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范文

时间:2023-12-20 14:53:33

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

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篇1

摘要:留守儿童是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下,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人数高达5800万。这些留守儿童在成长中面临着教育、生活、心理、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深入了解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探索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获得一些启示。

关键词:卢梭自然主义;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启示

卢梭是18世纪法国杰出的教育思想家,对世界教育作出突出贡献。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认为教育应回到自然,适应自然,建立在自然的基础上,教育要顺应儿童的天性,遵循和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儿童的需求和兴趣,关注儿童的文化适应等。对我们现在的留守儿童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浅析

卢梭反复强调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天性。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自然教育理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天性充分得到发展的“自然”。这种思想强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即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还要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

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归于自然”。“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所以“要按照你的学生的年龄去对待他”。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身心调和发达的自然人。

卢梭认为儿童所受的教育包括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卢梭还依据自己的主张设计了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青春期四个阶段的教育过程。第一,婴儿期,卢梭认为人从诞生到2岁是婴儿期。他认为这个阶段没有感情,没有思考,有的仅是感觉而已,他不能够意识自己和事物的存在。教育必须以体育锻炼与身体养护为主,倡导体育教育,目的是为了让儿童自然成长。第二,儿童期,卢梭认为婴儿期到12岁为儿童期。这个阶段身体活动与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与完善,但是理性还不健全。卢梭认为这个阶段在继续注重体育教育的同时,应该进行感官教育。第三,少年期,卢梭认为13岁到15岁是少年期,它属于人的一生能力最好的时期。人在这个时期,已经有个理性的发展,它是知识教育的前提。卢梭认为在这个阶段应进行智育。第四,青年期,卢梭认为从16岁到20岁为青年期这个阶段,容易冲动,性情容易改变,不服管教。

卢梭主张在这个阶段进行道德教育。综上,依据人的发展,教育顺序应体育、感官教育、智育、道德教育、遵循着天性的教育实施。

二、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状况

在我国,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结构都均属于残缺型。他们很多都以这样的家庭生活结构形式存在:和父亲或者母亲其中一人生活,造成了留守儿童的成长生活中缺席父亲或母亲,长期生活在这样“单亲”家庭的环境中,将会影响到身心发展;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外出务工的的父母都会比较放心,但这样的家庭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却会出现难以克服的问题。

首先,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其次,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生活成长的孩子大多容易养成任性、生活铺张浪费、等不良生活习惯;和叔叔、伯伯、姑姑、姨妈、舅舅等父母同辈的亲戚或其他人生活在一起,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对于一些生性敏感的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陌生、畏惧的感觉,长久这样,大多易形成内向、孤僻、心胸狭隘、胆小的性格。

家庭,是塑造儿童人格,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第一所也是最重要的一所学校。和谐的亲子关系,父母良好的榜样作用以及有效的监管机制对儿童的成长起着积极作用。但是,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总是缺失,并在很长时间难以扭转。

对此,许多研究者建议农民工进城应把孩子带在身边,以弥补亲子教育不足的缺陷展。但农民工进城务工薪金微薄、工作忙碌、农民工子女入学困难等因素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

三、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启示

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我们在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能找得到一些启示,从中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有些借鉴。

(一)留守儿童父母要重视家庭教育,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

卢梭说过:“对一个人的教育,在他一生下来就开始了,经验先于教学。”孩子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便开始接受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们是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对孩子进行着教育。这种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在对孩子的教育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缺少不得。卢梭认为儿童接受“人的教育”的方式主要是家庭教育,在卢梭的《爱弥儿》中,他只谈家庭教育,未谈学校教育,他反对父母以各种理由拒绝履行行教育的孩子的义务。卢梭认为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热爱是少年儿童身心正常发展的基本要素,缺少这种要素,将会造成一个性格上的终身缺陷和不良后果。他向父母呼吁,要求他们热死自己的孩子,不要把孩子当做累赘,不要只顾自己的利益,放弃亲自养育孩子的责任。

(二)留守儿童父母要重视儿童的自然天性,加强对孩子的管束与要求

卢梭指出,教育应该按照儿童的天然需要来进行,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不少做父母的因为平时很少在家,很少给与孩子关爱,于是一有时间和孩子相处,便溺爱孩子,结果孩子极端任性撒野。这是大人宠坏了儿童的天性。凡是他看到的他都想要。你又不是上帝,怎能样样满足他?教育儿童不要妄自菲薄,但也不可不自量力。

(三)留守儿童父母要重视“消极教育”,加强对孩子的兴趣的引导与培养

卢梭自然教育论的理论依据是其天性哲学中的性善论思想。因为“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他认为儿童有其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成人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愚蠢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刘 婷.卢 梭自 然主义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 启示[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7).

[2]邹先云. 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06(10):35-37.

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篇2

    关键词 爱弥儿 卢梭 体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 G811.80

    J.J. Rousseau's Physical Education thoughts in 《EMILE》

    Han Suyan (Chengdu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eucation,Chengdu 610041)

    Abstract J.J. Rousseau's thoughts on physical education in《EMILE》still possess an importan t research value for thepractical life and it was stressed in the thoughts that twoimporta nt rules for physial education, that is, the positionand the age-stage in the pedagogy,and the

    returning to nature.

    Keywords 《MEILE 》 J. J. Rousseau Physical Educationthoughts

    * * *

    让一雅克·卢梭(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运动的杰出思想家,现代儿童心理学和教育理论创 始人。《爱弥儿》(又名《论教育》)是他的重要著作,其中不但阐发了他的哲学、伦理、宗教观点以及政治 思想,而且集中阐发了他的体育思想,因而为国外体育史研究者所重视。笔者对该著作进行过一段时间尝试性 探索,现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以就教大家。

    1 体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在卢梭看来,教育“或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他说:“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 在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 验,是事物的教育。这三种教育中,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地加以控制的”1),它可以导致人的全面 发展,而且在这一种教育中,体育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为:

    1)体育可以增强智力。卢梭指出:“你假如要培养儿童的智力,你应当培养那智力所要控制的体力。为了 使儿童良好而敏慧,你要给他的身体以不断的锻炼,使他的身体强壮而健康,你要让他工作,让他做事,让他 奔跑喊叫,让他成为有体力的人,他不久就成为有理性的人了”2),也就是说,体育能促进智力的发展。

    2)体育可培养人的意志。 卢梭认为对于青少年“要训练他们经得起他们将来有一天必然要遇到的打击, 锻炼他们的体格,使他们能够忍受饥渴和疲劳”3)也就是说,要磨练青少年意志可以通过体育途径。

    3)体育可以培养优良道德。 这是卢梭从古代欧洲教育家的体育观点中吸取的养料。他让爱弥儿去亲自观 察社会,在体育活动中体察人类的苦难和艰辛,因此,“爱弥儿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尽力去做,而且希望比别人 做得好:赛跑时,脚步要跑得最轻快;角斗时,体力要比对方强;工作时,技术要比别人巧;游戏时,要玩的 比同伴们好,比同伴们熟,他不想胜过别人则已,如果想胜过别人的话,他就一定要使他优胜的地方能够从事 实的本身一眼就看出来,而不必等别人来评判”4),这就是爱弥儿在体育中培养出的求实精神。

