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起源》之我见

时间:2022-08-28 07:18:53

卢梭认为,人类的不平等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称之为自然的或物质的不平等,因为这是由自然造成的;另一方面,可以称之为道德的或政治的不平等,因为这是基于一种习俗,是经由人们的同意而建立的。

一、“不平等”的社会

卢梭说:“如果我们冷静地思考、客观地观察,就会发现人类社会首先展示出来的仅仅是强者的暴力和弱者的受压迫。我们厌恶强者的冷酷无情;同时,我们为弱者的愚昧无知悲痛。”中国的,农民阶级的收入在社会中是最低的,在长期内造成的城乡差距,要真正得到解决是困难的。所以很多农村出身的学生,不能拥有与城市孩子同样的社会资源和教育资源,亦是“起点的不平等决定了终点的不平等”。

从2003年起政府的工作重点倾向于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制订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改善的规章,陆续的出台了,目的只是为了达到“终点的平等”。

正是因为人与人之间要产生相互依赖、相互利用的联系,由于人本身就是有瑕疵的。人们之间就会产生不平等的观念,而制度形式,都是其人所来制定的,所以都是有漏洞的。

二、相对的“平等”

卢梭的不平等是过于绝对的,社会制度的内容只是基于大部分人利益的考虑,由于是由人制定的,而人本身就是存在个体缺陷与个体差异的只能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力求做到最越来越完善。

卢梭的自由平等观是以在不现实的时代条件中为前提的,因为作为一个人存在是不可能与社会脱离关系的,他是在逃避着一些不可避免,而又解决不了的困难,所以才想回归到人最初的状态,因为那里是平等的、自由的。

从原始自然进入到人类社会,在某种意义上是不可能回到原始的自然状态,只能诉求“精神上的回归”。从古代的“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到今日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追求的只是覆盖面“最大化”,随之必然会触犯另一个群体的利益。文明都是人在这个现代社会中形成的,如若再回到原始,是不科学的更是不现实的,也不会彻底的消灭“不平等”,要做的仅有剥开它的层层面纱,尽量去减少它,但这种形式的不平等消失了,另外一种形式的不平等有凸显了。

不平等与平等是一对孪生兄弟,共同构成了一对矛盾范畴。卢梭论述了人们的不平等,要打破这样的现状,以实现人人能够平等的享受社会所给予的一切权利。他把所有的“不平等”归咎于有私有制的社会,把他所渴望的“平等”全部寄托于“原始自然”。道格拉斯・雷的文章中,区分了平等的种类,有机会平等、结果平等、形式平等、实质平等、起点平等、终点平等,都是以不同的标准来界定的,每个衡量体系都会隐射着一些潜在的因素,这就是“相对的平等”,而非一味地是平均主义的“平等”。建立 “平等、公平、自由”的现代型社会,不平等中含有平等;平等中也有不平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的现实意义

围绕探索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最初对于人性丑恶的假设、揭露,然后是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初始,再到反对科学技术,最后去探究人类的文明。虽含有一些消极的悲观色彩,但是对于现今社会出现的种种不平等、不公平的现象,更有助于大家去思考,和去更好的缩小这种差距,建立一个在制度、法律体系、伦理道德方面“人人平等”的社会。享有的基本权利。真正实现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独立、富强的文明社会。

卢梭的平等与不平等观念,是具有前瞻性的,在那个时代科学精神还不那么普遍,人类还处于蒙昧的状态,对于这些的概念还不是那么清晰,卢梭在此种条件下,著述了这本书,可见一斑。当中有许多的观点可以古为今用,对现实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他的有些论点过于片面、激进的思想,值得商榷。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上一篇:从《规训与惩罚》解读福柯思想 下一篇:台儿庄民俗与运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