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砚

时间:2022-09-18 08:22:29

砚也称“砚台”,写字、作画,笔、墨、砚三者密不可分。砚虽然在“笔墨纸砚”的排序中居于后位,但实际上“砚”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文房”四宝”中砚居其首,由于其质地坚实,往往可以流传百代。

一、砚的起源

砚的起源很早,大概在殷商初期,笔,墨、砚就已经初见雏形。刚开始时古人以笔直接蘸石墨写字,后来因为不方便,无法写大字,先人便想到了先将石墨在坚硬的东西上研磨成汁,如石玉、铜等。殷商时青铜器已十分发达,且陶石随手可得,砚随着墨的使用而逐渐成形,最初墨为天然矿石,因而需用研棒辅助才能将墨磨细。汉明了人工制墨,于是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了。

二、砚的种类

我国传统有四大砚,即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其中以端砚、歙砚最为名贵。事实上,中国古砚品种繁多,远不止此,如松花石砚、玉砚、漆砂砚等,在砚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存世的古砚因其工艺制作、质地俱佳而珍贵,现在市面流行的澄泥砚、洮砚的确很多,但多为今人之作,价值不高。

1.端砚

端砚为砚之上品,亦可再分等级。它出产自广东高要城斧柯山,唐之前属端州,故得名。山下是潮水,距江滨三四里处,逐渐升高分下、中、上、龙、蚌坑等采石之所;下洞在山底,终年浸水,而砚石贵润,所以下之品质最佳。但浸在水里的下想开采可不容易,只有每年秋冬河水降低之时才可进入,潭水无出口,须七十个人排成队,一个个将装水的瓮往上传至麋口,如此做一个多月,潭水开始干涸,才能进入取石。第二年春天水涨,则又得重新来过了。

正因为如此,下之石所做的砚才能如此发墨,但下到北宋时已开采净尽,明后另辟的新坑或中。上,品质就没有那么好了。

端砚还有另一个特征,为“有眼”,如“鹦哥眼”、“了哥眼”等,据说是石嫩则眼多。石老则眼少,也有以眼来定品质优劣的,最上为活眼,其次是泪眼、死眼等。

端砚的优点一是下墨,二是发墨,三是不损毫。

2.歙砚

歙砚别名龙尾砚,用歙州婺源龙尾山歙石雕琢而成。歙砚因其石纹各异而拥有不少雅称,如金星砚,砚石中洒布金黄色点,黑地黄星,宛若夜幕繁星;罗纹砚,蓝黑细线似罗纹,细的如盘发,粗的似卷带,起波灵动;另外还有鱼子纹、瓜子纹、枣心纹、算子纹、松纹、豆斑纹、角浪纹等,雕砚名家们一般都会因材琢砚,让纹彩尽量展现出自然纯朴的姿色,使得天工妙手合一,交相辉映。

歙砚中名气最大的是金星砚。从唐代开采歇石以来,金星砚的名气一直高居首位,被人们认为是歙砚的代表。金星砚硬度高、坚润耐磨,且越磨越亮,冲洗容易,光亮如初,是砚中之上等佳品。

歙砚当初被发现实在是巧合。在唐开元时,猎人叶氏追逐野兽至长城里,见那儿的石头莹洁可爱,便带了几块出来,琢磨成砚。数世之后,他的后人,将砚赠与州令,州令十分喜爱,找人再去开采,于是便传扬开来。至南唐元宗时,因圣上着意翰墨,歙守又献砚,皇上大喜,提拔他为官。

歙砚有“纹”,如同其砚之眼,所谓的罗纹砚,纹有粗细之分,而细纹为砚之奇才,粗罗纹亦为上品,皆足以和端溪下崖媲美。而眉子砚,则是石纹如人,画眉而得名,与罗纹砚无异。

