献率为72.1%。2009年每出口100万美元就可安置就业人员9.5名,比2008年的9.1名有所增加。

在对外出口中韩国经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最高。1991年,韩国对华出口额仅为10亿美元,2010年增加到 1170亿美元,在韩国的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从1.39%上升到25%。相反,对美出口依存度从1991年的24.42%下降到2009年的9.71%,对日出口依存度从21.82%下降到10.37%。近几年,韩国每年从对华贸易中总能获取300多亿美元(2008年209亿美元,2009年383亿美元,2010年超过 400 亿美元)的顺差。韩中贸易额几乎等同于韩美和韩日贸易额的总和。韩国从中国和美国获取的外贸顺差之和大约与韩国对日本贸易的逆差相当。

韩国的媒体说,韩国这次经济复苏很大程度是搭上了中国经济的便车,得益于中国4万亿的救市政策,使韩国得以分到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一杯羹:向中国大量出口钢材、石化产品;得益于中国的“家电下乡计划”,使得韩国这几年的LCD面板对华出口同比增加了40%。总之,中国市场成为韩国经济复苏的最大推动力。

对华市场过度依赖,也令韩国政府和民间喜忧交加。喜的是背靠13亿人口的经济蓬勃发展的大市场是韩国增长的保证,忧的是中国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韩国经济动荡不止。真所谓“中国一咳嗽,韩国就感冒”。韩国专家意识到,过分依赖出口拉动对韩国经济稳定增长是不利的,甚至是危险的,需要将经济结构从出口依赖型转为“出口、内需均衡型”。韩国经济研究院院长表示:“如果不扩大内需,改变依赖于出口的脆弱的经济体制,韩国经济就有可能像‘过山车’一样,反复暴露在危机中。”

韩国经济依靠出口拉动,而制造业产品则是韩国出口的主力。2010年,半导体是韩国对外出口量最大的产品,出口额高达515亿美元,化工用品出口额为475亿美元;第三大出口产品船舶的出口额为471亿美元;钢铁和石油产品的出口分别名列第四和第五位。这些韩国出口主打产品每年出口几乎都是以两位数增长,十大主力产品出口要占总出口额的一半以上。

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韩国海外工程承包、建筑劳务输出与他们的汽车、半导体、造船、手机、钢铁一样,也是韩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

2010年初,韩国的主流报纸不惜版面,纷纷报道了韩国建筑海外工程承包史上的两件大事,将此看作是为逐步走出金融危机的韩国经济锦上添花的特大喜事:一是2009年12月28日,韩国电力联盟竞标获得了到2020年前为阿联酋建设四座核电站的超大订单,该项工程订单总金额为400亿美元。二是2010年1月5日,世界最高摩天楼“迪拜塔”竣工。此塔高达828米,共162层,总造价达12亿美元。这座世界第一楼由美国SOM建筑设计公司设计,韩国三星物产公司承建,建设历时五年多。

最近五年韩国迎来了海外建筑工程承建的又一个黄金时期。屡屡刷新所获订单新纪录:2005年105亿美元,2006年165亿美元,2007亿美元398亿美元,2008年476亿美元,2009年估计超过了500亿美元。

另外,通过与贸易伙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TA)是韩国扩大出口额的重要法宝。据韩国海关发表的“2010年进出口分析”报告显示,FTA生效正在推动韩国出口大幅增加。2010年,韩国与FTA缔约国的贸易量占韩国对外贸易总量的15%。报告说,同印度的贸易量增幅尤为夺目,韩国-印度全面经济合作协定(CEPA)生效后,2010年,韩国对印出口额同比增加43%,高达115亿美元。

韩国与欧盟的FTA今年7月将生效,与美国的FTA协定早已签署,尚等韩美两国国会批准才能最后生效。据韩国媒体分析,若包括欧盟和美国在内,韩国与FTA缔约国的贸易量占韩国对外贸易总量将增至35%。

解读5

大型企业充当复苏主力

自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政府一直大力扶持大型企业集团,家族企业集团(也称财阀)更是韩国经济的支柱。据韩国银行资料显示,韩国最大的30家财阀企业几乎控制了40%的韩国经济 。在2010年12月2日这天,在韩国综合股价市场和纳斯达克市场上市的10大集团系列公司的总市值超过了600万亿韩元,占了股市总值的55%。

