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羽毛球初学者多球训练方法的探究

时间:2022-08-28 04:37:39

对羽毛球初学者多球训练方法的探究

摘 要:羽毛球初学者受到羽毛球魅力的影响,把羽毛球作为自己的业余健身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参与,水平没得到提高,便产生很多的困惑。羽毛球教学中的多球训练有助于初学者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改进技术动作,增加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

关键词:初学者;多球训练;羽毛球

羽毛球教学中的多球训练法是指教师(或教练员)按照一定的训练要求,通过连续不断地及较多数量的连续供球,采用不同力量、球速、落点以及不同的技术组合手段,使学生(或队员)进行连续地重复单个或多个技术动作的练习方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武汉超羽非凡羽毛球俱乐部20名羽毛球初学爱好者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根据羽毛球初学者的特点以及这项运动的特点,搜集有关本课题的文献资料。

1.2.2教学实验法。根据多年的训练和代课经验和老师的交流结果,以全场多球训练为主,并进行实验来验证训练方法的可行性。

1.2.3数据统计法。在实验得出原数据的基础上,用excle统计软件和t检测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羽毛球初学者对羽毛球技术困惑的主要体现。大多数羽毛球初学者在打球过后的体会都有一些困惑,比如打球不顺,手感觉被憋住了,导致很多球接不住,声音不干脆,还有就是打后场球发力不够。

2.1.1球感是初学者击球成功率的关键。所谓“球感”,是指运动员对球在空中的轨迹、弧度、角度、形态和时间的快慢,即在运动中对打球的感觉,也就是对球控制能力的感觉。

2.1.2挥拍发力的主要体现。通过对羽毛球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挥拍发力主要表现在三方面,握拍的正确与否,挥拍速度,击球点是否正确。

2.2羽毛球多球训练方法的设计。结合羽毛球的特点和上文对羽毛球多球训练方法的研究,本研究设计了以原地击球向移动击球逐渐过度的训练方法。

实验时间:在十周二十个学时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

实验测试:实验前对两组初学者进行科学合理分组,在科学完全训练任务后,检验两组学习效果。

2.2.1原地进行多球练习方法。实验组在多球训练中的各个阶段,练习高、挑、吊、杀技术直线和斜线。将初学者分为五组,两人一组,一人捡球,一个人打球,这充分利用场资源,由专业教练员发定点球和不定点球,分别在不同的场地上进行练习,主教练更容易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便于对练习者进行指导。

对于在训练中自己打的球要根据落点进行反思,自己体会发力和拍面的角度。对于每一组球应该有明确目的,知道自己想要达到的效果,如有不明白的及时请教教练帮助。

2.2.2移动中击球练习方法。在移动中打球要注意节奏感,通过多球练习、半场练习等方式强化羽毛球教学中的节奏感训练,对于初学者和羽毛球爱好者的教学中主要应注意加强节奏感在步法上的连贯性,击球后的回动以及找准击球点上的训练。

2.3教学效果的检验及分析

2.3.1羽毛球高远球,挑球落点结果的分析。检验方法为对两组初学者进行简单的高远球和挑球测试,每个人挑球20个,击高远球20个,安排同一教练员进行喂球,尽量把握喂球准确性和稳定性,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数据统计,然后将两组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

根据实验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比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通过多球训练后,实验组在击球界内落点的总个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对于击球的稳定性有明显的提高,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这不仅提高了初学者的击球稳定性,还增强了初学者的信心。多球训练方法明显比传统的单球训练方法好在初学阶段。

2.3.2教学后单局比赛情况分析。检验方法采取比赛十一分制,测试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随机抽选进行测试。

表:教学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赛情况分析

检验显示见表:经过不同的方法训练后,实验组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教学前无差异转变为教学后差异显著。初步证实实验组整体训练方法效果优于对照组。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通过多球训练方法的训练,实验组中十名初学者击球成功率和球感有显著的提高,击球到位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

3.1.2初学者在多球训练中,不仅能准确掌握动作还能使自己体能得到明显提高。

3.1.3正确认识,合理运用多球训练训练的重要性,让初学者了解多球训练在初学阶段的重要性。

3.2建议

3.2.1要想提高羽毛球的技术水平,基本功很重要,球感很重要,熟练的动作和技巧需要大量重复的训练才能达到孰能生巧,击球成功率会大大的提高。

3.2.2教练员要考虑到初学者的身体素质,年龄,性别,因人而异,要控制好供球速度,供球弧度,训练时间与休息时间,循序渐进。

3.2.4在初学阶段,应加大多球训练的频率,对练习者技术掌握和身体素质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文,李裕和.羽毛球多球训练的生化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2] 黄绮莉,罗世明.羽毛球多球训练初探[J].体育科技,2009年第03期

[3] 潘莉.羽毛球多球训练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02期

[4] 周建伟,潘雯雯,戴美仙.羽毛球多球训练对提高身体机能能力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5年第03期

上一篇: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重症肌无力的围手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