3.澄泥砚

顾名思义,澄泥砚为泥所制,而且是烧制。产地却莫衷一是,有河南虢州说,山西绛州说、山东青州说,虽各有说法,但都没有离江河太远,古人说取河泥澄而制砚不假。只是这个制法却颇费周折,光是淘洗澄结便要一二年,出泥后“令其干,人黄丹团和搜如面,作二模如造茶者,以物击之,令其坚。以竹刀刻作砚之状,大小随意。微阴干,然后以利刀刻削如法,曝过,间空垛于地,厚以稻糠并黄牛粪搅之,而烧一伏时,”然后再用黑蜡、米醋相参蒸多次。如此繁复的工序,使砚台坚如铁石。今日所见古澄泥砚极为稀少,上品更是难求,其原因之一,恐怕就在于制作工艺繁复而产量甚低了。加上石砚中的佳砚理当比泥砚更胜一筹,流传久远者当然比泥砚更多。到清代,澄泥砚已经没落衰微,偶有较好的,也多是世俗之品。

4.洮砚

黄河上游有一条叫洮河的支流,源自甘肃、青海相邻的西倾山东麓,经岷县而北折,入临洮县去永靖县城流入黄河。其上游洮州附近河段产一种石头,呈绿蓝色,近似绿松石的颜色,多带回形、曲形纹,质地细腻但不坚,制砚极佳,当时人称其为洮砚。从唐现洮河石可制砚到明代洮砚衰减,极盛时期只在唐代,今日传世或出土的洮砚十分罕见。

三、石砚的制作工艺

砚的制作工艺一般分为选料、设计、造坯、雕刻,磨光,配盒等工序。

1.选料 刻制石砚的石料必须质地坚实致密、细腻滋润、刚柔相宜,发墨好,下墨快,贮水不易干、盛磨不易臭,发墨而不损毫等特点。

2.设计 砚的设计一般遵循因材施艺,要根据石材质地、形状、纹理、色彩等不同情况进行设计,又要注意到砚的美观、古雅,和是否适于研墨。

3.造坯 从研墨实用和鉴赏角度出发,将石料的优质部分留作砚堂(墨堂,研墨处)和砚池(墨池,储墨处),要适于研墨、此笔和储墨。

4.雕刻 砚石雕刻一般要求掩疵显美,不留刀痕。传统的砚刻技法一般采用深、浅浮雕(高,低浮雕)、细刻、线刻为主,必要时加以圆雕,镂空配合,令外观圆滑、细腻、干净。

5.磨光 先用细砂将砚面及雕刻部分细磨,磨去刀痕和凿口,使砚面平滑,又不至影响所雕刻的图纹。然后再用滑石。水磨细砂纸反复匀磨至手触无芒,平滑溜手为止。再以油蜡涂抹全砚,使其更加晶莹光洁,纤尘不染。

6.配盒 佳砚均需配盒,以保护砚石的纹饰。铭文,防止尘埃入砚,而且还可保持砚石的滋润,砚盒多以红木、楠木经刻制、磨光、打漆等过程制成。

四、石砚的鉴别

1.看 看砚的质、工、品、铭、饰与新旧,是否经过修补等。

2.摸 拿到一方砚,可用手摸一摸。如果摸起来感觉像小孩皮肤一样光滑细嫩,说明石质较好,如果摸上去有粗糙的感觉,则说明其石质较差。

3.敲 将砚面用五指托空,轻轻击打,用手指弹砚,闻其声。若为端砚,以木声为佳,瓦声次之,金声为下,这三种不同的声音,分别体现出端砚质地的嫩与老。而敲击歙砚则以清脆的“铛、铛”金属声为最好,如果发出“噗、噗”的声音,就说明该歙砚多泥质或石质,有暗伤痕,为下品。

4.洗 砚最好要经过清洗再辨认,尤其是古砚因砚面上墨痕斑斑,遮掩了砚的自然美纹,也分辨不清砚的坑口年代,因此需要洗掉砚的墨痕,看砚石是否有伤痕和修补过的痕迹。

5.掂 用手掂砚的分量。同样大小的石砚,一般来说砚石重的较结实、颗粒细,轻的说明质地疏松。掂的方法尤其对歙砚比较适用。

6.刻 一方砚的优劣,首先考虑的是石质的好坏。对砚石熟悉者只要在砚石上轻轻地刻上几道,马上就会辨别出砚石的好坏。

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文房四宝正发生着变化。例如,墨由原来的墨块演变成墨汁,而砚台的实用功能也是越来越小,反而渐渐成为鉴赏和收藏的佳品。

上一篇:旅游,让退休生活更有乐趣 下一篇:养生保健要突出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