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人格魅力浅论

时间:2022-08-28 03:30:35

教师的人格魅力浅论

摘 要: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它比任何有形的言语教育都具有更强的心灵渗透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和最直接的示范、导向作用。教师的人格特征不仅影响着教学效果,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道德观念、人生态度和职业选择等。本文探讨了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及如何塑造教师完美的人格。

关键词: 教师人格魅力 影响 全面发展

一、教师人格魅力的含义

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能作为权力、义务的主体的资格。而人格魅力则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教师人格魅力由其道德情操、学识水平、教育能力、个性情趣等综合素质熔铸而成,主要指教师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心理品质、无私的奉献精神和优美的言行举止的感召力、感染力综合而成的人格力量。只有具备这些方面的素质,才可以称得上一个成功的、富有魅力的教师[1]。

二、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人格魅力作为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比有形的言语教育具有更强的心灵渗透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和最直接的示范、导向作用。教师肩负着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的崇高职责,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广博学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学生非智力因素,对于学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学是知识与智慧的交流,教师充满创新的教,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内在的人格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青少年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一个具有宽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系统精深专业学科知识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满自信与激情,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得他的教学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对这门学科产生强烈的兴趣,始终保持求知的热情与动力。

2.教师的高尚品质影响着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教师的人格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和最直接的示范、导向作用。只有品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品德高尚的学生。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2]教师的价值一方面表现在知识的丰富,另一方面表现在对学生道德、人格方面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曾言:“教师成为学生道德上的指路人,并不在于他时时刻刻都在讲大道理,而在于他对人的态度,能为人表率,在于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为此教师首先应当成为学生阅读的道德书籍,是学生学会做人的楷模[3]。教师如果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爱岗敬业的崇高精神、高度负责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学生多一份关爱、多一份温情、多一份信任,学生就会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就会依照老师的言行来调节自身的行为。学生从教师身上体验到许多优秀品质,这才是无声的影响胜有声的教育。因此,教师的道德品质直接影响着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

3.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影响着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教师。每位教师都有―自己不同的情感表露,在教师人格的内涵中,教师个人的情感是制约人格形象最基本的要素,情感智慧确定教师的人格,没有真挚情感的教师永远不能具有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师要用情感去调整学生的行为习惯,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善待每一个学生。了解学生心理、了解学生个性差异、满足学生情感需要是21世纪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上的差异与他们交朋友的重要性,构建“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蹲下来和他们进行心灵对话,用浓浓的情去温暖学生的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4.教师无私的奉献精神和优美的言行举止有利于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种关系要依靠深厚的师生情感来维系,教师无私、耐心的关爱、尊重和热爱学生能激起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触动其心灵,从而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并引发学生积极的反应――对教师产生敬佩和信赖,学生的敬爱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强化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在如此良性循环的基础上不断得到升华,师生共同营造出一种互相尊重、温馨和谐的情感氛围。这种良好的情感基础,为学生提供了不竭的动力。[4]

三、塑造教师完美的人格

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的言行、品德都会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作为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它比有形的言语教育具有更强的心灵渗透力,它来源于教师自身渊博的知识和教书育的能力;来源于他的坦率、宽容、大度和对学生的赏识;来源于他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教师的人格魅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培养的,所以作为一名现代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塑造自己的高尚完美的人格:

1.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

人的容貌仪表即外在形象,是人的内在情感的最高表现形式。不修饰仪容,内在的美好情感就不可能充分地表达出来,因此,人们在待人接物时要修饰好自己的仪表。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师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5]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像样的外在形象,不修边幅,不拘小节,或衣着打扮过分夸张,哗众取宠,不仅是对学生的不恭,而且是对自己的大不敬,更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2.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教师是承担特殊社会责任,受人尊重的职业,因此教师应当严以律己。既要维护教师的声誉,保持良好的道德形象,自觉地按照教师的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涉及任何有损教师形象的言行。又要坚持不懈地追求自我道德的完善,高标准严要求,向着理想的道德人格攀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完善的道德人格是为人之师的基础。还要开拓创新。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教育只有改革创新才能适应历史的变革,教育有定规而无定法,教师只有不拘泥于教条,善于根据具体的教育情境机智灵活地组织教育活动,才能培养出既符合教育目标,又有丰富个性的新人。

3.努力学习专业和综合学科知识。

教师渊博的学问如源头活水,能给学生以滋养。一个具有较强文化素养的教师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伟大,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除了对自己的业务要精通之外,对其他学科也要有所涉猎和了解,要真正教好某一门课都要综合许多学科的知识,而且现在不少学生上网多,知识面广,如果他发现教师的知识面都不如他,会引起他的轻视和鄙夷。教师对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交叉科学都要有所了解和涉猎。甚至教师对学生感兴趣的新潮话题、时尚语言、网络游戏、超女粉丝等都要能略知一二,如果教师言之无文,老生常谈,如老古董一样和时代格格不入,对学生津津乐道的东西一无所知或者不屑一顾,必定会使学生轻视和抵触。[6]

4.努力学习教育知识,用现代教育技术武装自己。

教师要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信息时代,教师必须具有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要积极借助网络资源,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丰富教学内容;要熟练应用教学软件,系统地管理和处理学生的学习数据;要借助网络技术,开展网络教学,开辟网上讨论园地,回答与讨论学生关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占领网络思想教育阵地,抓住有利时机,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教学效果。[7]

总之,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有着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对学生的情感培养、道德升华、学业发展,甚至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等产生深远的示范和激励作用。因此,每个教师都应该塑造自己完美高尚的人格,使学生成为具有优良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Jerry M Burger.人格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3]教育心理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

[4]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5][德]第斯多惠著.袁一安译.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6]冯海珍.刍议教师的人格魅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57):75.

[7]宋建丽.高校两课教学中的教师形象与人格魅力[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6):230-232.

资助本研究的项目有:1.渭南师范学院项09YKZ063;2.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010JK093

上一篇:认真贯彻《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开创高校档... 下一篇:班级教育中的“支点”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