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素质教育情境的“文检课”建设研究

时间:2022-08-28 07:22:05

基于信息素质教育情境的“文检课”建设研究

〔摘 要〕本文在分析传统的“文检课”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不足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我国高校文检课应该树立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质为总目标,通过“以我为主”和“合作渗透”两种基本的路径与模式实现文检课向信息素质教育的转型改造,为实现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撑做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信息教育;文献检索课;信息素质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1.12.03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1)12-0116-03

On the Construction of Document Retrieval Courses

Based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SituationZhou Qingmei1 Xu Yuequan2 Wu Guijin1

(1.Library,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erbin 150040,China;

2.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117,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sufficiency in Document Retrieval Courses,this article discussed with emphasis the implementation route and model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by reform of traditional Document Retrieval Courses.

〔Key words〕information education;document retrieval courses;information literacy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理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以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精神,国内高校纷纷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生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这一工程以项目为载体,积极鼓励本科生申报国家级、省级、校级创新实验项目,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地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带动学生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这一举措无疑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培养有创新思维,有创造能力的创新人才,高校图书馆应发挥特有的优势,适时地把“文检课”的目标与内容拓展到信息素质教育上来[1],使文检课作为信息素质教育的主体,对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而且重要的作用。

1 现阶段文检课与信息素质教育的差距

1.1“文检课”与信息素质教育课程的并行

目前国内高校大部分以开设文献检索课作为开展信息素质的主要形式。而以培养信息素质为最终目标的文献检索课却通常被划定为公共选修课。这也使大学生对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虽有2007-2010年的本科创新实验项目,但绝大多数大学生没有选修过文献检索课,缺少足够的信息能力作为创新支撑。这势必使学生对本科创新课题的掌控捉襟见肘。

1.2“文检课”忽视了信息利用能力的培养

根据1992年国家教委下发的《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的有关精神,文献检索课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文献、文献检索、检索工具、参考工具书、数据库、计算机检索等方面的基本知识,适当增加阅读方法和技巧、文献整理与综述、情报分析研究以及论文写作方法等知识。虽然同是信息能力,但是前者偏重于信息的检索,后者偏重于信息的利用,但从长期的教学实践来看,对于信息利用方面的内容从未得到过重视或者在教学中根本没有涉及,以至形成了文献检索课重视信息检索能力培训而轻视信息利用能力培养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大学生信息能力不完整,缺乏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后果。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受传统的集中授课模式限制,在有限的课时内无法做到检索能力与利用能力并重,也无法制造信息利用的需求和机会来强化信息利用能力[2]。但是信息利用能力是创新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仅拥有信息而不能有效利用信息的人,是无法启发创新性思维的,因为创造性思维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直观、猜测和想象为基础进行的一种思维活动,但它却是在信息大量积淀基础之上的进发。正如贝弗里奇所说的那样:“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没有信息,不懂得科学有效地收集、储存、处理和利用信息,就不可能有“得来全不费功夫”般的创新思维。因此,轻视信息利用能力培养的文献检索课是不能够为创新人才的培养保驾护航的。

基于信息素质教育情境的“文检课”建设研究1.3“文检课”尚无法全面完成信息素质教育的任务

信息素质除了具有信息能力外,还应该具有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而文献检索课除了没有完整的培养信息能力外,同时也未能实现信息意识的引导及信息道德的培养。

信息意识,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通俗地讲,就是面对不懂的东西,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这就是信息意识[3]。信息意识的有无或强弱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信息行为与信息利用效果,从而也直接影响到学生自我主动学习的能力和掌握自我摄取知识信息的方法。在创新教育环境下,学生只有具备了敏锐的信息意识和较强的信息能力,才能激发创新思维,准确地发现和掌握新的研究成果、新的论点、新的发明创造,使自己的学习和科学研究课题建立在“选题新,起点高”的前沿阵地上,才能实现“由综合而创造”、“由引进消化而创造”的创新过程,才能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始终保持求新、求异、敢于突破的创新活力[4]。

信息道德是指在信息的采集、加工、存贮、传播和利用等信息活动各个环节中,用来规范其间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的总和[5]。信息道德的有无同样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信息行为与信息利用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具有创新道德及科学素养。因此,在从事科学研究伊始,就要加强学生的信息道德教育,使学生躲避社会上的浮躁、近功急利之风的侵蚀,使学生在科研过程中做到不造假、不浮夸;求质不求量;尊重他人科研成果,做到合理使用,不剽窃,只有这样高等教育才能成功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科技才能持续发展。

