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仔猪低血糖症的诊断与防治

时间:2022-08-28 02:44:32

新生仔猪低血糖症的诊断与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09)10-0030-01

新生仔猪低血糖症(HypogLgcaemia of plglets)是仔猪生后血糖含量大幅度减少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障碍的一种非传染性营养代谢性疾病,又称为乳猪病或憔悴猪病,该病主要发生于冬春季节,通常是一窝或几窝的部分或全部仔猪发病,一般是2~3日龄仔猪发病率最高,可达到30%~70%,甚至100%,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可达50%~100%。河南省某猪场2008年7~8月份产仔舍2~3日龄仔猪发生低血糖症,现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

2008年7月中旬到8月上旬,天气持续高温,河南省某规模化猪场母猪存栏650头,其间共分娩90胎,其中有30胎母猪分娩仔猪中有部分仔猪生后第2天就开始出现精神沉郁,四肢软弱无力,步态不稳,被毛杂乱、皮肤发冷苍白、体温低下、后期卧地不起、口吐白沫、四肢呈游泳样划动,感觉迟钝或完全丧失,最终陷入昏迷状态,一般24h左右哀竭死亡。在此期间仔猪发病的30胎母猪共计产活仔340头,发病120头,发病率35.3%,多以初生重0.9~1.2kg的居多,占48%(163/340),死亡80头,病死率66.7%,经诊断为新生仔猪低血糖症。

2临床症状

仔猪初生时状况良好,生后约24h开始有少数仔猪精神沉郁,步态不稳、四肢无力、继而出现不能站立,卧地不起、被毛蓬乱无光泽、粪便及尿液呈黄色;体表感觉迟钝或消失,用针刺除耳部和蹄部稍有反射外,其他部位无痛感,皮肤苍白、湿冷、体温下降到36~37℃,耳尖、尾根及四肢末端出现轻微的紫色,多数呈阵发性痉挛症状,头向后仰或呈角弓反张、四肢呈游泳状划动、口微张,发出尖叫或口角流出少量的白沫。心跳加快,每分钟约150次,心律不齐、呼吸微弱、眼球不动,对光反应消失,严重的昏迷不醒,意识丧失、瞳孔散大,于3~4h内死亡。一旦出现意识障碍则不能治愈。

3剖检变化

死猪尸僵不全,皮肤干燥无弹性,尸体下侧、颚凹、颈下、胸腹下及后肢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其液体透明无色,血液凝固不良、稀薄而色淡,胃内充满气体,并有数量不等的凝乳块,肠道空虚呈淡黄色。肠系膜血管轻度充血,肝脏呈橘黄色,表面有小出血点,内叶腹面出现土黄色的坏死灶;切开肝脏流出淡橘黄色血液,边缘锐薄、质地如豆腐渣,触之即破,肝小叶分界明显,胆囊肿大充满半透明淡黄色胆汁。肾脏呈淡土黄色,表面有散在的针头大小出血点,肾切面髓质暗红色且与皮质界限清楚。脾脏呈樱红色,边缘锐利,切面平整不见血液渗出。膀胱底部黏膜布满或散在出血点,肾盂和输尿管内有白色沉淀物,心脏柔软,脑髓有出血。

4化验室诊断

(1)通过鲜血琼脂、巧克力琼脂及马丁肉汤37℃细菌分离培养48h,均未检出细菌。

(2)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仔猪血糖,血糖水平为

45mg/100mL,而正常的仔猪血糖值为76~149mg/100mL,血糖低于50mg/100mL,即为低血糖。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确诊该病为新生仔猪低血糖症。

5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降低猪舍环境温度以提高母猪采食量,并在饲料中按2%添加葡萄糖粉及2%的鱼粉。提高仔猪初生重及皮下脂肪厚度,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和分娩后母猪有充足的乳汁。

(2)仔猪在吃初乳前口服25%葡萄糖溶液8~10mL/头,然后每天口服葡萄糖溶液3~4次,连用3d,并加强新生仔猪的护理,及时吃初乳。

(3)补糖:发病仔猪用25%葡萄糖溶液8~10mL,加维生素C 0.1g混合后,腹腔注射或皮下分点注射,每4~6h一次,直到症状缓解并能自行吮乳时止;或20%~25%葡萄糖液或糖水,每次10~15mL/头,每2~3h一次,连用2~3d;为了防止复发,停止注射和灌药后让其自由饮20%的白糖水溶液,连用3~5d。

(4)促使糖原异生:醋酸氢化可的松25~50mg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10~20U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续3d。

6小结与讨论

(1)本次发病是在高温季节,与传统观点认为多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有出入。主要由于高温天气母猪采食量低,不能满足胎儿的营养需要,致使新生仔猪在母猪体内生长发育不良,初生重低,皮下脂肪层较薄,导致仔猪先天性糖原不足而出现低血糖症。

(2)夏季高温季节要加强饲养管理,降低猪舍内的温度以提高母猪采食量,同时提高饲料能量、蛋白质水平,以提高仔猪初生重和体能储存水平是防止该病的有效措施。

上一篇:如何合理贮藏干草 下一篇:特种养殖引种考察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