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沙漠”办艺术派对

时间:2022-08-28 05:44:08

在“文化沙漠”办艺术派对

在过去5年时间里,从零开始的香港国际艺术展(Art HK)已经逐渐成长为亚洲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展会。作为过去五届展会的展览总监,马格纳斯·伦弗鲁(Magnus Renfrew)至今仍对当初的种种艰难和签下第一家画廊时的兴奋记忆犹新。

“那时候,香港这座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大都市总是被嘲笑为‘文化沙漠’,没有人相信,在充斥着商业味道的环境中可以成长出一个国际级的艺术展会。”马格纳斯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但经过过去5年的发展,马格纳斯更加坚信自己当初的判断:香港将成为亚洲的艺术中心和全球最为重要的艺术中心之一。

尽管有不少人会质疑这样的预测,但他们也无法否认这个可能性的存在。

Art HK嫁入豪门

5月17日—20日举行的第五届也是最后一届Art HK在维多利亚港旁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4天的展会共吸引了来自38个国家的266间画廊参与。参观人数也创下历史新高,达到6.7万人次,较上届上升了6%。

今年是Art HK被纳入“巴塞尔体系”后的第一年,但是更名则是从明年开始。明年,“Art HK”将正式由“Art Basel”(巴塞尔艺术博览会—香港)所取代,这也是巴塞尔博览会这个全球最顶级的艺术博览会在亚洲推出的首个展会。

2011年7月,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母公司MCH瑞士展览(巴塞尔)有限公司收购了主办Art HK的亚洲艺术展览有限公司六成股份,并将于2014年选择收购余下的四成股份。

“我们双方的合作是有着非常坚实基础的双赢合作。”马格纳斯说,“对于全球艺术市场而言,亚洲现在无疑已经成为一个中心。巴塞尔博览会团队拥有无与伦比的经验,他们在全球范围内的藏家和艺术家群体中拥有良好声望和最为优质的资源,这些能够更好地帮助香港艺术展在接下来更好地发展。我相信在巴塞尔博览会的帮助下,Art HK会在不远的将来从一个区域性的重要展会成为一个国际性、全球性重要展会。”

没有人会质疑,巴塞尔博览会能给Art HK带来更好的视野、平台和资源,但是担心也会随之而来,有了“国际范儿”的Art HK会不会从此少了亚洲气质和对本土画廊及艺术家的支持?嫁入“豪门”之后,Art HK会不会被大佬们所垄断?

马格纳斯表示,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巴塞尔博览会的确会给香港艺术展带来非常多的变化,今年其实在很多方面就已经有了体现,专业性有了极大的提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香港艺术展会从此西化,而是会继续立足于亚洲,辐射全球。

“今年,我们有超过一半的参展机构来自亚洲和东方,明年我们还是会继续保持这种东西方画廊均衡呈现的比例。”马格纳斯说,“自创办以来,Art HK都坚持既呈现已经成名的现当代大家的作品,同时也会推出一些尚在成长期的新兴艺术家的作品;既邀请东西方的著名画廊和艺术机构,也会邀请非常有潜力的年轻画廊和艺术机构。这个一贯坚持的平衡态度我们会在未来继续坚持下去,我们会继续为藏家和买家提供创新的、清新的和激动人心的艺术品,让藏家总有机会获得新的发现。”

巴塞尔的亚洲野心

巴塞尔是瑞士第三大城市,是一座只有20万人口的小城,位于瑞、法、德三国的交界处,但就是这样一座莱茵河畔的小城,却汇集了30多家博物馆、美术馆和数量众多的画廊,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艺术之都。

目前,Art Basel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顶级艺术博览会,特别是在现当代艺术领域,几乎无可匹敌,今年已经举办至第43届。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每年6月举行,去年有35个国家近300家画廊2500多位现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奉献给了超过10万名观众。

Art Basel控股香港艺术展被认为是巴塞尔开始大举向亚洲,特别是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艺术品市场的中国内地进行渗透的重要举措。而巴塞尔之所以会“落子”香港,马格纳斯认为,是因为香港未来非常有希望成为国际顶级艺博会的举办地。

“首先,香港是一个免税港,这非常重要,而且目前香港已经成为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全球第三大艺术品拍卖市场。”他说,“第二,香港从地理位置上讲,正处于整个亚洲的中心,它历来被认为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通路,东方人和西方人在这里都会感到宾至如归。最后,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文化上,亚洲都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这意味着亚洲需要以自己的站位来举办一个顶级的艺术盛会。”

“巴塞尔的香港展会成为继迈阿密展会之后的重要提升和完善,应该说每个展会都会为参观者带来独特的感受。”巴塞尔艺术展董事会成员、明年巴塞尔香港艺术展的联合总监马克·史毕格勒(Marc Spiegler)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近几年,我们看到来自中国和亚洲画廊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他们希望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香港展会不仅会为巴塞尔在新的市场区域带来更多的本土客人,同时也会为香港和亚洲的艺术家和艺术机构提供一个全球性的平台。”

当然,最重要的因素还是来自于中国内地,目前,从成交金额而言,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艺术品市场。

“今年,我们大概有30家来自于中国内地的画廊和艺术机构参展,他们的视野也越来越国际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有了来自于中国二线城市的画廊,比如武汉和成都。同时,我们确实看到越来越多对香港艺术展感兴趣的内地藏家。”马格纳斯说。

艺术改变香港?

2007年6月,马格纳斯来到香港。这个城市最初给他的印象非常现代化,街区高楼林立,夜晚灯火通明,城市里的人们似乎永远都在奔波之中,根本没有时间停下来去体味一下艺术。对于香港来说,唯一能够展现点“艺术气息”的只有那些昂贵的珠宝店、奢侈品店和豪华酒店。

“那时,香港并不被看作是一个艺术的目的地。”马格纳斯说。因此,在准备第一届Art HK的6个月时间里,马格纳斯遇到了难以想象的阻力。但是,5年后的今天,变化似乎已经显而易见,Art HK的变化与成长折射出整个香港在艺术市场中地位的变化。在参与过Art HK之后,越来越多的欧美顶级画廊开始在香港设立分画廊,如白立方(White Cube)、本·布朗(Ben Brown)、高古轩(Gagosian)等等,本土画廊的数量也在持续增长中。

实际上,一个艺术展会的辐射能力是惊人的,它会带动一系列艺术活动和艺术产业的发展。

位于美国东南部南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过去也和艺术根本不搭界,它一直是以蜜月和度假胜地而著称。直至2002年,巴塞尔博览会将迈阿密作为其在美国的据点,这个城市的标签就此发生了变化。不仅当地的画廊数量激增了10倍,大量艺术家也来此创作和定居,整个城市的气质和形象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更为重要的是,艺术已经在此形成了一条新的产业链。

“如今亚洲的亿万富翁比欧洲还要多,拥有惊人的发展潜力。同时,香港政府也在规划和修建新的大型艺术区,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这一切都非常有助于这个城市在未来成为全球的艺术重地。”马格纳斯说。

上一篇:交易并不冷酷 下一篇:自主品牌车终将逃离“北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