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8-28 12:52:01

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本科诊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复发率情况。 结果 观察组临床控制率(40.0%)高于对照组(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较单纯西医治疗疗效较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复发率

[中图分类号] R562.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8(a)-0121-02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指以慢性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哮喘,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但有气道高反应性,是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1]。临床治疗CVA多以西医为主,但存在在疗程长、病情反复、滥用抗生素等诸多问题。因此,迅速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免疫力成为治疗的关键。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3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本科诊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28.3±11.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订的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标准[2]。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酮替芬1 mg,每晚睡前1次口服;缓释氨茶碱片0.1~0.2 g,每12小时口服1次;布地奈德气雾剂100~200 μg,早晚各1次吸入,咳嗽消失后改为100~200 μg,每晚1次吸入。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治疗,基本方:炙麻黄6~9 g、杏仁6~9 g、全蝎3 g、射干9~12 g、蝉蜕9~12 g、陈皮9~12 g、橘络9~12 g、地龙9~12 g,每日1剂,常规水煎服。随证加减:外感风邪重加紫苏叶;咽痒明显者加蝉蜕;逆气上冲咽喉者加炙枇杷叶、代赭石;痰黏难咯者加海浮石、竹茹;咽喉痛者加马勃;痰黄者加浙贝母、黄芩;剧咳连声、挛急不已者加钩藤、蜈蚣;久咳不已者加五味子;病久热盛伤阴、气急难续、痰少质黏难咯者加沙参、知母、天花粉。两组疗程为6~8周,随访3个月,对两组患者疗效及复发率进行比较。

1.3 疗效评价

1.3.1 咳嗽标准 轻度(+):间断咳嗽,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重度(+++):昼夜咳嗽频繁或阵咳,影响工作和睡眠。

1.3.2 疗效标准 临床控制:咳嗽症状消失或不够轻度标准;显效:咳嗽症状由(+++)转为(+)或由(++)转为(-);有效:咳嗽由(+++)转为(++)或由(+)转为(+);无效:症状无变化或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和Fisher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控制率为40.0%,高于对照组(26.7%);观察组无效率(3.3%)低于对照组(16.7%);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两组复发率比较

随访3个月,观察组28例完成随访,复发2例,复发率为7.1%;对照组27例完成随访,复发4例,复发率为1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5,P < 0.05)。

3 讨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支气管哮喘的特征,即存在气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及由此导致的气道高反应性,临床症状以阵发性干咳为主,无喘息或呼吸困难的表现,常在运动、吸入冷空气、接触过敏原、上呼吸道感染后诱发[3]。CVA虽为儿科门诊的常见病,但近年来成年人患病率明显增加,临床上常被误诊、误治。据不完全统计,以顽固性咳嗽为主诉的患者中,CVA占58.3%[4]。西医多采用支气管扩张剂、局部吸入糖皮质激素、β受体激动剂、抗组胺类药物等治疗[5],虽然能有效地缓解症状,但有一定副作用,长期疗效不理想,患者依从性较差。

CVA 属中医“咳嗽”范畴,病程日久,已无寒热,辨证属于肝气亢逆,升降太过[6],治宜宣肺开闭祛外风、平肝通络熄内风,同时辅以温肺化饮、健脾化痰、润肺生津、敛肺止咳、活血化瘀等。本研究方中炙麻黄宣肺平喘,杏仁润肺下气止咳,两者相配,调节肺的宣发肃降功能,使郁者伸,逆者平;全蝎、蝉蜕皆有搜风定痉之功,另外全蝎治疗夜咳效佳,可能有抑制迷走神经兴奋性的作用;陈皮散寒理气化痰,橘络通络化瘀,两者相配,祛久邪而活气血,化黏痰而通肺络;射干利咽消痰止咳,与麻黄相合,散邪化饮。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取得了更好疗效,且复发率较低。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较好缓解症状,且长期疗效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Peter V. Chronic cough due to asthma:ACCP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J]. Chest,2006,129:75-79.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11):738-744.

[3] 卢海跃. 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8-9.

[4] 陆学超.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误诊问题[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153-155.

[5] 张作民. 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45例临床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0,8(11):34-35.

[6] 袁玉,魏文周,杨会双. 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观察[J]. 河北中医,2007,29(7):620.

(收稿日期:2012-05-25 本文编辑:陈 俊)

上一篇:1000例输血患者五项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下一篇: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中护理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