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作文写作提示及范文

时间:2022-08-28 06:19:10

高一年级作文写作提示及范文

材料明代作家张潮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涧边听瀑布,觉耳中别有不同。”读了上述文字,你或许也有类似的体验,或者领悟到某个道理,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可以讲述你的生活体验,抒发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1、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2、散文文体。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春日里的百鸟高喧,夏天里的众蝉清吟;秋夜里的蛩鸣切切,冬季里的雪落嘶嘶,都是警人清醒的声音。能于春、夏、秋、冬四时,带着享受的情调去玩听四种有代表性的声音,可见此人已能与大自然合其节奏,静赏其美了。这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事情。

白日里,能够去听别人下棋落子的声音,正说明自己是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人;明月下,能够听人情韵悠扬地吹着自然的箫声,说明自己的韵致淡远,神清意爽。这也是在说,一个人的白昼和黑夜里没有庸俗的事情,自己的生活一定充满了情趣。有的人虽然悠闲,但却不知怎么样去打发日子,不知道那幸福的事情就在自己的身边。

在青山里,能够倾听松风泠泠,声音清雅,真是心旷神怡,沁人肺腑;而在那绿水边,能够听得那渔歌悠悠,韵调绝远,真是回肠荡气,爽人清听。这是说在那山、水中有清音,有自然之妙处。只要我们能够放下尘心,走入自然,便可以得到那宇宙与生命的真实妙音与共鸣。

是的,一个人若是能够在那春夏秋冬四季、白昼月下之时、山中水之际之处,谛听那自然的万籁清音,物我交融,情景浑然,才不是枉来此世一遭。

精彩例文

人生处处是风景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世上多了几抹绿意,夏风清凉,花朵娇艳,听着蝉声愈显林木幽静,秋夜星垂原野,更有虫鸣此起彼伏;冬日白雪皑皑,雪花飘飘,一片安然与宁静。四季各有风景,只有用心才能体会到景色的美好。人生的旅途中也充满了风景,善于发现这些美丽风景的人才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

鸟声、蝉声、虫声,学声,这四季的韵律在快乐的人耳中有如四季的绝唱,但在抑郁的人听来则有如嘲哳的噪音。看黑白子在棋盘上组成的玄妙图案,看月下吹箫人衣袂飘然,看松涛随风荡漾,看瀑布三千尺飞流直下,乐观的人看到的是和谐美好,沉闷的人看到的却是毫无新意的图景。景色依旧,只是观景的人有所不同,这景色也就显得不一样了。

人生处处是美好的风景,每一颗乐观向上的心都能感受到,每一颗童心未泯的心都能寻找到,每一颗敏感纤细的心都能欣赏到,每一颗积极进取的心都能领悟到,每一颗热情洋溢的心都能触碰到。不论人生的风景在哪里,懂得生活的人都知道如何发现它、欣赏它、赞美它,并且最终走进这如画的风景之中。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懂得生活的人仰观山高,悠然而生的是敬仰与赞美之情。一番攀登之后,立于巍峨高山之巅,流云在脚下浮动,山峦在远方绵延。极目远眺,心中将是怎样的澎湃。踩着柔软的沙滩,海水翻滚起伏,大海与蓝天仿佛在无穷远处融为一体,眼前是如此宽广的海洋,心中又是多么的平静与释然。在千仞高山上放声呐喊的人是豪迈的,沐浴着阳光,张开双臂拥抱海风的人是浪漫的。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心驰神往呢?

