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与实现途径研究

时间:2022-08-28 06:28:53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与实现途径研究

摘要:目前,很多高校对大学生学校创业教育目标和功能理解的不一致,导致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方向的偏离,不能形成巨大的创业教育合力,使得大学生创业教育根本不可能达到应有的目标。本文从创业教育目标及其定位的原则出发,系统的阐述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定位,有助于是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关键词: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目标定位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8)-12-0079-02

由于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不明确,导致创业教育教学课程不成体系,教学内容不规范,使得多年的创业教育课的开展效果不明显,学生的创业意识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创业能力没有得到系统的培训,创业素质提高不明显。因此,通过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的研究,从实际出发,把握其内涵和本质,正确定位创业教育目标,使教与学有机联系起来,对于促进创业教育协同效应的形成很有必要。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定义

高校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开创型个性,开发他们的创业意识和提高其创业能力,塑造他们的创业人格,使之在一般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创业基本素质,并能不断适应变革中的创业社会。因此,完整的 “创业教育”的内涵不仅需要指出“创业教育”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途径,还指出教学的目的。[1]由此可见“创业教育 ”的内涵指的是“运用教育技术,优化组合教育资源,把人才学、教育学、创造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等教育途径,帮助学生树立创业志向,发展创业品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育。”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目标定位的原则

创业教育的目标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综合确定的,它是创业教育最终的培养规格和要求,是创业教育选择教育内容、确定教育方法、制订教育措施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制定创业教育目标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全员参与,四线配合

创业教育需要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共同参与,同时,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各部门共同参与,进行整体性的设计与合作。即以培养“创业者”为目标,以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全面提高素质为基础,高起点整体设计,各系统全力合作,形成全方位育人的创业教育体系。从教学管理线、学生管理线、实习就业线、后勤保障线四线配合,形成全方位实施创业教育,使创业教育落实在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同时在学校设立专职创业教育机构负责协调各线创业教育活动,并负责创业教育的评估、考核等方面的事务。

2.面向全体,全程实施

美国创业教育协会提出,创业是一项终身的学习过程,主要包括基础阶段、能力意识阶段、创造性实践阶段、启动阶段、完善阶段等5个发展阶段,创业教育体系中的每个受教育者都应该接受初级阶段的教育。[2]因此,高校创业教育应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从入学开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针对不同年级,各有侧重,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分布实施。同时,高校创业教育还要贯穿在学校所有工作的全过程,做到定时、定人、定位,每个环节不放松,保证创业教育的圆满实施。

3.分层指导

在实施创业教育时,应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的需要,以强化创业意识和心理品质培养为先导,以创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同时,必须根据学生不同的创业心态、不同的家庭背景进行分层指导、分层施教。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

1.宏观定位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就业教育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是我国就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家层面来说,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国家人力资源规划的重点来源和基地,是国家强国战略的人才基地和摇篮,是国家科技发展和自主创新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从社会来说,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全社会就业的一种大趋势,是解决社会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从学校教来说,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和核心要求。

2.教学定位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在教学上与基础课程、综合课程以及专业课程教学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教学目标上,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而服务的,创业教育的实施可以说会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和变革,推动整个教学模式完善,创业教育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突破口和实验基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学定位是在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在课程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在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之间,在职业教育与创新教育之间。

3.素质定位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拓展大学生创业技能、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技能的主要渠道和方式。通过创业教育是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创业技能提高,创业素质全面发展。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主要包含专业知识、社会技能、创新能力以及管理才能几个方面。因此,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重点培养的就是这四个方面的素质,使得通过创业教育的开展,大学生能够有着精深的专业知识,通达的社会技能,全面的创新思维和素质以及综合的管理领导才能。

