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 第8期

时间:2022-05-17 01:31:04

“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相信对谁都不陌生。但如果要细数其渊源,则不是每个人都能娓娓道来。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书法和绘画历史,因此,作为书法和绘画工具的“文房四宝”,是文人墨客书斋案头之必备。在“文房四宝”中,又尤以“湖笔”“徽墨”“宣纸”“端砚”为上上品。

唐代文学家韩愈一篇《毛颖传》以“毛颖”称笔,借笔拟人。文曰:“秦始皇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由此,“管城”“管城子”“中书君”“毛先生”等作为笔的雅号在文人中传开。毛笔按笔锋的软硬性能分,有硬毫、软毫、兼毫三种;按笔毫的长度分,又有长锋、中锋、短锋三种。自汉代以来,制笔头的原料除了兔毛之外,还有羊毛、鹿毛、狸毛、狼毛等多种兽毛,硬毫软毫并用。按产地分,又有产于安徽宣城的“宣笔”、浙江湖州的“湖笔”、湖南长沙的“湘笔”,另外河北衡水也以产毛笔出名,被称为“毛笔圣地”“北国笔乡”。

墨有“青松子”“松滋侯”“龙香剂”“黑松使者”“龙宾”“松烟督护”“玄香太守”“亳州诸郡平章事”“九锡”等爵名。此外,墨还有“乌金”“燕正言”“组圭”“体玄逸客”等称谓。至汉代,人工墨品开始出现。这种墨原料取自松烟,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后来用模制,墨质坚实。到了宋代,不但有了松烟墨,还创制了油烟墨。安徽徽州(今安徽歙县)生产的徽墨享有很高的声誉。徽墨从唐朝开始生产,这种墨不但色泽黑润,而且香气浓郁,保存几十年后仍然可以使用。

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坡把纸称为“麦光”,米芾称纸为“云肪”,汉代服虔称纸为“方絮”。在书画用纸中,以宣纸最佳。宣纸产于安徽宣城(今安徽宣城市)附近,有“纸中之王”“纸寿千年”的美誉。宣纸的品种多达五六十种,按吸水性分,有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宣。生宣吸水性强,易受墨渗化,宜于写行、草书等快速流动的字。熟宣是生宣经过工艺处理而成,吸水性能弱,常用于写正楷、隶书。半生半熟宣,性能介于生宣与熟宣之间,适宜写行书、楷书,也可作草书。

“石虚中” “居默”“即墨侯”都是砚的拟人代称。此外,砚还有“璧友”“石友”“陶泓”之称。砚是研墨的工具,又称砚瓦、砚池,砚台虽小,却可以集书法、绘画和雕刻诸艺术为一体,成为“四宝”之首。中国的四大名砚之称始于唐代,分别是端砚(产于广东肇庆市东郊端溪)、歙砚(产于安徽歙县、江西龙尾山等地)、洮砚(产于甘肃临洮县洮河)、红丝砚(产于古称益都县的山东青州市)。宋代澄泥砚(产于古称绛州的山西新绛县)兴起之后,取代了红丝砚成为今日四大名砚之一。端砚因其“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摸之寂寞无纤响”,自唐代问世以来,便颇受文人学士青睐。加上纹理绮丽,各具名目,加工技艺亦愈纷繁,地位越来越高,故而有“群砚之首”的美誉。

(选自《国学》2011年第5期,有删改)

上一篇:贯彻“结合”理念 寻找生活“活水” 下一篇:Round1:课堂PK:巴菲特的午餐或是李白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