    2 两个重要的体育原则

    在卢梭的体育观念中,有两个十分突出的原则,即年龄分期原则和回归自然原则。

    年龄分期原则是卢梭年龄分期教育观在体育领域的延伸。他是使体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阶段相一致。 人的一生的成长是分为具有本质差别的各独立发展阶段的,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和成年期都各有其生理和 心理特征。在卢梭看来,教师悉心研究这些特征,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按老师的意图在体育方面获得自然的、 均衡的发展,而决不要加速这种发展。

    卢梭以人的生理、心理特征为依据,将整个教育分为4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按其特点进行不同的教育。儿 童期,他认为应侧重感觉力的发展。“强行灌输儿童不能理解或是只能一知半解甚至加以曲解的知识,尤其是 身体锻炼方法和适当的卫生保健知识,只能产生偏见成见。”5)童年期,则应侧重观察判断力的发展。以做游 戏、抛雪人、跑步等体育活动来培养观察判断的能力。“为了进行选择就需要观察……他们就要练习好好地看 ,好好地用眼力去测距离……以致他一看就知道有多少距离,其准确的程度同测量师用测链测量是一样的6)。 ”这是在跑步中培养出的观察判断能力。只有到少年时期才应侧重体力的发展。从事羽毛球、体操等项体育活 动,都是发展体力的好方法。“打羽毛球,可以锻炼他的眼睛看得准,手打得稳;体操可以锻炼灵巧和保持平 衡。”7)成年时期应侧重道德教育。通过旅行、划船等体育活动来培养人的团结友爱精神,“以给这个青年人 的心中投下博爱的种子”。8)

    回归自然原则是卢梭体育思想的又一原则。“遵循自然,跟着他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从而使人“回到 自然状态”,这是卢梭自然体育思想对待身体发展问题的基本态度,是其思想方法的“核心”。它以所谓天性 教育理论为基础,表面上信奉上帝——神,实质上把上帝撇开,让人自己主宰自己,让人考虑自身的身体发展 问题,这预示着人类将把自身的身体发展纳入社会性实践的轨道。卢梭认为自由是天性,身体的活动发展和完 善是天性需要的,所以“我想运动我的臂,我就移动它”,“我想移动我的身体,我就移动它”,此外,必须 “保卫自己的生命”,“自我保存仍是自然律的第一条”。卢梭最痛恨腐败邪恶的社会对人的天性的残害,在 他看来,体育应脱出社会文化的樊笼而使身体率性发展。

    卢梭的回归自然应是“自然状态”下的人的身心协调发展,不应只求心智发展而使身体衰弱,也不应叫身 体与心智都处于衰弱之中。他认为,“身体活动愈多,他的心灵愈机敏,他的体力和理性是一同增进的,两者 是互相促进的”。率性发展的自然人,也是必然的身心调和发达的人。

    他又进一步认为,只要以自然为师,“健康和体力就会日渐增进……就是达到身心共同发达的途径。这途 径使人有哲学家的理性和劳动家的身手”。又说,“身体锻炼和手工”相结合,“在锻炼了他的身体和感觉以 后,你也曾锻炼了他的心智和判断力了……四肢和心智的应用,联合为一”9)他归结道,“教育的秘诀,便是 使身心两种锻炼可以互相调剂”。

    卢梭正确论述了身心之间的辩证关系,并认为“身体的发育永远是走在心灵发育之前的”。不仅如此,卢 梭的“自然人”是体力与“心力”、身体锻炼和手工劳动相结合的,身体与心智、感觉与判断力“联合为一” 的协调发展的人。

    3 重视手工劳动

    从《爱弥儿》中,我们看到卢梭对手工劳动的重视。

    在他看来,在“所有一切有身份的人当中,最不受命运和他人的影响的,是手工业者”。10) 他认为,手 工业者所依靠的是他的手艺,是自由的,他曾这样对爱弥儿讲,“你要记着的是,我要求你的不是才能,而是 一种手艺;一种真正的手艺,纯粹的机械的技术,做的时候是动手而不是动脑,这种手艺虽不能使你发财致富 ,但有了它,你就可以不需要财富”。11)这是针对贵族式的教育制度而言的, 以免受教育者在遭到突然打击 时无从应付并丧失生存手段和勇气。他认为,每个人,无论是贫是富,是强是弱都必须为社会劳动,否则无异 于偷盗、流氓。这种观点反映了自然人实质上是培育独立的小私有者的思想,在当时是具有相当的民主性的。

    当然,选择手工劳动也是从活动健身的角度出发,他认为,“凡是呆在房间里做着的职业,都是败坏身体 的”12) 他所要求的职业必须身子灵便,手脚灵活,能毫无困难地做各种各样的姿势,长久地做动作,最后选 定做木工,这种工作使身体有足够的活动量……后来的德国博爱主义教育家们以及菲斯泰洛齐的教育中还可以 看到卢梭这种思想的影响。

    4 余论

    卢梭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个重大的进步,它对后来资产阶级教育学的 发展,特别是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可贵的启示。卢梭的自然体育原则是以年龄为分期准绳的,这种分期法 是继夸美纽斯之后再度采用的,由于夸美纽斯教育学说被人暂时遗忘,因而按年龄分期的体育原则,实际上是 由卢梭的再次强调才得以推行的。这也是卢梭对体育和教育的一个重要贡献。

    卢梭通过这部小说表达了“回归自然”的教育思想,即服从自然法则,让人的身心自由发展,这也是他体 育思想的核心。这一思想在夸美纽斯的遵循自然的法则被人忽视一个世纪以后提出的,使得同时代的人耳目一 新,并且直接影响了19世纪以后的欧洲体育。

    卢梭的体育观点是整个反封建小资产阶级世界观的一个部分,是同封建主义的教育原则完全对立的,18世 纪末和19世纪的不少体育家们的理论和实践,都是以卢梭学说为依据的,德国的博爱主义教育与体育受其影响 颇深。

    但是,由于卢梭所处的时代和他自己的阶级局限性,也有他的不足。

    卢梭把身体发展的4个阶段割裂开来,把教育内容绝对化、 单一化,把体育、智育、感觉教育在成长阶段 上分先后,是不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的。

    卢梭力求使人“归于自然”,从而十分推崇鲁滨逊式的教育方法,然而,“自然人”摆脱不了职业、阶级 、社会地位、感情交流等社会因素、情感因素的制约,正象鲁滨逊若没有海上漂来的物品、“星期五”和科学 知识,则难以想象他的生活一样。这使卢梭常常在论述中处于自我矛盾之中。

    卢梭没有把体育纳入社会关系中去考察,更没有将体育的发展身体问题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生产力发展 联系起来。在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却以培养基于个体生产的手工业者、耕种者为目标,从而 用非阶级的至善至尊,率性发展和抽象的人本主义主张,来阐述当时的体育问题。

    卢梭虽然承认妇女应有健全的身体,但不提倡妇女参加体育运动。至少他没能将妇女的教育分阶段地从心 理、生理、判断力及理性上进行,他还批驳了“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主张女人也要做男子所做的那些运动” 。13)他认为这样的主张是把她们改造成男人, 这极端体现出他对妇女体育的偏见,从而对以后的体育家的忽 视妇女体育造成一定的影响。