4.实践定位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大学生实践教学的主课堂,是大学生课堂教学与社会融合的衔接点,是大学生了解社会、发现自我以及成就人生与梦想的桥梁。只有明确大学生创业的实践地位,才能准确的开展创业教育,才不会将创业教育简单的课程化、理论化和书本教条化。大学生创业教育包含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内容,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的互动和社会的融合。实践教学在创业教育中的比重要加大。创业教学的实践内容包含企业流程学、创业学、财务管理以及了解国家创业政策,或者通过参观科技创业园以及经济技术开发区,参观企业,了解企业及社会、市场发展趋势。积极开拓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机会和平台。

5.考核定位

目前,高校对于大学生创业教学的考核还处于模糊和不明确的状态,大多数高校只是限于课时以及就业课的考核模式,没有将创业教育的考核纳入正规教学的考核范围和规划之中。这显然弱化了创业教育的作用和效果。创业教育潜在的连锁效应是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因此,其考核模式不能够简单的等同于专业教育以及基础

教育,必须完善其考核标准和考核程序,使得创业教育能够朝着良性循环的目标迈进。

四、基于创业教育目标定位的实现途径

创业教育是能力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综合体。因此,高校创业教育就是要在专业教育课程总体系统中渗透创业教育的内容,而不是游离于专业教育而另外创立一种全新的教育。具体地讲,即是通过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实践课程四种课程模式来实现。

1.创业教育渗透到所有的学科教学中

创业教育的内容涉及面十分广泛,因此高校的所有教学科目都要体现创业教育思想。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是指把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相结合,以现有学科课程为载体进行创业教育,即以文科类学科为载体进行创业意识教育,以理工科类学科为载体进行创业知识教育,以技能训练类课程为载体进行创业技能教育。高校的学科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门类众多、领域广泛,每门学科都蕴涵着丰富的创业素质教育内容,因此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素质,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它有效地利用了课堂资源,拓展了学科教育的应用领域:另一方面,它又节约了教育时间,优化了教学内容,常常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加强与专业配套的相关创业课程的学习

“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模式是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举措。“宽基础”是指加强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广泛进行理论研究和探讨,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教学大纲,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适应科技进步对职业演变的影响,体现终身教育思想。“活模块”是指重视创业基地的建设。或者在校内建立创业园,或者与社会上的企业单位联合兴办创业实验基地,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将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得到锻炼。

3.与社区建设紧密联系的创业实践活动

目前高校的创业基地建设还不完善,要开展创业教育活动:第一,高校必须与当地企业加强联系与当地社区建设紧密联系,即学校积极与社会、企业、行业形成沟通,融合本地区企业,为学生提供特定的创业实践活动情境,通过参观、考察、调查等方式,使学生形成创业的意向,培养创业的兴趣。第二,在高校高年级学生中开展模拟实验型创业实践活动。即学校可以根据专业设置,依托学校自身产业,为学生建立一些“中心”或“基地”,以兴趣小组等形式进行一些模拟性、实验性的生产经营活动。总之,大学生创业教育离开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4.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环境的熏陶

良好的育人环境是不可或缺的无言的教师。学校创业环境的形成对师生的影响是整体的,学校既要大力宣传国家制订的一些鼓励学生成才创业的政策,也要营造一种敢于冒险、富于创新的校园创业氛围。而创业氛围的营造,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①学校要对教师的科研和创业辅导等工作予以支持,经费上给予保证,以科研促教学,以创新促创业。②要为在校生和毕业生的创业努力提供多方面的支持。③增加投入,改善创业教学与实践的软硬件设施条件。④普及创业设计、竞赛活动,开展创业经验交流活动,举办自主创业报告会,让创业成功的校友说说自己的经历;在校园广播站讲述经典的创业故事;组织创业读书会,在网上开辟“创业论坛”,举办创业演讲比赛;开展创业方案设计活动等等。

通过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及其实现途径的研究,可以明确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考核标准,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创业教学课程体系,使得大学生创业教育逐步的走上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模式,对于指导高校创业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和明显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聂颖.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探析[J ].辽宁教育研究,2005 (3).

[2] 李贵敏.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途径与措施探析[J ].教育探索,2004 (5).

上一篇:浅析大学生“求美”文化艺术活动教育的原则及... 下一篇:主体性德育理念在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