以大企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其优点是能够主动开发新技术,在生产和出口等方面发挥强大力量。在抗击这波世界金融危机中,韩国大企业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美国《财富》杂志2010年7月的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排名,韩国的三星电子、LG、现代汽车进入100强。而且三星电子从2009年的第40位上升至第32位,LG从第69位上升至第67位,现代汽车从第87位上升至第78位。此外,三星人寿、韩华、现代重工业等10家韩国企业入围500强企业名单。

三星电子、LG、现代汽车是韩国牌子最响的大型企业。他们各自的韩国国内员工数都超过10万人。

在2008-2010年三年世界金融危机期间,韩国的大企业不仅没有萎靡不振,而是逆风强劲增长,业绩喜人。

2008年,韩国全国只有8家企业营业利润超过1万亿韩元,到2009年,增加到15家。2010年共有24家韩国企业进入万亿韩元俱乐部。

2010年12月21日,10大集团的上市股票总市值同比增加了近六成。

2008-2010年,三星电子销售额从63万亿韩元增加到153万亿韩元,营业利润从6万亿韩元增加到17万亿韩元。2010年比2009年,三星电子销售总额增长了13%以上,营业利润增长了58%以上。三星电子连续两年创造了有史以来的最高业绩。

据韩国媒体报道,如果按照年平均汇率(1美元兑换1156.26韩元)来看,2010年,三星电子的销售额为1329亿美元、营业利润149亿美元,超过美国惠普,成为国际IT业第一公司。

电视、手机、电脑、打印机等的生产和销售是三星电子的主打产品。三年前,三星电子超过世界最大的电视制造商――索尼;两年前,三星电子超越摩托罗拉,成为世界上仅次于诺基亚的第二大手机生产商。《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三星电子最近表示将在2020年实现销售4000亿美元的目标。不仅三星电子,现代汽车、起亚汽车、LG电子、POSCO(浦项制铁)等韩国代表企业也都以经济危机为契机,开始进入世界超一流企业行列。

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在世界最大的汽车战场――美国市场的汽车占有率在2010年6月达到了历史最高的8.5%。LG电子在电视机方面击败了索尼,随后还在电冰箱、洗衣机等生活家电领域方面成为了世界第一。POSCO上升成为了世界第四(以粗钢产量为基准)的大钢铁企业。2010年,POSCO时隔六年重新夺回了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公司”的殊荣。

韩国制造业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所占份额是惊人的。

手机。世界手机市场上,向来是诺基亚、三星电子、LG电子、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五家巨头的天下,它们要占全球市场份额的80%以上。韩国三星电子、LG生产的手机居二三位,占世界手机销售市场的35%左右。

汽车。韩国的现代起亚汽车公司自从2000年进入全球汽车销量前10名以来,2006年升至第六位,2007年升至第五位。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前十位汽车企业中,现代起亚公司的销量增长率最高,其他厂家的汽车销量大多是负增长。

电视机。金融危机后,韩国家电企业的电视机在世界市场的占有率稳定在30%以上。韩国半导体企业在世界DRAM半导体市场的占有率高达61%,在世界液晶显示器市场的占有率达到55.4%。

韩国近几年来的经济表现,不仅使韩国得以避免重蹈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悲惨命运,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连一直没把韩国放在眼里的日本这些年也对韩国刮目相看。战后几十年,韩国可以说是“学习日本、模仿日本、赶超日本”。20年前,就是三星、现代这样的韩国大公司在日本人眼中也只能算是“二流企业”。然而近年来昔日的韩国学生在经济领域的良好表现迫使日本老师也放下了身段。这20年来,日本与韩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从11倍缩小到5.3倍;人均国民收入从3.9倍缩小到2.1倍。主干产业方面,半导体、电视机、手机、造船等行业,韩国已经领先日本;在汽车、钢铁、化工领域,韩日之间的差距也大幅缩小;只在芯片、信息通讯领域韩国还大大落后于日本。在外贸方面,2009年韩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在贸易顺差规模上超越日本。

2010年2月25日的英国《金融时报》对韩国在抵御金融危机中取得的业绩也不吝赞美之辞。该报负责亚洲地区的主编在专栏文章《韩国不再是弱国》中,称 “韩国的经济规模与比他人口多20倍的印度不相上下,出口额大于英国。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韩国人均收入和日本只有5000美元的差距”,称赞三星电子集团“2009年在销售额上已经将惠普甩在了一边,2010年的销售额更是比日本前15个电子公司的总和还多”。

上一篇:官员出国“挂职”引争议 下一篇:未来20年国际关系趋势及中国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