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合作备课智慧 打造轻负高效课堂

时间:2022-08-28 07:50:25

凝聚合作备课智慧 打造轻负高效课堂

“研讨出真知,研讨出效率”。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团效应”的优势。合作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倡导合作备课刚刚起步的今天,教学中无现成的经验可循,仅凭个人经验,单兵作战,消磨时间,耗费体力,不能解决实质问题。只有加强合作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研究,共同进步,抓好抓牢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和效益。有鉴于此,时下合作备课在我区倍受青睐,并已成为我校教研活动中的“重头戏”和“亮点”。然而教师对合作备课还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和理解,在实施过程中还无从下手,下面我谈谈常规备课的弊端和合作备课的优势,以及我们教研组合作备课的模式。

一、常规备课的种种弊端。

1.教学任务重,备课成为低效劳动。

有一部份老师教两个班数学,有的还兼任班主任,从备课——上课——批改——订正作业——辅导差生,样样都是花时间、花精力的事,而竞赛指导更让教师“取也不是,不取也不甘”,辅导吧,意味着再相当于一个教学班的任务,放弃吧,对“尖子生”来说太可惜,对教师自身发展提高也太可惜。老师呼唤有“三头六臂”。

教师最大的怨言——备课。繁重的工作负担使得许多教师将“抄”作为备课的主要手段——抄自己往年的,抄别人现成的,抄教案集精品选的,甚至抄书:抄到准备题处写上“前测激趣”,抄到例题处写上“导学达标”,抄到试一试练一练处写上“反馈测评”,抄到结论、概念写上“小结”,书抄完了,课也备完了,真正属于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屈指可数,并且备课抄一套,上课上一套,犹如“脚踏西瓜皮,上到哪儿算到哪儿”。这样的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2.单兵作战,教材“捆死”了教师。

教师备课“单兵作战”现象非常普遍。在大力提倡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的情况下,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却非常淡薄。许多教师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备课行为,不能熟练地驾驭整个知识体系,也不能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整合教材,跳不出“以本教本”、“照本宣科”的思维框架。教书教书,一本书“捆死”了教师,“腻烦”了学生。

从备课模式看,不少教师沿用的是叙述式的教学设计方式,这样的程序式设计只能体现教师“教”的一方面,而全然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年青教师成长缓慢,很重要的症结就在于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不够。

3.监控和监督机制不及时。

学校对教师备课质量的监控和监督机制跟不上,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学校对备课常规的落实,常常采用事后督查的方法,不能介入全过程,其效果就不甚理想。

学校对教师进行备课教学常规工作检查时,一般只能检查教师的数量及书写情况,教案设计的质量好坏很难用细化的量表检测。这就造成了教师应付检查的心态,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教师教案设计能力低下,课堂教学水平不高。

4.观念落后,教案资源匮乏。

学校现代化硬件设施相对滞后以及传统教育观念影响等多种原因,使得学校作为一个教育资源的整合者,却无法拥有相对丰富的教案资源——除图书馆仅有的一点教学参考资料以及少量电教器材外,能够给予教师备课参考的教案资源少得可怜。

二、合作备课,结出硕果累累。

1.合作备课——走出一条校本培训新路子

合作备课,使一套适合我校实际的校本研修机制构建并运行起来。它以合作备课为基本活动方式,以教师个体与小组全程反思、合作互动以及资源共享为基本特征,以调整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提升为终极目标。

我们的合作备课,是一种以学校教学活动为本位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机制。通过合作备课,我们实现了三种对话,即教师与自己的对话,教师与同行的对话,教师与理论的对话。通过常规备课与专题备课相结合的方式,我们实现了同伴互助与资源共享。而电子教案库的建立和不断更新,又使这种教师培训呈螺旋上升趋势。

2.合作备课——减轻了师生负担,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在合作备课过程中,我们努力让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合学生情况,重视个别差异。如何挖掘非智力因素?研究和讨论这些问题使备课深度和广度较以往“单兵作战”有较大提升,在充分“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得到的教学设计,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知识易记易用,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是因为教研组集体的讨论,集众家之长,避一己之短,从一定层次上实现了教师经验的“优势叠加”,使每个教师耗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案形成过程中的时间明显减少。

另外,由于合作备课倡导融洽的情感交流,畅所欲言的崇高境界,在活动中,不同风格,不同情趣,不同见解的同行之间,互相切磋,取长补短,把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个性、共性问题提出来相互交流,相互完善,这样的教学交流增进了教师情感共鸣,不仅融合了感情,更使我们备课组成为“合作学习”的发展性组织,大大加强了团队凝聚力。

3.合作备课——实现思维、科研智慧上的碰撞,生发了灵感。

师师互动是教学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人力资源,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及思维方式上,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都有一定差异,通过教师之间对教学内容的互动,教师可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在思维、科研智慧上碰撞,生发了灵感,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4.合作备课,提升了教师专业能力并持续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靠实践性知识保障的,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实践知识的不断提升。教学设计能力,无疑是每一位教师极其重要的专业能力。近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我校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得到了很快的提升。

三、教研组合作备课模式探究——“三案定教”。

“三案定教”是指在课研组长的组织下,教师通过自主,合作形成教学设计的课堂过程。三案包括分工备课、集体定案、个性补案。

1.钻研教材,初成议案。

课研组长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提前一周布置各老师备课内容,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深入钻研教材,备好议案,为合作备课做好准备。主备教师议案备好教学目标模块、重难点模块、课前准备模块、教学流程模块。使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模块。

2.群策群力,形成共案。

在星期一集体研究备课的这一天,由课研组长组织,主备课教师将初案的设计思路进行说课。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前准备和教学流程,以及采用的教学方法。再由备课组教师群策群力,提出疑问,肯定精彩之处,共同解决疑惑,提出各自建议,集思广益,最后达到各模块的统一。

3.凸显特色,确定个案。

集体商讨后形成共案,再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和自己本身的教学风格,进一步斟酌推敲,进行个人三次备课,在共案的模块旁进行批注、修改,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个案。不能进行简单的思维复制,个性粘贴,失去自己,既要有“统一”,又要有“不统一”,使自己的教学既充满集体智慧,又体现个人风格,实现共性和个性的完美结合。

经过集体研讨、由主备课教师对现有成果再一次修改、完善,并形成有效实用的教案,由课研组长最终定案,教案实施、以达到资源的共享与再利用。

上一篇: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气氛活跃之我见 下一篇: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