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的政府责任

时间:2022-08-28 07:28:5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的政府责任

[摘要]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与传统合作医疗相比,政府在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中承担了更多的责任。政府责任能否正确合理履行,直接关系到新型合作医疗的成败,对构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使农民真正获得基本医疗保障,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农村合作医疗 政府职责 医疗制度实施

合作医疗制度是中国农村公共卫生体制和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要制度安排。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试点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然而,随着新型合作医疗试点推行的深入,政府在履行责任时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和不足。鉴于此,本文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中政府的责任问题进行相关探讨。

一、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与现状

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合作医疗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20世纪40年代的萌芽阶段、50年代的初创阶段、60~70年代的发展与鼎盛阶段、80年代的解体阶段和90年代以来的恢复和发展阶段。面对传统合作医疗中遇到的问题相关机构和专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的专题研究,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中政府履行职责的主要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03年推行试点工作以来,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切实地解决了农民的许多难题,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受到了农民的欢迎。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

1.基金筹集及管理机制不健全

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筹资是基础,管理监督是关键。管理不善、监督不力、基金挪用、合作医疗资金使用不公平、失信于民是40多年的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实践中的一个沉痛教训。

2.政府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立法滞后

近年来,我国对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也相应地出台了一些政策、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这些规章制度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并为以后的立法奠定了基础。但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立法仍滞后于农村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制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瓶颈。

3.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除了农民向个人账户缴费外,各级财政对参保者每人每年补贴40元,进入社会统筹用于大病补偿。然而,从制度运行的情况看,政府补贴不足导致保障水平很低。由于政府投入少导致受益面窄和保障水平低,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作用发挥得相当有限。

4.政府对农民的宣传不到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进存在着宣传不到位的问题。导致农民对这一新型制度缺乏了解而不愿参保,影响了农民对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正确认识。这一方面是因为农民文化程度低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宣传内容不够详细,存在着药品范围、诊疗项目范围、经办程序不明确等问题。另外,有的农民由于没有履行及时告知义务或超过补偿期限或没有办理转院手续,本可以得到补偿而没有得到补偿,引起农民对制度的不满。

三、建议措施

1.科学立法保障制度实施

我国已具备了加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立法的许多有利条件,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和完善市场经济,政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发展农村医疗保障事业及其法制建设。因此,我们应不失时机,积极推进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立法进程。首先,由地方立法向中央立法发展。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人总体设计与整体推进阶段时,必须高度重视并有计划地制定全国性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法律法规,至少应尽快以中央立法来指导地方立法。其次,由分散立法向相对集中立法发展。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国务院、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颁发的大多是解决实践中某一个具体问题的指示、意见等,但这种过于分散的立法局面不利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最后,由行政立法向人大立法发展。行政立法繁多而缺少人大立法无法满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难以避免部门利益分割给统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设置的障碍。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人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立法的阶段。

2.加大政府财政投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明确其基金的筹集应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原则。适当加大国家和省级政府的财政补贴力度。这样就可以提高大病统筹的补偿比例,扩大补偿范围,降低起付线和提高封顶线,同时还可以建立新型合作医疗的激励机制,使参保农民得到更有效的医疗和卫生保障。首先,尽快建立相对独立的农村合作医疗专项预算资金,中央政府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财政投入要由现在的完全缺位或半到位转变为真正的全面到位,地方各级政府每年要从财政上设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用于对新型合作医疗的投入。其次,对“以个人投入为主,集体扶持,政府适当扶持”的建制原则做适当变更,建议实行“政府投入占主导,政府与农民共同投入”的建制原则,使政府投入的有限资金,发挥引导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作用。最后,应强调多元投入机制,通过国家的投入,引导社区经济、企业、慈善机构、外资机构及个人等方面的捐助,不断充实农村合作医疗基金。

3.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

一种制度的确立必须得到民众的认同,否则就难以长久。尤其是合作医疗制度在我国“三起三落”在一定程度上损伤了农民的感情,现阶段农民对新型合作医疗还在犹疑观望。对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认同的内在基础是农民的意识接受或心理认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必须使农民从对过去合作医疗的意识转化为对新型合作医疗的新意识,意味着农民对过去的合作医疗的心理、价值取向等方面都要发生深刻的变化。广泛而深入的宣传是引导、促成这种观念转化,接受这项新事物的最强有力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因此,政府应该加快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工作。

在中国,政府的力量无疑是强大的,只有政府在农村医疗事业中发挥作用,才能改变农村医疗事业的落后状态,同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需要政府负起责任,才能使这项利民的制度顺利推进。通过事实的调查和详细的论证,我认为政府必须做好监督管理,科学地立法,从财政上充分支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才能切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才能使广大农民获得真正的利益。

参考文献:

[1]钟起万.试论地方政府在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角色定位[J].甘肃农业,2006.

[2]郭清.政府责任及监督机制探讨[M].上海:铁道出版社,2005.

[3]黄俊尧,孙立波.论当前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诸问题――以农民参保问题为视角[M].北京:华夏出版社.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07级社会保障研究生班)

上一篇:罗马法上的人格制度与中国民法典的制定 下一篇:生态农业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