    注释:

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篇3

自然人与道德公民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是密不可分的。“爱弥儿”从自然人属性的状态逐渐成长为社会集体形态的本质是个体自由上升为普遍自由的实现,要追求自然人的普遍自由,尊重大自然中的理性自由。因此,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有道德的公民,这种道德公民的个人意志已经完全消解在共同意志之中,并且仅以道德共同体的共同意志作为自己的意志,个人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道德共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首先,“国家没有平等自由,美德自然就无所存在;没有美德,何来所谓的自由;没有公民,道德即不复存在;拥有理想公民,则有你所需要的物质保障;丢弃公民,你将空空如也。”国家需要有美德的道德公民的支撑,培养有德公民需要通过教育途径来完成。“公共意志”是整体道德人格魅力实现的最主要途径。其次,国家是每一位公民所聚集的共同体,公民的首要国家性义务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因此,培养热爱国家的理想型爱国公民是进行道德教育的最终职责。最后,卢梭认为,理想型道德集体公民认同感应积极向深刻的社会道德情感向心力渗透,采取一种全心全意为道德教育服务的国家集体信仰———“公民宗教”。根据卢梭培养道德型爱国公民的思想,个体公民的平等自由是通过个人与国家即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来最终实现的,这是更高层次的政治性道德自由的升华。因此,道德教育的任务是通过思想教育,重塑自然完美的气质。在“公意”思想的指导下,创建爱国的气氛,并借助于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宗教”,培育社会教育的整体形象,完成道德阶段任务,最终使人重获自由。

二、“自然人”培养观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

1.道德教育的目标。

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社会对道德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的思想品德所做的规定,是对其活动结果的具体要求,也是这个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卢梭的“自然人”培养观所提出的道德教育的目标是有着自由、独立、善良乃至幸福的“自然人”。当然,我们的道德教育目标还应该加强对人的道德意志的锻炼以培养其自立能力,阶段目标设定要尊重人的个性以及通过对个体道德情感的陶冶来巩固其良知等方面。卢梭反对溺爱孩子。他强调,当一个女人过分地关心孩子,她可能采取了相反的方法:她为了使孩子不感到病弱,渐渐地却使得孩子越来越羸弱;她不想孩子遭受到大自然自身的风险,所以让他远离所有痛苦,但灾难在遥远的未来却全部累积到他身上。“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告诫我们的教师、家长乃至社会,要做的不是给青年人现成的东西,而是让他们自己动手去获得生存的途径。

2.道德教育的内容。

道德教育的内容是道德教育目标的体现和具体化,其科学、系统与否直接影响道德教育目标的实现。一个人的道德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所形成的,所以道德教育所采取的相应内容为:人类情感的培养,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和能力,锻炼人的意志。这无疑也会给我们以重要启示。

3.道德教育的方法。

为了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更好的践行道德教育的内容,我们就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根据卢梭对“爱弥儿”所实施的教育手段,可以提取出我国道德教育的方法:尊重人的自身规律,分阶段进行,建立家庭、学校、社会统一体的教育模式,提高法律约束三个方面。

三、卢梭的道德教育观对我国德育工作的现实启示

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是教育领域的“哥白尼性革命”。他的道德教育理念涵盖了丰富的德育思想,在德育实践过程中,对我国目前的功利性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对社会道德价值体系多元化困境与未来道德教育的革新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实践性意义。

1“.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缺失———道德教育的功利化。

随着已经失去教育意义的旧的道德价值体系的瓦解,新的道德价值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的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了道德教育混淆于政治传声筒教育的现象。例如,我国当前的道德教育体系中就存在着舍本逐末、背离受教育者自身发展规律的现象。这种状况给道德教育的实施进程以及实际功效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当今教育带有严重泛工具化的性质,教育文化偏向注重专业技能的传授,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获得人人认可的“好”工作,进而实现自己所谓的“人生价值”。这种“价值”被解释为以衡量物质经济条件为主要内容的世俗的成功。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人才”模型主要是高分低能的检查机。道德教育生存于这种畸形的教育背景下,好比浮萍,无法停留,即使存在,也只是教育机器的零件。如何摒弃我国目前道德教育的功利化现象,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我们应借鉴卢梭的道德教育理论的起点思想,即遵从“自然人性”以及教育要符合人自身发展规律和内在需求,实现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人的自由”。

2.核心价值体系的缺失———社会道德体系的多元化。

我国目前的道德教育面临道德教育体系多元化的困境问题,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能在正确的方向上给予年轻人指导,可能会分裂其思想,丧失社会共同体的道德认同感,导致精神危机。所以,德育工作的核心任务是重塑社会核心价值体系,重建认同性公共道德。卢梭的道德教育所提倡的“公共意志”概念、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宗教”是保障国家核心价值体系的重构基石,有利于社会道德素质教育的进步,依然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纵观卢梭的整个道德教育观,开篇于培养“自然人”,结束于塑造“道德公民”。在道德教育理念的建构过程中,始终贯穿其中的两条核心线索———“以人为本”的自然主义道德教育观以及培养具有国家整体认同感的爱国公民思想,不仅在思想上充满了深刻的历史教育意义,而且适应了当今时代需求,进而对建构具有现念的道德教育新模式都有着重要的现实启示和指导意义。

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篇4

关键词:爱弥儿;小学语文;德育

现行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学科的丰富人文内涵决定了它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一、言传身教,做学生的道德楷模

作为小学教师,首先要成为具有一定道德高度的公民,胸怀仁爱、心存善念,有人性、懂人情、尽人道。具备这样特质的教师才是可亲可敬的,才能让学生在情感上认可、心灵上归依、行动上自动追随和效仿,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在《爱弥儿》第二卷,卢梭明确地把教师为人^点摆在首要的位置,他提出“人啊!为人要仁慈,这是你们的头一个天职”,既然教师为人如此重要,那应该如何做呢?卢梭对此的回答是,教师要具备两种基本品质:一是慈爱,二是善良,也就是教师要做一个既慈爱又善良的人。在学校工作中,语文教师一般都会承担班主任的角色,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时候免不了进行一番说教。同样一个道理,晨会强调完了班会强调,但是依然会有学生出现违规的问题。而且频繁的说教让学生对老师的教育反感,失去兴趣。

卢梭期待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给学生潜移默化式影响,不妄说,不妄为。摒弃传统师生关系那种“跟我说”“跟我做”的模式。教师如果期待学生养成何种习惯,无需过多的语言和行动表现期待,只需时时刻刻注意自己在生活中的言行。如《爱弥儿》中的案例,当爱弥儿摔倒时,教师没有过度关注,急于上前扶助,而是在一旁默默地注视着他,平静地待在原处。爱弥儿看到老师这般态度,心中的恐惧感会降低,坚强地自主站起来。这不同于传统教师刻板、严厉的思维定式,取而代之的是温情、人文气息浓厚的新型教师形象。小学生的天性在慈爱的教师的培育下可以最大限度地发展。

二、寓教于乐,做学生的“学业导师”