大自然的风景如诗如画,让人赞叹不已,但这些只是人生诸多风景中的一部分而已。人生路途上的风景不是只有花红柳绿,山河湖海,更有善良、热心、乐观、友爱等诸多的美好。这些美好则是这漫漫人生路途中心灵的风景。

高尚的灵魂总能与自然亲密合一,因为她首先融入到了心灵的风景之中。如果说生命是一个行走的过程,那么他便是行走在光明的坦途上,行走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行走在一幅充满真善美爱的人生画卷里。

人生处处是风景,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这也是一种对于生命的认知。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感悟美的心灵。敞开虚掩的心扉吧。用智慧升华思想,用感动温暖心灵。在人生的风景中自由地奔跑。在人生的风景中畅快地呼吸。用心聆听,用心观赏、用心感悟,走进人生旅途的风景中,行走在这幅唯美的人生画卷中。

点评 本文语言优美清新流畅,富含哲理。从自然风景到心灵的风景,提炼出“人生处处是风景”的生活态度,颇具深意,欠缺之处在于书写“心灵的风景”部分过于简略,应作为重点,举例加以丰富。

美无时无处不在

春夏秋冬,鸟蝉虫雪声声不绝,生活何等宁静惬意!昼夜山水,棋箫松瀑处处相伴,人生何等潇洒逍遥!

总有人对中国古人怀有强烈的向往。古老的沉静,间杂着些许轻灵与飘逸,就这样在时光的彼岸朦胧着,以一种神秘的向心力充当着无数后代的精神栖息地。

然而,有一个问题总是被不着痕迹的忽略:时光远去了,但这些美的事物可曾随之消失?既然没有,为何我们现在对他们的美如此陌生?我们丢失了一种心境,发现美、体会美的心境。无论古今,生活总是生活,有喜乐,有愁苦;美总是美,无论表现形式怎样,它无时无处不在。

周国平这样说到:“人类及其产品把我和自然隔离开来了,这是一种寂寞;千古如斯的自然把我和历史隔离开来了,这是又一种寂寞。现代人对两种寂寞都体味甚浅又都急于逃避,旅游业因之兴旺。”现代人很忙,忙着工作,还要忙着悠闲,忙着去匆忙看一眼世人口中的美,然后逢人便侃侃而谈,生怕自己显得不够见多识广。美在变得廉价,美在失去生命力,美不再是个人独一无二的心灵享受,而正在成为文凭式的评价工具。太多人打着自我保护的招牌理直气壮地冷漠,在功利与冷漠面前,美的力量太微弱。

“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的普及程度之高反而阻碍了很多人对其含义更深刻的领会及实践。发现美,用眼,用耳,归根结蒂是用心。有了一颗善于感受美的心灵,美的涵义便会无限拓展,超出世俗认可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遗迹,而涵盖一切有价值的事物。

美是真实的,生动的,可感的!它无时无处不在。如果你能用心培育一株植物,在自家阳台狭小的空间里看它沐浴着阳光散发勃勃生机,这美会胜过林海匆匆三日游;如果你能用心吟咏,品味《滕王阁序》,无论环境如何,它给你带来的美感,比之在人头攒动中瞥一眼那块石碑要珍贵、真实得多。

美与道德不同,它不是普世价值,因此,刻意体会美的过程也就是漠视美的过程。我们需要做的,是回归美的本质,去珍惜事物与心灵契合的瞬间,迎回感动,迎回温暖,迎回一颗善感的心。

美无时无处不在。我们都可以发现自己的“鸟蝉虫雪”与“棋箫松瀑”,不论它们以何种面貌呈现。

点评 考场作文如盆景摆设,虽小巧却不失精致,不失大气,竭尽腾挪跌宕之势,努力做到“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文章虽短小却精悍,说理透彻,语言老道,由一小段文字联想到时下社会中人们的麻木审美,切中时弊,“镣铐之舞”颇有美感。

春听鸟声

已是仲春时分了,早已到“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时节,难怪每天都能看到许多鸟儿在林梢间忙碌地穿行,鸣叫声不绝于耳,让人听来感到很是亲切。

古人曾说:“以鸟鸣春”。春天本是鸟儿求偶繁殖的季节,所以随处可见成双成对的鸟儿们比翼飞翔,在林间梢头常能听到呼朋唤类的鸟鸣声。最有名的莫过于《诗经》里的那“在河之洲”的“关关雎鸠”了,把一个春光也渲染得更热闹了。