2 文检课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路径与模式

信息素质教育不是单一的“文检课”能够实现的,尤其是随着“高等学校本科生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启动,通过本科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带动学生进行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要求信息素质教育应是全方位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教育模式也不应仅仅是“请进来”,还需要“走出去”。

2.1“以我为主”模式及其实施办法

继续巩固加强“文检课”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将科研能力的培养作为文献检索课的一个目标,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早期科研训练,有意识地将科学研究的有关要素与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以科研训练为经、以教学内容为纬的兼容性教学形态及情境,使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从而认真思考,自由探索,有所发现。

2.1.1 以“文检课”为基础“布点”

“文检课”应以科研为主线进行教学改革。即便是讲授理论、概念,也不要平铺直叙,而要结合鲜活的科学研究案例。比如,介绍文献检索的意义,通过列举有说服力的事例,突出文献检索与科学研究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引起学生对所学课程的重视,消除视文献检索为儿戏的认识上的误区,正确认识它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检索方法、检索步骤的教学中,援引某科研课题的检索过程,作解剖麻雀式的深人分析,必能牢牢锁定学生的注意力,使之轻松掌握所学要领[6]。

由于文检课本身学时偏少,不可能进行全面、系统的科研训练,但对于科研论文的引证标注、撰写课题综述等有关的科研环节应强化训练,使学生获得初步科研活动的尝试,提高科研意识,例如,在介绍文献类型时,要精选典型科技文献,讲清参考文献标准著录格式,强调在论文写作时必须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对引证文献进行标注。另外,还应将撰写课题综述作为重点训练项目,并在课程考核中将撰写课题综述作为一种考核方式,这样既锻炼文献信息检索和论文写作技能,对论文引证标注方法再次进行实际演练和检验,又能综合考量学生科研基本功训练的状况。

2.1.2 以专题讲座、网上自助教学等“连线”

如果多数学生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选修“文检课”,则它无法实现信息素质教育。因课时有限,“文检课”也未能圆满完成信息素质教育的任务。因此高校图书馆除继续加强以“文检课”为主的的教学方式外,还应积极拓展以专题讲座、网上自助教学等开放式的教学形式,拓展信息素质教育普及范围。

定期举办电子资源的专题讲座,使学生掌握现代化信息检索方面的技能,使其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讲座应包括Internet基础知识及网上搜索引擎、中外文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各学科资源的检索方法、各种类型文献的查找和获取技巧等、计算机检索的基本原理等。

此外,还应增加文献管理软件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对自己所需文献更好的进行管理。为提高学生信息利用能力,应举办科技论文写作、信息分析与评价、信息调研、科技项目查新等讲座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为其今后进行科研立项提供智力支持。联合图书馆影音欣赏室及读者论坛的教师共同开展信息意识及道德方面的专题讲座:主要可以采取播放反映以大学生创新以励志为主题的宣传片,强化学生的感受力和洞察力,使学生能够见人所未见,培养善于从普通的细节中捕捉有用的信息的素质;通过播放以学术不端为题材的警示宣传片及举办知识产权法讲座,规范学生的信息行为,使学生的科研创新保持良性的发展;邀请校内外的专家学者或本校的教学名师和科研骨干参与“学习论坛”,介绍学科前沿及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能结合所学专业,多途径地获取信息,激发学生进行创新性研究,最终达到提高其创新能力的目的。

在线教学系统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加其收益程度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图书馆可以借助这一现代多媒体网上教学模式,灵活生动地组织教学内容,把相关的知识点有层次地组织成一种由节点和链接构成的网络系统,通过理论推导,设定问题情景、案例分析、交互式的问答以及作业的在线提交和批改,培养学生独立制定学习策略和掌握学习方法的能力[7]。使得由于时间、空间等原因没有参加文献检索课及专题讲座的学生,自助的进行相关内容学习。

2.1.3 开展多种宣传活动,进行“拓面”

对有信息意识的学生,可以通过专题教育、网上自助教学的方式对各项内容进行“连线”指导,但是对于“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则应该开展多种宣传活动,有计划的对其实施信息素质教育“扫盲行动”,拓宽信息素质教育的覆盖范围。比如可以从班干部或公关能力较突出的学生中公开招募义务的信息素质教育宣传员,为其开辟第二课堂,然后由他们对全班同学进行培训,培养全体学生的信息意识;每年新生刚入学时,针对新生发放信息素质教育宣传彩页,并在图书馆的新生入学教育同期,有计划的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宣传月”,积极采取多种形式提升学生对信息素质教育的认识。

