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善《基础生物化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时间:2022-08-28 05:09:40

关于改善《基础生物化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摘要:基础生物化学是高等农林院校很多专业的基础理论课。保证和提高基础生物化学教学质量是当前提高高等农业院校学生生物学基础的关键之一。该学科内容抽象难懂,理论点多且分散,而课程学时数又较少,学生往往从一开始就产生畏难心理,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针对目前高校存在的普遍现象以及大多数学生认为基础生物化学抽象、难学、难记的现实,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提高教师的自身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重视实验三个方面就如何改善基础生物化学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生物化学是一门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体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以及生命本质的科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而基础生物化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农学、植保、林学、园艺、食品、葡萄与葡萄酒工程等专业普遍开设的重要基础必修课程。同时,它也是一门桥梁课程,和其它很多学科联系紧密,学好基础生物化学可以为进一步学好生理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保证和提高基础生物化学教学质量是当前提高高等农业院校学生生物学基础的关键之一。在农业院校,基础生物化学一般设置在第三学期,而该课程安排的课时比较有限,以我校为例,只有48学时;内容却比较抽象难懂,理论深奥,代谢反应错综复杂且相互联系,理论点多且分散,讲课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对于生物学基础还停留在细胞结构水平上的大二学生来说,普遍感到难度较大,要记忆、理解的内容很多,因此学习负担较重,往往从一开始就产生畏难心理和应付考试的潜在意识,降低了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师生普遍反映生物化学课程教学难度大,学习效果差。再者,现在高校在教学第一线的大多是一些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同时还面临着科研等各种压力,所以很多青年教师抱着应付教学任务,只要不出教学事故就行的心态,使基础生物化学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针对目前高校存在的普遍现象以及大多数学生认为基础生物化学抽象、难学、难记的现实,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总结提出以下几点具体措施,望同行指正。

1.提高教师的自身水平

1.1知识水平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要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1]。作为一名大学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2]。生物化学与生命领域的其他学科关系十分密切,如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近年来,生命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进展、新成果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及时了解该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学科前沿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联系,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认真备课,如此才能“胸有成竹”,将专业知识演绎得生动有趣,做好学生生物化学专业知识的启蒙人。

1.2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方法

现在高校站在教学第一线的大多是一些青年教师,知道所教内容是一回事,在课堂上给学生简单明了的讲解清楚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是另外一回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就要求青年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教育投资力度的加大,高校的教学设施越来越好,基础生物化学大多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生物化学多媒体课件,可以把单一的文字变成图文并茂的生动语言,比传统的板书教学更直观,更生动,更容易理解,学生能看懂、能理解,学习兴趣就产生了,也就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生物化学的学习中,逐渐对生物化学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有效的提高了基础生物化学的教学效果和效率。但是,多媒体课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授课节奏较难把握、师生之间互动较少。由于减少了板书时间,教师授课节奏明显加快,使得课堂所包含的信息量更大,一般是传统教学内容的2倍[3]。青年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往往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中以文字形式大量堆砌教科书内容,变讲课为“念课”,只顾低头念课件,与学生没有眼神的交流,学生也没有停顿与思考的余地,影响了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几堂课下来,学生对学习生物化学就失去了兴趣和信心。因此,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具体情况不断改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积极性。

首先,在教学中要避免“一言堂”,不能照着PPT课件“念课”。现在的教学方法很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首先提出问题,巧设悬念,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带着问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感受逐层次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获得答案。同时,传统的教具和板书教学不能完全抛弃。比如讲到DNA的二级结构双螺旋时,单靠PPT上的图片学生很难将其和DNA的立体结构联系起来,如果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展示DNA双螺旋结构的教具模型,便可以将看不见、摸不着的DNA分子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直观、形象的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此外,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板书教学,不但可以调整教学节奏,而且可以使学生有思考和理解的时间。如糖酵解代谢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步反应,如果在利用PPT讲解的同时将糖酵解过程的提纲板书在黑板上,这样学生学习和理解记忆起来就比较系统和直观了。由于基础生物化学课程学时少,所以更要凝练重点、精华点,尽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将重点、难点讲清楚、讲透彻,其余的时间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发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主观能动性并调动其积极性。

其次,课件的制作和视频的引入。课件的制作一定要精美,让学生从视觉上觉得赏心悦目,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也是改善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在制作PPT课件时,应使版面设计简洁,背景颜色不要太花哨,同时,要保证文字的正确使用,尽量简练但突出重点,使之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但如果多媒体课件中文字太少,学生无法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理解;文字过多,可能会使学生疲于做笔记,无法跟上授课节奏,从而影响授课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对课件中文字、图片、视频所占的比例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动画、视频更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生物化学课件时尽量减少大篇幅的文字内容,多增加图片和视频等直观、易理解的内容,使学生对抽象的概念可以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 DNA复制时滞后链的合成方式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如果播放相关视频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具有直接的认识,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了解和把握。

