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之纸

时间:2022-08-28 08:42:59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知道蔡伦造纸的故事。蔡伦是东汉和帝时代的宦官。史书上说,自古以来记事,一般使用竹简。当时称之为“纸”的东西,是丝帛。丝帛太贵,竹简太重,使用不方便。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记载说明,蔡伦当年是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做原料制造纸张的。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发明家,将这种纸称之为“蔡侯纸”。从此,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就同东汉蔡伦的名字紧紧连接在一起了。

蔡伦造纸固然史有定论,但是如同蒙恬造笔的传说一样,仅仅是对纸的制造的改良。尽管纸类遗物很难保存,但是考古学家已经发现了不少东汉蔡伦以前的古纸遗物。1933年,考古学家黄文弼在新疆罗布淖尔地下,掘到一片植物纤维的古纸,考古学界认定它至少是公元前49年以前的纸,比“蔡侯纸”早150年;1957年,在陕西西安市郊灞桥的一座西汉古墓中,发现了一叠古纸残片,经鉴定为西汉武帝时的产品,被命名为“灞桥纸”;1973年,考古学家在甘肃居延汉代遗址中又发现了两片西汉麻纸,也早于“蔡侯纸”将近200年;1978年,在陕西省扶风县中颜村又发现了“中颜纸”,亦早于“蔡侯纸”。这些考古新发现,以实物资料证明,我们的祖先早在西汉时期就发明了造纸术,从而把中华民族的这一伟大发明又向前推进了整整两个世纪。

“灞桥纸”的发现,固然有重大的价值,但人们并未因此而否定“蔡侯纸”的重大贡献。至少,“蔡侯纸”的问世,反映了我国古代造纸工艺的改进与发展。古代最初的造纸方法是模仿缫丝业的漂絮法而形成的。我们祖先制作丝绵,先把蚕茧煮熟,然后浸泡在水中,再放在席子上反复捶打,将蚕茧捣碎,使蚕丝逐渐散开而成为丝绵,这称之为漂絮法。人们在生产丝绵的过程中,见到漂絮捶打后,总有一些残存丝絮留在席子上,晾干后便形成薄薄的丝绵片。由此受到启迪,学会将丝絮用漂絮法制成丝绵纸,供人们书写之用,这就是《蔡伦传》中所说:“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但是,“缣帛”――丝绵纸的原料毕竟有限,而且成本过于昂贵,不可能大批量生产,更不易着墨书写,因此,很难取代竹简而成为主要书写原料,只有像邓贵妃之类的权贵们方能享用。于是,我们祖先按照漂絮法的原理,在实践中大胆摸索,反复试验,终于创造出用价格低廉的麻纤维取代丝绵做主要原料的造纸新工艺。从此,我国造纸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3到6世纪,纸已大体取代了帛、简而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科学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在这一时期,我国的造纸术开始外传到邻近的越南、朝鲜;公元7世纪,造纸术又通过朝鲜传入日本;公元8世纪中叶,我国造纸术传入中亚细亚的阿拉伯地区,不久,又经过阿拉伯流传到欧洲,12世纪,欧洲大陆的西班牙和法国最先设立了造纸厂;到16世纪,中国的造纸术已传遍欧亚大陆,并传入美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选自《参考消息》,有删改)

探究练习

1.考古发现“蔡侯纸”并非我国古代最早的纸。仔细阅读文章,说说文中列举了哪些比“蔡侯纸”更早的纸。

2.“蔡侯纸”并非我国古代最早的纸,但是人们为什么未因此而否定“蔡侯纸”的重大贡献?

3.造纸术是如何传播到世界各地的?

4.这篇说明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上一篇:让爱的温度提升起来 下一篇:时髦老妈 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