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时间:2022-08-28 01:17:58

棉花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棉花画作,色彩瑰丽、笔触精微、线条曼妙。虽然一看就知出自女性之手,然细观,下笔之果敢、挥洒之自如、堆叠之雄浑——尤其是大画,有黄钟大吕之“气”在画中流动,引人共鸣。所谓气,即神气、大气、骨气、气魄。棉花画中的每一个笔触,都有其心灵之气,以真挚、淳朴、纯净的力量直入人心。

“气”是中国传统文化有代表性的标志之一,“气”论几乎占据了中国古代社会全部意识领域,长期影响着古代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和审美意识。对传统中国画而言,墨与水的自由交融在展现“气”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而在油画中,墨变成了彩,水变成了油,要以厚厚的色彩、层叠的笔触来展现出“气韵生动、略无凝滞”就要困难得多。而棉花的画,居然能向观者传递了这一点,实在是难能可贵。

看棉花的画,令我不禁想起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画像砖石和敦煌壁画,其勾勒草木及人物衣饰等用线,都是顺势而设,而且画面上一些同类物体的形状及勾画形状的线条,大致都有变化之重复,正是这种变与不变,不变而变,令草木或衣饰展现出随风飘扬之态。棉花相当多的画作所呈现的笔触与线条,让整幅画的气韵流动起来,生动起来。棉花的画,只要你凝神观望片刻,便会产生一种幻觉:画中景象竟是活动着的,几欲脱框而出。

棉花的作品虽然抽象,然而从中却不难看到自然,她也正是从自然和生活中感悟生命和美。中国古代艺术家一向提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因此,棉花呈现给观者的,是通过她的慧眼,所抽象提炼的自然,从而给予观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与心灵的感悟。

更难能可贵的是棉花的油画兼有西方艺术之“气”。用色大胆、热烈,布局流畅、奔放,看不见任何羁绊和任何流派的影响。棉花的作品色彩都极为饱满艳丽,流露出的是一种浑然天成的自然之美,正是缘于此,棉花的作品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力量,引领观者进入画中的世界。

棉花喜用原色重色,色彩绚丽浓烈充满了画面,从中可以看到敦煌、宋画的意境,同时又有着西方油画的浪漫与自由。

欣赏棉花的画,就如同一种旅行,回到中国的过往又游历西方的艺术世界;是穿越历史,又回到眼前的想象遨游,这旅行的过程不仅需要睁开眼睛,更需要打开心灵。

上一篇:陈文骥对话吴海洲 下一篇:新境——中国当代艺术展与西班牙公众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