最后,在教学过程引入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学科进展。生物化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课本知识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基础,但与最新的科研成果有一定的时间差,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并不仅限于书本,他们还希望学到教材以外的很多东西。因此,在教学中要及时穿插学科发展动态及热点话题,开拓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所学知识能跟上时代步伐和需求。如在讲授核酸化学时可以补充生物学的研究热点如小RNA等。此外,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就、发明创造的历史背景及推动学科发展的现实意义,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启迪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4]。比如,在讲解真核细胞的端粒复制时,可以引入获得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三位美国科学家,凭借“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这一成果,解开了人类衰老和罹患癌症等严重疾病的奥秘。学生在了解这一科学界重大事件的同时,一方面加深了对端粒复制机理和机制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会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

2.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生化的主动性,克服畏难心理

2.1激励学生,建立学生的信心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姆斯说过:“人类本性最深处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和尊重。”希望得到尊重和赞美,是人类深处的一种愿望。对学生来说,老师的肯定、表扬和鼓励,是学生产生巨大学习动力的源泉。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批改作业等环节中适时恰当地应用“激励性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进行积极的评价,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5] 。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长处,尤其在生物化学学习过程中,及时地对学生各个方面的细微进步并给予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克服生化学习中经常出现的畏难心理。实践证明,使用激励、赞美性的评价远比批评、指责更加有效。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充分利用课前、课间休息和课后答疑时间与学生交流,也可利用QQ、短信等现代信息传递手段进行交流。充分的交流和恰当的激励会缩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感,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使学生具有“更上一层楼”的信心和力量。

2.2鼓励学生提高自学能力

基础生物化学课程内容繁多,有很多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而学时安排一般又比较少,因此我们强调区分内容,提倡预习与复习,鼓励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明确即将学习的内容和要求,哪些是难点,哪些是重点就会有一个提前的把握,只要心中有数,听课的时候就会集中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有一个很深的感触,上节课的内容下节课再提问时很多同学都会露出茫然的表情,同学们也反映,很多知识点老师一提醒都知道,但就是想不起来。这种情况就是没有进行课后复习的结果,所以要适量的布置课后作业。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一些比较新颖、灵活同时又和课本知识相关的题目感兴趣。比如在学习完整个糖代谢之后,给同学们留了一个作业[6],这是关于柠檬酸合酶提取的例题,题目中假设你是一个刚进实验室的新手,如何提取,题目中设计了很多问题,比如如何选择材料,如何一步步分离纯化所要的目的酶并保持其活性,让学生感觉就像是自己在做实验一样。这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例题,学生不仅要将前面所学的蛋白质、酶以及代谢反应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还要查阅一定的资料才能解决问题,既复习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动手和思维能力。此外,对于生物化学课程而言,很多同学反映虽然掌握了课本知识,但是遇到习题就不知如何下手,因此习题课也不能忽视。所以,在每章内容结束后,我们一般用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将本章重点内容所涉及到的习题进行重点讲解,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巩固所学知识,锻炼他们的思维深度和综合分析能力。同时,就习题讲解过程中学生所暴露出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现在互联网上有很多生物化学的精品课程、视频、动画、图片等,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就把这些网址告诉学生,让学生在课下自学,使学生能够享受到其他高校优质的生物化学教学资源,这对提高他们的生物化学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2.3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生物化学现象

生物化学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等领域,因而,教师教学可以从身边的生物化学说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化学就在身边,并不是只存在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容易使学生对生物化学产生亲切感并消除学习上的畏难心理。如讲授蛋白质的含氮量时,可例举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又如讲解糖代谢的无氧酵解时,可例举剧烈运动时引起肌肉酸痛的原因等。

3.重视实验

生物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没有实验,就没有今天生物化学领域丰硕的理论成果,实验课是生物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所以必须改变传统的只重视理论而忽视实验的教学方法。实验内容除保留经典的验证性实验外,还要适量地增加综合性、探索性的实验。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加强学生的动手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师要从思想上要重视理论教学,不能把课堂教学当成是一种任务,认为上完一堂课,就完成一件任务,要从心底真正的热爱教学、热爱学生,要不断地学习、研究、思考和总结,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克服教与学的难关,提高教学水平,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有知识、有素质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春洋.关于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医药教育, 2010, 17(18):115-116.

[2]李小琼,詹剑.医学生物化学教学的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10,12(7):694-695.

[3]刘永红.浅谈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和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6,6:118-119.

[4]孔璐,孔林,于培兰等.联系诺贝尔奖进行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的体会[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1-122.

[5]李科友,朱海兰. “激励性评价”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中国林业教育,2011,29(3):41-42.

[6]Nelson DL, Cox MM. 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5th. P111

上一篇:创造性解决物理问题 培养学生探索研究的习惯 下一篇:乌市青少年足球教练员心理训练的现状与对策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