卢梭提倡德育方式和内容选择都要适合孩子,尤其重视德育过程中的情感教育,通过情境教学,使学生体验学习,使德育目标春风化雨般实现。

我们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中比较多的是形象鲜活、情感强烈的作品。有展现祖国大好河山的、歌颂优秀人物品德的、弘扬传统文化的等内容。例如,在教授《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通过学习五位壮士英勇无畏的壮举,让学生感悟爱国的情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这样的教学内容,如果能将其熏陶作用充分发挥,必定会让学生的知情意行都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联系实际进行思想教育,这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卢梭认为教师要为儿童创造一个充满爱和快乐的环境,让孩子生活在快乐中。因此,小学教师需要具备充满爱心和快乐的特质,对于小学教师来说,“慈爱”就是要“爱护儿童,帮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

三、知行合一,做学生的“精神灯塔”

卢梭提及的教师的“善”既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行动。教师的善良只有化作一种善行,才能影响孩子的心灵。卢梭强调教师的善良以及善行,是因为这是培养道德情感的有效途径。孩子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苦难、贫苦的情景,可以体会到这种痛苦之情,而教师善行的示范,更能激起学生的同情心。卢梭反对教师向学生灌输道德戒律或喋喋不休的说教,提倡教师为学生提供一种心灵的实践。这种实践也就是学生观摩教师的善行,洗礼心灵的活动。

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应尊重德育对象的个性。卢梭认为:“德育应该尊重人的自由,反对压抑孩子的个性和束缚学生的自由。”德育应注重实际的行动,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卢梭强调“行以求知”,认为日常实践可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通过课程课外实践活动,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大力弘扬革命文化,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和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我实现赋予了生命以内涵,当学生参与到能使他发挥其潜力的活动中去,他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对于想要孩子拥有快乐童年的家长,想要学生快乐学习的老师来说,《爱弥儿》的教育理念都是弥足珍贵的指导思想,在以后的工作中,它也将成为我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参考文献:

[1]刘琼.卢梭《爱弥儿》教师角色观[D].中南大学,2009.

[2]孙杰.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J].新课程(小学),2014(1):162.

[3]卢梭.爱弥儿(上卷)[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72.

[4]赵正永.拨亮精神灯塔,引领民族复兴:深入学习贯彻同志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5-11-13.

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篇5

关键词:爱弥儿;家庭教育;自然主义;“乡村”视角

一、《爱弥儿》中的家庭教育思想

卢梭的教育学思想是一种典型的家庭教育思想,这种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爱弥儿》一书中。在《爱弥儿》中,卢梭从虚构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着手,分别对婴幼儿时期、六七岁的学龄儿童、十二三岁的少年、二十岁左右的青年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述。尽管其间穿插了作者道德、社会、国家、政权、法律等的观点,但家庭陪伴教育是该书的重点。在卢梭看来“生活就是教育”:“我们一开始生活,我们就开始教育我们自己了;我们的教育是同我们的生命一起开始的,我们的第一个教师便是我们的保姆”。卢梭的这种家庭教育观点,与中国家庭教育的私塾形式不同,他更在意家庭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倾向于陪伴式的“亲子教育”。在书的开篇,他就宣称,“教育孩子是父亲的天职”,“不能借口贫困、工作或者人的尊敬而免除亲自教养孩子的职责”,而且在文章结束前,爱弥儿已经明确称呼“我”为父亲了。可见卢梭的家庭教育更强调父亲必须履行的职责,而不是其他形式的家庭教育。但在卢梭那个时代,许多父亲为了生计和更多的家庭责任而忽略了对下一代的教育,这才有了卢梭的“假父”之名而对爱弥儿行使“真父”之实。卢梭宣扬的这种教育,固然有许多优势,可以将爱弥儿“培养成一个人,而不是公民”,但这样一个“野蛮人”一旦走向社会,必然被各种规则和“套路”限制,甚至于要不时地栽跟头,弄得头破血流,也不一定真能逐渐适应社会,这在书中附录“爱弥儿和苏菲或孤独的人的书柬”里可以看到爱弥儿或想象或真实的遭际。且这种教育只能存在于大工业革命之前的社会,因为那时的小农经济更能培养出爱弥儿这样的掘墓人。总体来说,“《爱弥儿》是教育中划时代的巨著,是卢梭对教育的理性思考和敏感想象。这部教育小说以爱弥儿的成长与教育过程为顺序,构想不同时段爱弥儿所受的教育。全书诠释了一个人应该如何追求自己的教育和选择自己的美好生活”。《爱弥儿》一书的主要价值在于从家庭教育的视角揭示了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特别是赞扬了歌颂自然的“乡村”视角,这种乡村视角是信息化社会美丽生态和谐构建的一种不可多得的思考维度。其次,卢梭赋予了教师极大的权利,这种权利比“天地君亲师”的权利有过之而无不及。正是有了能够制定人才培养规则、设计教学方案、实施教学步骤的权力,爱弥儿才有可能被培养出来,家庭教育才能真正取得实效。此外,卢梭的教育学思想认为,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技能、学问,还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学习的方法,以帮助其去发现世界的秩序、社会的规则乃至找到自己的人生伴侣。这种教育观,是一种全人的教育观,是人的全面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需求。

二、《爱弥儿》中的“乡村”视角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是《爱弥儿》一书的精华。无论是爱弥儿的生长环境,还是作者理想的生活场景,甚至是爱弥儿及其理想伴侣苏菲的相见、相交和相爱之地都在外省的异乡,这是有别于作者在文中一再抨击的“巴黎”的对照物。这种讴歌乡村、热爱自然,反对城市禁锢人思想、灵魂、行为和发展的思想是卢梭自然主义教育观“乡村”视角的鲜明特征。“由此,从自然状态也即从动物状态经历漫漫进化而来的现在的人类的种种特征,如理性、正义感、对朋友的爱、对荣誉的追求等,这些被视为人性之基本构成的东西在卢梭看来不过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偶然事件的结果,这种结果绝非必然,不是人的本质,所谓的人性不过是历史的产物。我们现在所理解的人的诸多特征也可以从来没有。这是一种演化论的观点,也是卢梭信奉近代自然科学的必然结果。”第一,乡村是自然主义的代名词。在卢梭看来,乡村的一切都是宇宙自然而然的结果,尽管这其中掺杂了宗教的宿命论色彩,但这种强调自然环境对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是值得注意的。尤其是作者大力讴歌了乡村教育对爱弥儿及其代表的“野蛮人”的作用,这是今天研究西方教育史所不得不深思的地方。然而,卢梭的自然主义又是唯心的,过分强调只要按照情欲和自然法则就行,“他在十岁的时候是听糕点指挥的,在二十岁的时候是听情人指挥的,在三十岁的时候是只知道追逐享乐的,在四十岁的时候是只知道追逐野心的,在五十岁的时候是只知道追逐钱财的”。通篇来看,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认为,尽管教育有规律可循,但总体来说,乡村是要胜过城市的。“城市是坑陷人类的深渊。经过几代人之后,人种就要消灭或退化;必须使人类得到更新,而能够更新人类的,往往是乡村。”第二,乡村的一切都是好的。卢梭在书中的一个显著观点就是“乡村的一切都是好的”。卢梭认为,“农业是人类所从事的历史最悠久的职业,它是最诚实的,最有益于人的,因而也就是人类所能从事的最高尚的职业”。不仅乡村的植物性食物有利于儿童的喂养,而且乡村的空气也有利于儿童皮肤乃至内脏器官的发育,连乡间儿童的发言都是纯正、响亮和完整的。与之相对的,无论是英国的首都伦敦,还是法国的首都巴黎都是污秽不堪的。在逼仄促狭的空间中生长起来的孩子不仅视野过于短浅,连说话都哼哼唧唧和含混不清。哪怕是在乡村里长成了的青年,尽管之前培养了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但当他(抑或她)来到了巴黎的都市氛围中,不出半年就会变成另外一个连他自己都认不出来的狡诈可怜人。第三,乡村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卢梭认为,乡村教育培养出来的人,不是为了继承什么家产和财富,而是为了依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的一个“野蛮人”,而且这个野蛮人有自己的感觉、知觉、推理和判断,能够独立自主决定自己的命运和未来要走的道路。“他必须像农民那样劳动,像哲学家那样思想,才不至于像蒙昧人那样无所事事地过日子。”总之,卢梭要通过他自己标榜和践行的乡村教育,把爱弥儿培养成为一个农业职业教育领域的通才。受过乡村教育的爱弥儿,不仅认识花草虫鱼鸟兽,还会耕田做工,甚至会造房子、修器乐、懂经营、善持家,完全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法国现代社会意义上的新型职业农民。

