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美术史论课考试的改革与研究

时间:2022-08-28 07:43:14

独立学院美术史论课考试的改革与研究

摘 要: 美术史论课考试在传统的考试模式下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和弱点,本文立足于考试现状,从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考试规章制度着手,分析了史论课考试改革的必要性和其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独立学院美术史论课程 考试作弊 考试改革

独立学院美术史论课程是秉承二本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而设置的课程,也沿袭了以往本科的教学模式和考试方法,一般采用闭卷式考试,这种考试方法对于学生的记忆、背诵存在一定程度的有利之处,也成为鉴赏的基础,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欣赏能力却形成了很大的束缚,有些学生单纯为了考试而考试,为了高分而考试,没有真正明确考试的意义,甚至为了及格、高分而作弊,这种现象在历年的期末考试中都有发生,尽管学校针对舞弊行为在学生手册中有明确的处分条例,情节严重者取消学位,但是在历年的考试中还是屡禁不止。这种现象也引起了我们的重视,是学生的问题,是考试自身的问题,还是授课老师的问题……值得反思。

1.考试作弊现象的分析

从作弊的表面现象来看,学生有一种及格的心理,往往把考试看得比上课重要,从开始上课就担心自己考试不及格,同时也认为成绩能够代表学习的全部。

考试的题型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考试作弊的客观条件:以往的试卷中往往客观题占有很大的比例,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等在课本中有明确答案的题型,学生往往不会去认真思考,而选择参照课本的标准答案,论述题考查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由于考试思维模式没有转变,学生也往往是从课本上摘抄某一部分,而缺乏具体的理解和观点去真正理解艺术和鉴赏艺术。

教学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是长期以来美术史论课程的教学采用填鸭式教学,以教师为主体,以课本内容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无法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学生对学习理论知识也很难有兴趣,往往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因为怕受处罚而上课,课堂的气氛很难活跃起来。

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也是考试作弊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课程的设置上是否符合每个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比如:艺术概论这门课程,它有一定的理论性和系统性,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史知识和艺术实践基础,才能进行这门课程的学习,如果放在新生的第一学期,学生根本无法正式进入这一课程,也无法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在这种条件下考试,无疑是给学生出了一个难题。课程的设置一定要考虑课程本身的架构和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由简单到复杂,由浅显到深奥,使学生在学习时游刃有余。

2.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改革研究

在考试模式上教师可以打破过去的单一形式,根据自身的理论性质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对于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具体从三个方面着手。

(1)考试内容的改革

“运用型考试”,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如:中国美术史,在学生学习了基本理论知识以后,我们可以通过鉴赏的形式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实际的运用能力,学生能够提出对艺术作品的见解,能够举一反三,就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和任务。

“综合考查型考试”,打破过去的单学科,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可以将几门课程所学习的内容放在一套试题中考查,要求学生对一个问题提出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加强学生综合运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指导实践型”,以学习的理论知识直接指导实践,通过创作作品的形式体现对理论和历史的学习,体现自己独到的见解,融理论和实践于一体。如设计心理学的课程,可以通过市场调查表的形式,使学生反思课堂上具体的讲解内容和自身所学习的专业,在进入社会之后也能很快地适应工作,避免应试教育高分低能的弊端。

(2)考试形式的改革

考试的形式不仅仅局限于试卷,可以融针对性、多样性、生动性于一体,比如:论文、课堂辩论(讲解)、实地考察、参与科研等多种形式。

学生课堂讲解的模式,比如:学生讲解形式,让他们学会组织知识点、收集材料、制作课件、发表演讲,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扩充他们的知识和实际的动手翻阅能力,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讲演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以考察的形式进行考试,实地考察,亲眼目睹,可能对于学生的学习更有帮助,也能够实际体味艺术的意义。中国有上千年历史的文化和艺术,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比如:安徽的徽派建筑、山西的晋派建筑、敦煌的莫高窟、大同的云冈石窟、洛阳的龙门石窟、西安古城、北京的故宫等,学生可通过亲身感受真正领悟到艺术的真谛。

(3)完善考试管理体制

加强考试工作的管理力度,将考试的规章制度与处罚条例明文规定地列于学生手册中,对于试卷、考试成绩比例,以及试卷的批改方式都有明确的规定。

对于试卷实行三级审查,由任课老师出试卷、教研室主任、分管教学的系部领导、教务部门共同把关审核,保持试卷难、中、易适当,并对部分试卷由教务部门组织教学督导和专业教师对试卷进行综合的评价。

在考试和课堂的比例分配上独立院校秉承母体院校的制度,所有的美术史论课程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但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低,导致学生的到课率低,上课表现不积极。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可把平时比率加大到30%,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由考勤、课堂表现、作业组成。理论课教学可以加大课堂考勤分的比重,从而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大地调动学生平时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试卷批改时实行流水线作业,由不同的教师按照题型进行修改,使学生的试卷在批改时保持一定的松紧关系,避免出现过大的落差和对于试卷批改太严格或者太松弛等现象出现,并逐渐采取教考分离的考试和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把握程度,避免题型和内容的泄露现象。

3.美术史论课考试改革的作用

学生传统的观念往往是把课堂的学习与考试本末倒置,把考试分数作为评价课程学习水平的唯一标准,而通过考试观念、内容、形式的改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课堂质量的提高。对于美术史论课的学习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它是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框架和鉴赏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独立学院的美术史论课考试一定要秉承独立学院的办学原则,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进行全面改革。

上一篇:以《考试说明》为依据抓好高三数学复习 下一篇: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