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地方经济,创新高职人才培养

时间:2022-08-28 05:52:29

服务地方经济,创新高职人才培养

摘要: 近年来高职教育迅猛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专门知识的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同时也被“就业难”“技工荒”所困扰。文章从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入手,通过对国内外高职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提出服务地方经济创新高职人才培养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got rapid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ed a large number of skilled talents with specialized knowledge, which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difficulty" and "skilled worker shortage". Starting from the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training target in China,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training at home and abroad, and puts forward to carry out innov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training to serve the local economy.

关键词: 地方经济;创新;高职人才

Key words: local economy;innovation;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4-0244-02

0 引言

近几年来,高职教育迅猛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同时也不断被低水平的就业率和高流失率,“就业难”“技工荒”所困扰。一方面是高职院校培养了大批具有专门知识的技能型人才,却很难适应市场需求,难以找到工作;另一方面是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无处可求,即使招来却又用不上。这种就业压力增大与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相对短缺的双重矛盾凸显了目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严重问题。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工学合作”人才培养方式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改革,但大多学校很大程度上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理论和实践还是“两张皮”,学生学习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在校内技能得不到训练,“工学结合”等同于以往的见习实习;或即过多地强调了高职教育的“职教性”,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高教性”的存在,现实中往往因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热情,导致校企合作也仅仅停留在“以工代学”和“放羊式”的顶岗实习,培养的学生只要有一技之长即可,片面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和逻辑训练严重不足,缺少创新精神,学生的综合技能难以得到提高,严重影响高职教育的竞争力。这些都背离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类型特色。出现这些问题和压力的主要原因就是当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脱离地方经济或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与当地产业结合不够紧密,导致人才培养走向瓶颈,学生就业走向误区,缺乏可持续发展。我国高职教育如何正确把握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实现与当地地方经济或区域经济发展的无缝对接,与企业、行业的“零距离”接触;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构建符合高职教育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方式;如何创新湖南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式及其运行机制,成为摆在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严峻的问题。

1 国外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

国外高职在人才培养方面起步早,经验丰富,培养了大量的高职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国外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主要有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加拿大、美国为代表的CBE(合作教育),澳大利亚的TAFE、日本的“产学合作”,俄罗斯的“学校-基地企业制度”等。但不管这些发达国家的哪一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大多注重实践性的培养目标,采取企校合作、产学结合的培养途径,注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繁荣,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 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高职教育虽然起步晚,但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基础上,进行国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本土化探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分析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发展导向,确定了我国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即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这一目标既体现了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依据。具体特征如下:一是具有市场导向性。二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式所涉及的人才培养活动,既包括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也包括由学校设计并组织的校外教育教学活动,特别是企业中的实践活动,从而使培养的高职人才具有生存能力、应变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三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式要求学练并重,从学中做,从做中学。四是坚持走“产学合作、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之路。

3 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现状

通过近几年的有益探索和改革,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主要有如下几种: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能力中心”人才培养、“建教合作”人才培养、“订单式”人才培养等。上述这些人才培养都强调了具体职业岗位的应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不足是过分强调学生的岗位性,忽视职业的适应性,培养模式单一而封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匹配,以“学校为中心”,忽视甚至无视社会市场需求,不能以适应而满足地方经济或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

4 服务地方经济,创新高职人才培养

为更好地以市场为导向,满足市场需求,就必须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才能真正创新高职人才培养。

4.1 推进校地合作,服务地方经济 高职院校要发展,要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就必须坚持与当地政府高度融合,推进校地合作,实现校地的密切发展。也只有真正做到校地合作,服务地方经济,才能得到当地政府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有力支持。高职院校也只有得到当地政府的有力支持,服务地方经济或区域经济,才能真正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发展自己,创新高职人才培养,让高职学生抱着需求来,带着使命去,有自己的用武之地,作为产业工人去服务与当地经济,回报社会。

4.2 推进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 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型、技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具有明显的职业技能性和技艺性。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面向市场,以市场为科学导向。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往往因时间、地点的不同而产生需求的变化,与一定的市场、职业、技术等条件有密切的联系。因此,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要得到企业(行业)、社会的认可和欢迎,就必须面向市场,以市场的实际需要为导向,以企业(行业)、社会的实际需要为中心,企业(行业)、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职院校就应培养何种人才,企业(行业)、社会将新增何种职业,就相应开设什么专业。高职院校只有不断地推进校企合作,切实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密切合作,才能真正服务地方经济或区域经济,创新高职人才培养。

4.3 推进校校合作,服务地方经济 高职院校不是一个个孤立体,要发展壮大自己,除了加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外,还应有超前的做法,长远理性发展的眼光,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协同创新,推进校校合作,服务地方经济或区域经济,构建现代化的办学体系,根据社会的需求来发展、提升和转变具有本校高职特色的办学模式,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总之,高职院校必须服务于地方经济或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推进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能力为本的办学观念,以市场需求为开学导向,走“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品牌强校”的发展战略,全面加强内涵管理和建设,最大程度地满足企业(行业)、社会对高职教育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实现政府、学校、企业密切融合结合,专业与企业(行业)紧密结合,依托政府,立足于当地地方经济发展或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的应用性的创新人才,创新具有本地高职教育特色的职业化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魏小瑜.中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及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1,3:153-154.

[2]梁建军.中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9-10.

[3]管弦.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

2011,12:14-16.

上一篇:浅析专利权滥用的反垄断法律规制 下一篇: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及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