三、卢梭在《爱弥儿》中强调教师的重要性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观中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教师的重要性。与韩愈所提出的“传道受业解惑”不同,卢梭更强调教师的陪伴和引导。然而,这样的教师太少了,将毕生精力投入到一两个普通野蛮人身上,是资源极大地浪费。但如果将教师转变为父亲、母亲这一角色,就会发现,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更为难得的是,好的“爱弥儿”和“苏菲”易寻,但好的家庭教师难找,尤其是在教育普及化和法制化的今天,让孩子完全在家接受家庭教育的可能性不大,这就更显现出《爱弥儿》代替人们在家庭教育,特别是在自然主义教育观念指导下对家庭教育作出的探索是多么的珍贵。第一,教师是学生最重要的引路人。虽然卢梭讲的是家庭教育,但在书中,爱弥儿的父亲并没有出现几次。更多的时候,是教师“我”在为爱弥儿制定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加以实施,同时,根据外在条件的改变和爱弥儿的自身成长进行适时调整。与其说这里的“我”是一个家庭教师,不如说“我”是爱弥儿的引路人和陪伴者。从爱弥儿出生一直到他结婚成家,能陪伴这么长时间和不计回报的老师是少之又少的,哪怕是被赋予了书中那么大的权利。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最好“顺木之天”,以求对学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良好的影响。卢梭这种培养人的方法,如同柳宗元的寓言《种树郭橐驼传》。从这点来看,教师的指引作用是提醒学生按照成长规律自然发展就行了,不需要过多干涉,否则就是误人子弟。所以,他说,“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过早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第二,学生最需要的成长是陪伴。卢梭自然主义教育观中不时强调:爱弥儿的成长需要教师的陪伴。虽然爱弥儿被作者提及的次数还没有“我”的自叙传那么长,但爱弥儿的每一个关键的成长节点,都会被作者拎出来从学科、历史、需求等各个角度加以分析,并结合爱弥儿的特点进行一一培养。尤其是对爱弥儿的欲望和面临的风险挑战,作者都会事先进行延迟和规避,实在不行下就尽可能地陪着爱弥儿一起去面对、讨论、分析,并加以解决。可以说,卢梭深知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而在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情况下,陪伴是帮助他们成长的最好的老师。正是因为有了“我”的陪伴,爱弥儿才能幸福健康地度过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成为作者理想中的成人。

四、卢梭自然主义教育观的丰富性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观不仅体现在爱弥儿的成长上,还体现在爱弥儿成长过程中对世界、家庭、爱人等的看法,这些内容是传统学校教育所不关心但又对人的成长极为重要的内容。第一,人的成长要遵从自然规律。在卢梭看来,万事万物都有秩序,这个秩序就是自然主义教育观的核心要义。在学校教育中,孩子必须要听从老师安排。“卢梭认为,人生在每个阶段的需求与发展规律各不相同,成人不应该总把儿童当作小大人,用成人的一系列标准与眼光去衡量儿童是不对的,儿童享有儿童时期的特权,不应去承担成人之后的各种责任。卢梭提出在不同年龄阶段实施不同教育。”因此,卢梭的做法是带着爱弥儿一起在自然中成长。与柏拉图《理想国》中男女一起成长不同,卢梭更看重社会对男女的分工需求,认为在爱弥儿和苏菲的成长轨迹相同的前提下,要有各自的第二性征和社会特质。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卢梭认为,“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毫无疑问,这是一切良好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第二,人在自然成长的过程中依然要受到社会秩序的制约。尽管卢梭一再反对社会教育对人天性的戕害,延迟对爱弥儿的社会教育,但他最终仍不得不把爱弥儿推向社会,让其经受社会的考验,融入其中,并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但卢梭这种乌托邦式的幻想出来的爱弥儿是不存在的,即便是有这样的爱弥儿和苏菲,也会在社会秩序的强压下变成和芸芸众生一样的“巴黎人”。第三,人的全面发展是卢梭自然主义教育观的根本出发点。卢梭之所以要写爱弥儿的培养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宣扬人全面发展的理论表达,在于抨击封建礼教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压迫,在于控诉资本主义享乐精神对人天性自由发展的误导。可以说,《爱弥儿》一书的根本出发点就在于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自然人,这个自然人可以叫爱弥儿,也可以叫苏菲,或者是《汉乐府》中的罗敷。卢梭自然主义教育观的丰富性,在于其梳理了古希腊、古罗马、英国、欧洲乃至亚洲、北非和美洲的教育学现象及思想观念,《爱弥儿》是当时启蒙思想背景下教育学著作的集大成者。

五、《爱弥儿》教育学思想的局限性

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篇6

从古至今提倡“自然主义”的人不在少数,老子是中国提出“自然”的鼻祖,而在西方国家,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自然”萌芽到后期瑞士裴斯泰洛齐自然主义思想、德国的自然教育家福禄贝尔再到直至今天还提倡的卢梭、杜威的自然主义教育观。这些我们熟知的思想家们无不在提“自然”。本文针对与道家学派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最为相似的卢梭的“自然”教育的思想与实用主义者杜威 “自然”教育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

