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制管理下电视节目成本控制方法探讨

时间:2022-08-28 06:46:59

频道制管理下电视节目成本控制方法探讨

摘要:当前我国各类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导致电视节目制作成本也越来越高,这也从侧面说明电视媒体要不断对节目制作成本进行合理控制,这样才可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阶段电视节目的成本控制管理方法有哪些利弊?如何才能达到电视节目投入产出比最佳点?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电视节目生产 成本控制 解决方法

加强电视节目成本控制,是电视媒体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无论是媒体管理者,还是节目一线的生产人员,都要牢固树立成本意识,严把资金出入关,一切费用的支出都要以“合理、节约、有效”为原则,杜绝一切不必要的资金和资源的浪费,把钱用在刀刃上,使资金和资源能够产生更大效益,这样才能使电视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1.当前电视节目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电视媒体的特殊性,其电视节目的成本控制与收入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当前,国内电视节目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节目预算的编制和经费的日常控制两个环节,而矛盾产生的深层原因是广告营销的市场化、节目制作的半市场化、经费拨款的非市场化之间的矛盾。电视台的广告收入来自于市场化经营,但不少电视台节目经费的预算及拨付却还沿袭着计划时代的财政模式,这就直接导致了节目制作在市场与计划之间冲突。 这一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节目经费预算额度难以科学化。当前,电视媒体的预算编制仍然沿用过去的财政预算的方式,基本有这么几种:一是常态节目的“趋势法”,即常态节目的经费预算按上年规模确定,略有增加;二是“定额法”,即按上年同一常态节目的“每分钟成本”确定下年预算;三是非常态节目的“砍价法”,即由节目的制片人喊价,然后由台领导决策 “砍价”。上述成本控制方法没有把节目创收和市场变化等诸多因素考虑进去。第二,项目预算编制不合实际或欠科学,财务部门只是仅仅按编制好的预算额度去实施控制,致使成本控制不能为或许成长的 “高收视率”节目给予资金方面的支持,而对于“低收视率”的节目也自然不能做到控制。

2.对成本控制存在问题解决方法的思考

2.1观念转变,全员参与

电视节目与普通商品的市场营销规律不同,普通商品可以在低成本下获得较大利润,而电视节目恰恰相反,不经高投入根本无法取得 “高收视率”和较好的广告收益,所以对电视成本的评价应该结合其所达到的“高产出” 目的相对地看。原来计划体制下,“电视节目成本控制”的基本思路是制定“成本定额”。然而,“定额”方法常常与当今电视运营的特殊性规律相悖。比如,现在我们制作一档大型电视赛事转播类节目,每分钟定额才几百元,那么,仅接收赛事卫星信号,出动转播车等大型设备的钱就不够用。随着电视节目形态的多元化,这种“定额”方法很难达到成效。因此逐渐转变观念存在的缺陷,建立科学的“投入产出比”模式是当前整个电视行业所急需考虑的问题。 节目制作不仅要重视成本预算控制,更重要的是将成本控制观念贯穿于电视节目制作的全过程,并做到全员参与。在整个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制度的控制和监督是客观的,而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和成本控制能力是能动的。因此,电视节目成本控制过程不可忽视人的因素,制度执行的效率和效果都有赖于执行人员的素质。我们应注意对人的成本价值理念的提升,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2以“收视率”为衡量指标, 构建科学的“投入与产出”比

建立一种成本核算机制,然后让成本控制沿着有利于电视节目发展的方向去发展,这才是我们改进“节目成本控制”的最佳途径,而这一机制是建立在科学合理的“投入―产出”比基础之上。根据电视节目的生产的阶段性特点,节目成本控制通常被分解为制作和营销两大板块。制作阶段,大量投入成本而不能当下产生收益,但会产出 “收视率”,一般用单位成本下的“收视率”来考评节目制作阶段的业绩。而在营销阶段,制作阶段的大量投入已转化形成“收视率”,所以,可用每单位“收视率”形成的广告收入来考量节目的营销绩效。采用这样的控制分解和考核方法,可使“成本”与“收入”分离的问题得到解决,也可使长期以来决策、制作、营销的责任不清的问题得到解决。单位成本下的“收视率”的高低是对节目制作的绩效的检验,单位“收视率”下的广告收入情况则是营销绩效的呈现。当前,用来衡量电视节目价值的标准就是市场环境下的“收视率”,这已是社会大众所认同的。“收视率”是无法准确地用货币量来度量,我们可把节目制作阶段的“收视率”抽象为收入,营销阶段“收视率”抽象为成本,从而解决不同指标的可比性问题。“收视率”的价值量转化必须经过加权,未经加权的“收视率”不能用于节目评价。对于节目制作预算问题,改变难于制定并“行之无效”的“定额”,代之以能充分说明支出有用性的“明细”预算,改“绝对成本控制”为按“收视率”的“相对控制”。以上方法的意义在于以“收视率考核”来判别资产使用的投入产出比的实际效果,促成电视节目的“优胜劣汰”。

2.3完善绩效评估考核体制

建立绩效考核激励机制,运用科学、规范、细致的方法对各频道各电视节目的绩效进行评估和考核,也能实现对电视成本的有效控制。具体操作方法可由台内研发部门制定频道考核的相应绩效指标,每年年初同各频道签订经济目标考核责任书,制定考核指标:通过预算、节目收视率、广告收入等综合指标的考核,实行与绩效挂钩的薪酬考核奖惩体系。年初根据各节目收视率难易系数制定不同达标系数,每一季度对超过达标系数的节目给予增加预算的奖励,不达标则扣减预算经费。这样通过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考核模式,节目制作团队的工作积极性将进一步提高,节目质量也能够不断提升,而电视节目的总体成本又尽在掌握。

3.加强成本管理控制中应特别注重的几个环节

3.1大型节目生产要制定严格的成本开支标准

对于大型节目来说,其生产周期较长,需要动用大量的资源,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规模巨大,它的费用支出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评委嘉宾的邀请支出;外请人员的劳务支出;舞美、灯光、服装、道具、音乐、音响等费用;工作人员加班补贴;宣传、办公等费用。其中,在评委嘉宾的邀请和舞台效果方面所需要的支出要占用整个项目支出的70%还要多,要想有效地降低成本费用,就必须要把着眼点放在这方面。在嘉宾和评委的选择方面,主要创作和策划人员都愿意邀请声誉高、影响大、出名度广泛的嘉宾、评委参与节目制作。当然,邀请到的人员越有影响力、越有名,其出场费用和与之相关的其他费用如随行成员费用、吃住行的费用等等也会相应增加。同时,他们在舞美设计和舞台效果方面要求都很高,所需要的成本自然会进一步拔高。因此,我们的节目创作人员应该从实际出发,精打细算,根据频道的定位和节目的定位,有效控制好大型节目的每项开支,不乱花一分钱。

3.2日常节目生产应建立严格的成本约束制度

当前,各地电视台缺乏成本控制的意识,通常是对节目制作经费给予核定,对其间接成本缺乏有效的规范和必要的核算,如:设备的使用成本、技术成本、人力成本、场地租金、水电费、通讯费等等。这样,生产一期节目的过程越长,程序越多,产生的成本就必然越高。所以,在平时的节目制作中,制作人员提高成本控制意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并提高制作效率,是有效控制成本的必要措施。

综上所述,电视节目生产中由于不同的节目生产流程不尽相同,节目成本控制方法也会有很大差异,至今很多电视台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因此在实践中,电视台还应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出符合自身规律的管理流程,把电视节目成本控制真正建立在规范的基础上。

上一篇:建筑企业资金活动风险管理控制浅析 下一篇: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