2.2“合作渗透”模式及其实施办法

信息素质教育不仅要通过“请进来”,进行“拉”式教育,为了更好服务于为学生的创新活动,信息素质教育还应该“走出去”,进行“推”式教育。

2.2.1 与学科教师合作,实现信息素质教育进课堂

与学科教师建立良好的合作,是实现信息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结合的基础,过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学科教师的合作与支持,图书馆员针对学生专业领域的信息素养培养的种种尝试,都只能是肤浅的、停留在表面的。同样,学科教师如果没有图书馆员的支持,只凭自己以往的经验和科研素养,所达到的效果也是很有限的。将两者联合起来实施团队教学,既能使学科教学随时获得信息资源的支持,又可将信息素质教育渗入各学科教学的具体过程,使学生在专业课知识的理解与消化中,提高信息素质[8]。

例如在学科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留出1~2课时,由图书馆教师前去课上介绍与该课程或学科相关的电子资源的种类及检索方法,也可结合课程作业、课堂讨论、结课论文题目等介绍电子资源利用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使图书馆的信息素质教育与专业课整合,为学生寻找或创造需求背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带着需要学,从而达到提高学习兴趣,重视信息利用,培养信息意识的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从单纯的信息检索技术教育转变为全方位的信息素质教育,如此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现代高等教育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

2.2.2 走进创新团队,直接对其科研活动提供信息指导

以笔者所在学校2009年本科生创新项目为例,2009年共申请国家级项目50项、校院共建60项。在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地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大环境下,信息素养教育作为创新教育的一部分,与国家、高校的改革发展步伐合拍,因此信息素质教育应胸怀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抓好时机,深入到创新团队中去,直接对其科研活动提供信息指导。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各学院都有创新团队组织,并设有办公室、专家顾问组、信息部、项目部、资金预算部、管理部等。为了使信息素质教育能够很好的实现与创新实验项目的无缝对接,首先要与创新团队办公室下设的各个组织进行沟通,将信息素质教育贯穿课题研究全过程,针对学生实际需求,分阶段、分步骤的定制各项指导方案。

课题拟定时学生需要广泛阅读大量信息,扑捉研究热点,需要对学生进行期刊、会议、学位论文等类型的科技全文数据库检索方法的培训,通过查找课题所需要的文献资料,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检索词拟订,怎样根据文献数量调整检索策略,从而提高查准率与查全率;如何对课题的新颖性进行分析;在学科教师对课题研究方法与思路进行讲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开题报告的写作。

课题研究过程中,应配合学科教师引导学生确定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核心内容,让其带着问题进行有关课题信息的选择、分析、评价;根据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启动专题培训计划,例如,特种文献的查找、专利申请方法、科技论文写作等,使学生的研究得以顺利进行。另外,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与创新团队建立交流平台,如建立QQ群,随时了解学生需求,同时建立了导师信箱,及时与导师进行沟通,了解导师指导课题的进程及要求。帮助学生利用数据库的个性化功能进行了课题跟踪,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课题研究的新动态、新资料。例如,利用中国知网的个人数字图书馆或其它数据库提供的RSS个性化定制服务根据自己事先保存的检索式,进行自定义命题情报推送,从而对课题的相关文献进行更新,根据需要定制所关注的学者、机构、科研项目和投稿期刊等个性化服务,了解最新研究动态,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课题结题时,指导学生综合所收集的文献信息,创造性的进行课题小结。在这个过程中训练学生阅读文献的基本方法,养成善于逐篇进行总结并做出摘要的习惯,这样一来可以为学生结题报告写作时提供参考,二来也为参考文献的标注提供方便,另外还要针对课题结题的格式,写作方法等进行专题性指导。

3 结 语

我国高校开设文检课有着比较长的历史,为提高广大学生的情报意识和情报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面对信息素质教育这个新世纪重要课题,文检课应该树立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质为总目标,通过“以我为主”和“合作渗透”两种基本的路径与模式实现文检课向信息素质教育的转型改造,为实现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撑,为提高图书馆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贡献率做出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陆宝益.中外在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比较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6):71-74.

[2]杨玫.文献检索课教学新模式初探[J].图书馆论坛,2004,(3):164-167.

[3]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省略/view/105935.htm,2010-08-19.

[4]邓小昭.信息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情报科学,2000,(1):16-19.

[5]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省略/view/428081.htm?fr=ala011,2010-08-19.

[6]沙振江.高校文献检索课早期科研训练型教学模式[J].图书情报工作,2006,(8):99-101.

[7]蔡筱青,黄海.高校图书馆对用户进行数字资源利用能力教育的探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7):91-94.

[8]易斌.信息素质教学的发展趋向――与学科(课程)相整合[J].情报资料工作,2008,(3):87-89.

上一篇:沈阳市部分院校学生上网原因调查分析 下一篇:攻击行为影响因素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