老子所在的年代是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比较注重治人事天的学说,老子的思想大都是从“自然”这个理念中得来。他认为无论是为人处事、做学问、治理国家都应该遵从“自然”的原则。认为应当顺其自然生长的规律,老子更提倡“无为而治”,当然这也是取自“自然”的思想。在《道德经》中也能得以体现。而对于卢梭与杜威的时期,这个时期西方进入了中世纪社会,从今天来看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极其黑暗的,在当时,人们高度崇尚和信奉宗教、神学,而正是宗教神学束缚和摧残了人性。值得令人们兴奋的是,就在这时,出现了文艺复兴,它击破了中世纪西方这种盲目的崇拜,使得人们认识到解放人性的重要性,死寂了多年的自然主义的教育也被重新唤醒。哲人们都在提倡自由是人最可贵的本性。西方更注重人性的解放,所以卢梭和杜威的自然主义不仅促进了哲学上快速的发展,更主要的是对于人性,特别是儿童的“自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自然”它作为一种明确的概念和范畴,在中国要首先见于《老子》。然而《老子》中的“自然”含义,却被人们解释为多种多样,解释起来又大相径庭: 有的人认为老子的“自然”是指“自然界”,这与我们今天的理解颇为相似,都是宇宙中客观存在的事物;而有些人则认为“自然”是指“人文自然”,这种解释也和当今的众多解释中的某种很类似,是指对其无任何的束缚,任其自然生长或者成长。然而,我们也可以从老子思想的总体上看,老子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关注自然( 大自然) ,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大自然”。在我看来,在当时的年代即春秋战国,学者们通常把我们今天的一个词分解为两个或者多个字来解释。所以“自然”这个我们现在人眼中的一个词也许可以分别用“自”和“然”两个字来解释。“自”即指“自己”。“然”即指“如此”。所以其字面意思一般释为自己如此。

卢梭(1712―1778)是18 世纪的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他也是提出“自然主义”教育的先驱。他的“自然主义”教育影响了后来的很多学者,这其中包括大教育家杜威。所以卢梭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思想家。卢梭提倡了“性善论”的观点,以“性善论”的人道主义出发,提出了“自然发展”的教育观点。卢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他的名著《爱弥儿》。它在这部巨著中提到的自然主义教育被人们认为是教育史上的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在卢梭的眼中,“自然”就是要按照大自然的生长发展过程运作。而当把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运用到儿童身上时,就是强调对儿童进行的教育必须遵循自然发展的要求,顺应儿童自身成长的本性,即应该顺应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特点来开展教育。卢梭崇尚的是培养自然人,而这里所说自然人,不是生活在森林中的野人,亦不是野蛮人。它是与培养“公民”或“国民”相互对立的,自然人在本性上与大自然相通,所以自然人便‘以自然为师’;在这里,卢梭的“自然“便和老子的“自然”有些许的出入,我上面所指出的根据张岱年先生的阐述,在新文化运动前,“自然”并没有大自然之意。卢梭认为的自然不受外界干扰,不要“拔苗助长”任其发展,始终是保持事物的原有属性。对于儿童来说,当然要顺应其年龄、生理、心里的发展而教育,循序渐进的对他们进行施教。

杜威的自然主义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他提倡实用主义,与传统教育相区别,杜威不认为儿童的教育应该是固着的,他要打破这种定式。在传统教育里,儿童被强行学习本不属于他们那个年纪应该受的教育,杜威认为这种教育脱离了社会,脱离了儿童本体。所以杜威追求的是“自然的”“无束缚的”,即是指儿童应该摆脱强压在他们身上的枷锁,而是自己能够控制自己,在“自然”的环境中学习到本领、知识。通过“自然的”行为成长。杜威区分了三个自然的领域:物理的精神的自然;而传统中的自然只相对于杜威的“物理自然”。杜威的自然主义是倍受人们推重的,因为它尊重实践的价值,并且让人们真正意义上的认知到“自然”主义的核心地位。杜威在他的教育著作《明日之学校》中就直接引证了卢梭的关于“ 教育是自然发展” 的观点。杜威提倡的“ 儿童中心论” ,“ 从做中学”都能从卢梭那里找到根源。

根据上述对中国老子、西方卢梭和杜威的“自然”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时至今日,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一直都对我们明确和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儿童发展观具有启示意义。自然主义也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之所在,它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我们应该立足古今,针对于现当代国内外出现的很多教育问题,挖掘具有世界意义的思想资源,当然,对于老子、卢梭、杜威这样的划时代的思想者都应该是我们挖掘的对象。

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篇7

论文摘要:卢梭在 自然 “全美”、“至善”“至真”的人性逻辑前提下,将美育作为人性改造及实现 政治 自由的途径。卢梭的人格建构理想可以为当前的人格建构提供借鉴,而其对自然美的推崇,启发了人们对生态伦理建设的开始,对我国目前所进行的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卢梭对近代以来

“在卢梭那里,启蒙主义意识形态确实达到了临界点,从此开始了它对自身的批判态度卢梭用人类天赋的自由、创造性和诗性的权利去代替对人类的直接的 科学 描述,宣称只有在人类意识到自身的自由和天赋的 自然 权利与创造力时,才会走向超验的王国。于是,他把“感性”作为情感抗争的领域,把“理性”作为知识的普遍性原则,展现了情感与知识普遍性原则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传统的“柏拉图主义”再次复活。列奥一施特劳斯就曾评价卢梭“以古典的古代、同时又是以一种更加先进的 现代 性的名义”来批判现代性,从而揭示出“现代性的第一次危机”。作为人的灵魂中情感的一面,“感性”从卢梭开始被赋予了现代个体自由与启蒙的批判色彩,成为独特性与真正自我的完全表达,获得了协同理性来建造世界的话语权利,所以有的学者指出,以卢梭为先驱的浪漫主义就是一个“否认理性的能力和要求,依靠信心、直觉、情感及情绪的反理智运动”。传统 政治 和社会对理性的信仰通常是建立在对情感的偏见的基础之上的,而卢梭高扬的人类本真情感不同于极力宣扬的对本能的自发性与感观的肉体性的恐惧,以及对绝对的神性的敬畏,它是与个性自由与人格独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3.在情理之辨中,卢梭以感情作为反思理性的感性介质,坚持情感先行,而且他还进一步把情感与 教育 结合起来,在这种“情商”教育中,渗透着审美的理念,也贯穿着审美的原则。卢梭的美育思想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他在理智教育泛滥的时代提出了情感教育的思想,而且更重要地在于他从实践的角度提出了情感教育的原则问题。

首先,教育要按照大自然的顺序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去自然化”要与“生理的时钟”保持一致。其次,自然教育鼓励 发展 “高级的德性”以满足“基本的需要”,在创造新的方法来满足本能欲望的过程中,人自身却也获得了更高的趣味。这种“升华”以高级的情感引导粗野的欲望,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包含了一种审美超越的思想。再次,美的典型只能从大自然中去寻找。“一切真正的美的典型是存在在大自然中的”,在进行美的创造活动时,我们必须遵循“自然”这位老师的指导;在对美的欣赏中,要以自然的风格为标准。然后,审美力作为一种判断力依靠“关系”的比较而存在,而这种“关系”来自于主体的情感经验。对于我们来说不存在的事物“是引不起我们研究它们的兴趣的。最后,美育还应包括培养崇高情感的教育。卢梭把“崇高”与人的道德领域的美好理想联系在一起,认为自然景观所引发的崇高感或崇高体验可以激发起人的尊严感和价值感。

