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从导入开始

时间:2022-08-28 03:59:10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这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一个精心设计的导入往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状态,为学生营造出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和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激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主观意愿,使学生的学习与思维进入最佳状态,提高学生的无意记忆,从而取得高效的教学效果。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提出:“在课堂的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特级教师黄爱华也提出:“一堂课的导入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它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师教学风格的光华。”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设计好导入环节,在上课伊始就要有效地吸引学生的眼球,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出教学内容,顺利地进入新课的讲授。

一、精心设问导入,以疑激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尤其是初中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通过设置与所要讲授的内容有关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使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产生参与学习的主观意愿,充分调动非智力因素来主动学习,以解释心中的疑问。如在学习《元朝的统治》中“文天祥抗元”这一内容时,我提问: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反映哪位历史人物的什么气节呢?学生回答道:“这是文天祥被俘后所写的,表现了诗人坚贞不屈的品格和崇高的气节。”然后,我引导学生思考:“文天祥在与元斗争中所表现出的不屈的品格与崇高的气节,能不能因此而否定元统一战争呢?”这一问题并不局限于让学生简单地记忆书本知识,而是具有一定的探索性与深度,利于学生辩证地看待元朝统一战争。这样的问题将学生的学习引向了深层次的认知,激起了学生强烈参与意识与讨论意识,学生会积极地参与到此课的学习中来,并积极运用历史辩证思维来看待问题,既看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对江南经济的破坏,又要认识到元朝统一在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二、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学生的认知过程是由已知到未知再到已知的过程。历史知识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各知识点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在学习时,我们要结合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特点与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以复习旧知来导入新知,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以旧知为基础和铺垫,将旧知进行延伸与扩展,从而引出新知。这样既可以巩固学生前面所学的知识,同时又实现了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利于学生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如在学习《楚汉战争》一课时,我围绕“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这个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入手让学生展开复习,对秦始皇的功过展开论述。秦一统六国,结束了战乱局面,集中政权,修筑长城,抵御外侮,还统一了文字、度量衡与货币等,有着巨大的历史功绩。为什么如此强大的秦王朝却只有两代,只存在短短的十几年就灭亡了呢?是什么导致秦的灭亡,秦又是怎样灭亡的呢?这样就自然地引入了楚汉战争的讲述。将新授知识与学过的知识相联系来导入学习,加强了各章节知识点间的联系,避免了直接讲解新课过于突兀,而且割裂了知识间的联系的情况。初中生尚处于认知活动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的学习仍需要教师的指导。采用复习导入能更好地体现历史学科知识的完整性与连贯性,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历史知识。

三、运用多媒体导入,诱发兴趣

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手段更灵活,教学氛围更生动。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声有色、有图有像的教学情境,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可以激起学生对历史学习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用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来传递信息;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记效果;可以突破时间的限制,将久远的历史史实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化解教学难点,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激起学生对历史的强烈学习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态投入学习。如学习《灿烂的青铜文化》这一内容时,我从网上收集了各式各样的青铜器的图片,并制作成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然后课上播放给学生,让学生对青铜文化的辉煌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产生更深层次的见解与认知,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故事导入,寓教于乐

初中生对故事情有独钟。历史上下五千年,其中有着许多的神话、故事、传说。在教学中,我们要发挥历史学科的特点,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运用故事来导入新课,就能把学生无意识的注意转为有意识的注意,将枯燥抽象的知识讲授寓于充满趣味的故事情景中,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就能让学生在听故事的愉悦活动中学习知识,对当时经济、政治、人文等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学习《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这一课时,我为学生讲述了“陈桥兵变”的故事来引入北宋的建立。又如,学习《人类历史的起源》时,我讲述了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这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趣味性,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热情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导入的方法有许多,上面只是讲了其中的几种,除此之外还有:1.直接导入。即开宗明义,不用其他繁琐的环节,而是直接进入新课的讲授,其优势在于直奔主题,重点突出,不足在于单调枯燥,学生刚由课下娱乐时间直接进入学习,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应慎重选用。2.成语导入。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的成语典故,这些成语学生较为熟悉,如围魏救赵、卧薪尝胆、四面楚歌等,我们以此导入,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3.影视导入。许多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与电影,我们可以截取部分让学生观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教师可截取电影《林则徐》的片断让学生观看。但是要注意的是电视剧并不等于史实,要注重甄别。

总之,在设计导入时不要局限于某一种,而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科学选择。只要是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就可以大胆引用,以富有趣味性与艺术性的导入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才能把历史课上活,才能使历史课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课,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从而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责编 张翼翔)

上一篇:谈谈中学物理电化教学的实际现状 下一篇:打造开放而有活力的初中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