入春后的这些日子,每当凌晨时分,天还未亮,睡意朦胧间,耳畔总能听到一种鸟鸣声,节律明快,清脆婉转,在凌晨的寂静中更加悦耳动听。我曾多次想起来看个究竟,无奈天色尚暗,晨曦未曙,不知是个什么样的鸟儿呢?何况,即使你起来探望,它藏在枝叶间,你还是不能看得明白的,所以心中总是在念想。

据说有一种叫知更鸟的,是每天最早报晓的鸟儿,其鸣声很婉转,且曲调多变,但这知更鸟到底是什么样子,终未能见到。记得,曾经在五月登黄山,大家在黎明前齐聚到山崖边,等待日出那灿烂的一刻。其时山影朦胧,林壑幽暗,四周便能听到阵阵悦耳的鸟鸣,此伏彼起,空谷传响,吹拉弹唱,似琴似诉,单是听这鸟鸣就让游人们神情有些醉了。都说黄山鸟的叫声最好听,人称八音鸟。郭沫若在1964年5月登黄山途中,听到林中传来八音鸟的鸣声,还留下了:“时闻八音鸟,林间音乐师。鸣声谐琴瑟,伉俪世间稀”的诗句。我想,也许我在黎明前听到的这鸟鸣声或许就是八音鸟发出的吧。

记得在以前,是很难见到多少鸟的,哪怕是在春天,也很少听到悦耳的鸟鸣,只有少许寂寞的麻雀,三三两两地躲在屋檐下,胆怯地唱着亘古不变的曲调。可现在鸟明显地多了起来,这与重视环境绿化和城林建设是有很大关系的。

“山光悦鸟性”,除了人们养的画眉、八哥、黄雀等外,每天总能在花香中听到一阵阵鸟语。眼前,也常会见到各种鸟飞略过的影子,甚至还会胆大地落在窗沿边探头探脑地鸣叫。最多的要数头顶有一撮白毛的俗名叫白头翁的鸟,总是双飞双栖,如果一落单,其中的一只就会大声地鸣叫,音调响亮清脆,好像在焦急地说:“你在哪?你在哪?”很快,另一只就会闻声飞来,那种琴瑟之好,也会让人平添了一点感动。

布谷鸟是报春的使者,也是司耕的使者,它那“布谷、布谷”的叫声常会让人们解读着“快快拿锄”或“割麦插禾”,它那声声催促声有时好像就在身旁不远处,有时又恍惚非常悠远,尤其是在夜间那叫声也会隐隐地随风飘来,春天真是不会寂寞的。

悦耳的鸟鸣声总让人赏心悦目,不由得侧耳聆听。在林间还常能听到黄莺的歌声,这是一种很美的曲调,我国在古时就很推崇黄莺。白居易说“间关莺语花底滑”,这黄莺“间关”的鸣叫声从花叶下优美地“滑”过,除此之外,可能再没有其它语辞可以描绘这叫声之美之动听了吧?

偶尔,在林间还能听到啄木鸟用它那尖尖的喙敲击树干,发出丁丁的声响,声音的频率连续极快,其实,有着花斑羽毛的啄木鸟体形并不大。据说,啄木鸟的叫声有点像老人干枯的笑声,可是,我从未听到过。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山林永远是鸟的天堂。前几日,阳光明媚,影友相约到公园去“打鸟”。“打鸟”,并不是用枪去打,而是去拍摄鸟,这是拍鸟的俗称。其实,久在樊笼里,适得返自然,能将自己的身心融入到自然里,那心情也就像鸟儿一样瞬间变得鲜活了起来。我们端着相机,在林木间轻轻地穿越,耐心地守候,听鸟在高高的树梢头快乐地欢叫,有时又能见到飞速滑行的鸟影在眼前略过。尽管花香盈袖,碎叶沾衣,此时,我也好像变为了一只鸟,穿行在春日的林梢间,那么怡然,那么陶醉。

元人翁森有诗曰:“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春天像一首诗,鸟声像一首歌,而“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便更有诗情画意了。

上一篇:如何引领幼儿走进分享阅读 下一篇:关于几个化学平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