在今天看来,尽管卢梭在《爱弥儿》中倡导的鲁滨逊式的培养方式忽视了“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致使其“完整人性”的教育目的难以实现,但他美育思想中对于人的情感领域的重视,却启发了后世的诗人、 哲学 家们重新赋予理性以多重含义,以克服或消除往昔理性观念对人的自然本性所施于的“暴力”。如康德把情感机能或审美判断看成是沟通自然界的必然和精神的自由之间、悟性和理性之间的过渡桥梁,这给席勒以极大的启示,后者提出借助审美途径进行“完人”教育的美育观。席勒的通过审美超越来沟通理性与感性统一的思想又深深影响了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观点。而且,德国古典哲学也为马克思主义美学留下了未竟的课题,马克思从共产主义的角度回答了此种完美人性的审美理想,提出了建设共产主义新人的奋斗目标,并且把美育的途径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美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中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4.现代社会以工商业为主体,科技理性居于支配地位,人愈来愈离不开对于科技成果的全面依赖,也相应地以功利性作为衡量价值的唯一尺度,以致人几近成为了科技文明的附庸。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密,人的知识越来越狭隘并且成为用于交换的产品——知识的异化;人的欲望无限的膨胀,人变得越来越自私、冷漠、难以交流,更谈不上对于超验的普世情怀的追求了——情感的异化;同时科技文明为人的行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逐步削弱了人类克服困难的意志,意志变得脆弱、不堪一击——意志的异化。在以上三种异化中,情感的异化是最为根本的,因为情感是联结理智与意志的纽带,一旦中间环节发生问题,整个人性的结构也就解体了。所以,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看,培养情商与发展智商同样重要。

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篇8

EDUCATION 童进行智育和德育的物质基础,强调运用自然的手段锻炼身体,还蕴含着终身体育思想的萌芽。本文还分析了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缺点与不足,探讨了研究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现实意义,及其对当前我国体育工作的启示 。 ation holds that: a healthy and strong body is the material base of intellectual and mor al educations, and emphasize taking physical exercise with natural means. Moreover, it c ontains the rudiment of the ideology of lifelong physical education. Besides, this paperanal yses it's defects, study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s ,and reveal it's enlightenments for

our current physicaleducation and sports. tion/ physical education / natural means/ideology of lifelong physical education

1 前言

我国体育领域的许多东西都属于泊来品,诸如某些思想、理论、制度等,它们起源于国外,而后随着18世 纪中叶我国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广泛交往后,形形的思想、文化等大潮涌向中国大地,寻找着各自的支撑 点。在消化吸收外来东西的时候,我国遵循着辩证法的基本规律——辩证的否定——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 粕。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起源于18世纪中叶的欧洲,主要代表人物有卢梭、洛克等。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学校体 育在我国的推广实行,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也由一些学者引入到我国,尤其是“”后,我国曾掀起过讨论自 然主义体育思想的小热潮。在这场讨论中,有人持赞成态度,有人持反对意见,也有人分析了它的特点与不足 。

在终身体育、快乐体育、健康教育等研究相当时髦的今天,重提卢梭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一方面是想阐 述自己的认识,另一方面是为了探讨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在当前形势下,如何为我国体育工作服务。

2 自然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

自然教育理论是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理论基石。要准确地把握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必须先了解自然教育理 论。

18世纪初,法国掀起了一场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启蒙运动。卢梭是这场启蒙运动的启蒙思想家之一。作为 一名激进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十分重视教育,他提出了自然教育理论。

卢梭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强调对儿童进行的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反对成人不顾 儿童的特点,按照传统与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所谓教育,干涉或限制儿童自由发展。卢梭的自然教育 有三个来源,即自然、周围的人们及外界的事物。在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们决定 的,事物教育只是在非自然方面才能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加以控制的。“因为只有当 这三种教育的方向一致,又能圆满配合时,儿童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必须与人 无法控制的‘自然教育’配合起来,也就是与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一致起来,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要求和顺离 去进行教育。”(1)

《爱弥儿》集中反映了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在该书中,卢梭通过他虚构的儿童爱弥儿从出生到成人的教 育过程,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理论。那么,根据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他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又是怎样 的呢?

3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对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国内外专家学者已经进行了较为深刻的研究,本文不再赘述,而着重探讨他的自 然主义体育思想。

3.1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强调, 健康强壮的身体是对儿童进行智育和德育的物质基础。卢梭认 为,感觉器官是儿童获得知识的重要工具,儿童通过各种感官积累丰富的感觉经验,为他们在下一阶段发展理 智和判断能力打下基础。因此,他十分强调感官的训练。在《爱弥儿》一书中,他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了各种感 官的训练方法。例如:他主张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锻炼触觉,通过图画、认识几何图形和制图训练视觉的观察 能力,借助唱歌和听音乐发展听觉等等。

各种感觉器官必须依存于身体,身体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各种感官的感受能力。因此,卢梭在强调感官 训练的同时,十分注意锻炼儿童的身体,使感官赖以存在的身体健康强壮,从而充分运用感官和四肢这些智慧 活动的工具,获得丰富的知识。“要从事一门职业,首先要有从事那门职业的工具;为了有效地使用这些工具 ,就必须把它做得坚固耐用。为了学会思想,就需要锻炼我们的四肢、我们的感觉和各种器官,因为它是我们 智慧的工具;为了尽量地利用这些工具,就必须使提供这些工具的身体十分健壮。所以,人类真正的理解能力 不仅不是脱离身体而独立形成的,而是有了良好的体格才能使人们的思想敏税而正确。”(2)“如果你想培养你 的学生的智慧, 就应当先培养他的智慧所支配的体力,不断地锻炼他们的身体,使他们健壮起来,以便他们长 得既聪慧又有理解。”(3)

从以上引用的两段话中,我们不难理解卢梭十分强调身体是智慧的物质基础,体育是人聪慧的手段之一。 可能认为建立于自然教育理论基础之上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把体育摆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首要位置,体育必 须先于智育和德育,而且比他们更重要。

3.2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主导下的体育方法突出强调运用自然的手段锻炼身体。通常认为,体育手段包括 以身体练习为基础的体育运动和利用自然力进行的锻炼。卢梭在阐述他所主张的体育方法时,身体练习和自然 力两方面他都涉及到了,但他更侧重于自然力的锻炼。“遵循自然,跟着他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它在持续不 断地锻炼孩子,它用各种各样的考验来磨砺他们的性情;……。通过种种考验,孩子便获得了力量;一到他们 能够运用自己的生命时,生命的本原就更加坚实了,这是自然的法则;……。孩子在室外

受到自然给他的锻炼 ,这在你看来是倍加危险的,可事实相反,这是在分散危险,在减少危险。……。因此,要训练他们经得起将 来有一天必然要遇到的打击。锻炼他们的体格,使他们能够忍受住酷烈的季节气候和风雨,能够忍受饥饿和疲 劳”。(4)由此可见,卢梭的自然体育方法包括利用冷水浴、酷烈的气候季节和风雨等自然条件去实[文秘站:]现其体育目 的。

卢梭举了一个利用冷水浴锻炼儿童身体、磨炼他们意志的实例,说明他的自然体育方法。“要经常给孩子 洗澡,……;随着他的体质愈来愈强,就可以逐渐降低水的温度,一直到最后,无冷夏天或冬天,都可以用冷 水,甚至用冰水洗澡。为了不致于他们受到什么伤害,就需要慢慢地、一次一次地,在不知不觉中降低水的温 度;我们可以用寒暑表来准确地测量这种降低的度数。”(5)在这里, 卢梭强调了利用冷水浴磨炼人的意志品 质,提高人体抵抗寒冷的能力。另外,这种冷水浴的方法在现在看来也是比较合理的,它要求人们循序渐进, 慢慢地降低水的温度,最终达到随时可以用冷水洗澡。

自然体育方法对身体练习的叙述不是很详细,这也是它的一个不足之处。跑步是最简便的锻炼方法之一, 也是人们最常用的锻炼身体的手段。自然主义体育在强调跑步的重要作用时,注重人们要到空气新鲜的大自然 中去跑步。在这里,卢梭又提到了空气这一自然条件的作用。他认为空气对儿童的体格作用很大,特别是在生 命开始的头几年更为显著。空气穿过细嫩的皮肤上的气孔,对那正在成长的身体产生强烈的影响。

3.3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蕴含着“终身体育”思想的萌芽。 由于自然教育强调了体育的重要作用,在培养 人的过程中,使受教育者在青少年时期形成了体育锻炼的习惯,到了成年以后可以保持这种习惯。“爱弥儿( 受教育者)决不会抛弃他在童年时期养成的习惯,因为他在童年时期只做他愿意而且喜欢做的事情,等到长大 成人的时候,他也是这个样子,所以习惯的势力是必然会使他更加领略到自由的乐趣的。活跃的生活、体力劳 动和体育运动,对他来说是这样不可缺少的东西,以至于如果不许可他做这些活动的话,他是一定会感到很难 过的。……。他需要大量的空气,需要运动和使身体感到疲劳。”(6)

“终身体育”理论认为“终身体育是指从小到老,贯穿整个生命过程进行的体育活动,它强调体育在人的 一生中的重要性和进行体育活动的必要性,要求人们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应将体育作为生活内容来看待和安排 ,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7)需要指出的是, 终身体育并不是说在人的一生中只进行某种特定的运动项目的 锻炼。

把现代终身体育理论和卢梭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相比较,人们不难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自然主义体育 思想虽然没有系统地论述终身体育理论,但不能否认它蕴含着终身体育思想的萌芽。

3.4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对婴儿时期体育活动的要求, 主要表现为给予婴儿充分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他们 自由自在地活动。婴儿固然不能运动,但他可以在他被安置的地方活动他的头和四肢,甚至利用四肢爬行。“ 当婴儿脱离衣袍,开始呼吸的时候,就不要把他裹在比衣袍还包得紧的襁褓里。不要给他带帽子,不要给他系 带子,也不要包襁褓;给他穿上肥大的衣服,让他的四肢能够自由,既不沉重到防碍他的活动,也不暖和到使 他感觉不出空气的作用。”(8)

卢梭认为冷空气能增强婴儿的体质,而热空气则使他们身体衰弱,使他们发烧,甚至伤害他们的生命。当 婴儿体质开始增强的时候,就让他们在屋子里爬来爬去,让他发展,让他运动四肢,这样,婴儿就会一天天强 壮起来。

3.5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中的性别差异, 首先起源于古代西方社会男女社会地位的差异;另一个原因则是 显而易见的男女在解剖上和生理上的差异。

古代西欧,男子处于支配地位,妇女仅仅是男子的附属,她们所受的教育也完全是为了为男人服务的。“ 她们受教育是为了使男子喜悦,对他们有所帮助,得到他们的爱和尊重,在幼年时期抚养他们,在壮年时期关 心他们,对他们进谏忠言和给予安慰,使他们感受生活的乐趣。所有这些在任何时候都是妇女们的天职。所以 ,教育妇女应该从她们小时候起就是为了使她们更好地适合男人的需要。”(9)

既然妇女的体育目的是为了适合男子生活和养育孩子的需要,因此,她们的身体既不能弱不禁风,也不能 象男子一样强壮。另一方面,只有母亲的身体好,孩子的身体才能好。因此,要通过体育锻炼使她们担负得起 怀孕、生育、哺养孩子的重任。从上述目的出发,男子体育在于培养他们长得强壮结实,而妇女体育则在于使 她们长得灵巧。当然,妇女也需要一定的体力,干起活来才觉得轻松;男子也需要相当的灵巧,做起活来才觉 得容易。

4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缺点与不足

4.1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最大缺点渊源于自然教育理论。 自然教育理论按年龄特征进行教育的思想,在 教育史上无疑是个重大进步,它对后来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发展,特别是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极其可贵的 启示。但是,按年龄阶段把各种教育截然分开,分期进行体育、智育、德育的培养显然是不科学的。许多实践 已经证明,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德智体三育可以而且应该同时全面发展。

4.2 由于社会传统偏见,造成了妇女社会地位不平等的待遇, 并由此导致了对妇女体育的误解。男女体 育固然有性别差异,其差异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针对这些差异如何指导妇女体育,另有专文论述,不在本文 所及范围。

5 研究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5.1 我国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后, 学校教育是每个公民在一生中必须经历的重要阶段,在每个人的发展 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如何处 理德育、智育、体育三者的关系,尤其是智育与体育的关系,一直是我国教育界存在争议的问题。卢梭的自然 主义体育思想无论是在时间顺序上,还是重要性上,都把体育放在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首要位置。据此, 我们考虑学校教育中的三育关系时,应该明确体育的重要性,并摆到合理的位置,从而保证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

在论述学校体育的重要性时,我国也不乏有识之士。青年曾指出,“体育一道,配德与智育,而德 智皆寄于体。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育是使知识的载体和道德的寓所更加 发达的教育活动。因此,没有体育就等于没有德育和智育。

我国建国后的第一任教育总管蔡元培先生,早在1917年南开学校全校欢迎会上的演说词中指出:“今请首 言体育,次言智育……。殊不知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体柔弱,则思想精神何由发达。”(10) 同年在浙江旅津公学演说词中提到:“今之言新教育者,以体育、智育、德育并重,其功效胜于旧教育什百。 脑力盛则智力富,身体弱则脑力衰。”(11)

从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出发,并联系、蔡元培两位伟人的观点,我国的学校教育应该把体育摆到相当 重要的位置,并努力探求合理的方法去完成这一任务。

5.2 1995年6月,我国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并由此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掀起了全民健身运 动的热潮。

虽然我国国民经济近10多年来发展迅速,但由于底子太薄,所以目前大多数人的生活仍然只能解决温饱问 题,而没有过多的经济能力投资体育健身活动。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体育方法的主要特征是突出强调运用自然的手段和方法,它不受场地器材和运动设备的 限制,随时随地可以因人因地制宜地进行体育锻炼。这对于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广和实施具有实际意义。

6 结论与建议

6.1 卢梭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突出强调了体育在培养一名优秀人才中的首要作用,认为健康强壮的身体 是更好地进行智育和德育的物质基础。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热潮中,如何摆正学校体育的位置,是目前我 国学校体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6.2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强调按照自然规律, 利用各种自然条件锻炼身体,培养意志品质。这对在目前经 济尚不够发达的情况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6.3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蕴含了终身体育思想的萌芽。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终身体 育的基础。建议加强终身体育的实质性研究,尤其是如何使学校体育更好地发挥其师资、场地和设备等的优势 ,促进终身体育的发展。

6.4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认为婴儿时期的体育, 主要是给予婴儿充分活动的空间,从而使婴儿能够自由自 在地活动。目前,我国对婴儿体育的研究甚少。建议加强生命开始时体育的研究。

上一篇:脑埂的康复功能治疗方法范文 下一篇: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