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8-28 03:49:53

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多属于心衰晚期表现,为重度或中重度心衰[1]。难治性心衰是内科常见危重症之一,又称顽固性心衰。临床表现复杂,各器官功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及各种心律失常,发生猝死、洋地黄中毒等,病死率高。我科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应用小剂量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顽固性心衰44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难治性心衰患者88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42例,男女之比为1.09:1,年龄31~81岁,平均年龄(53.3±6.5)岁。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31~79岁,平均年龄(51.8±5.3)岁,其中高血压心脏病9例,风湿性心脏病11例,扩张型心肌病5例,冠心病6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0例。对照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34~81岁,平均年龄(56.7±7.2)岁,其中高血压心脏病7例,风湿性心脏病10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冠心病8例,先天性心脏病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1例。88例患者依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分级(NYHA分级):心功能Ⅲ级52例,Ⅳ级3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疾病构成、临床症状、病程及心功能分级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即卧床休息、营养心肌、吸氧、饮食限制、低盐饮食、去除病因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ACEI类药、利尿剂、洋地黄类药物、控制感染等综合治疗,同时给予极化液(即10%的葡萄糖500ml+10%的氯化钾10ml+10单位胰岛素进行混合)静滴治疗,1次/天。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即卧床休息、营养心肌、吸氧、饮食限制、低盐饮食、去除病因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ACEI类药、利尿剂、洋地黄类药物等综合治疗。)上再给予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多巴胺剂量2~5μg/(kg.min),多巴酚丁胺剂量为5~10μg/(kg.min),根据患者血压、心率及耐受情况,随时调整输液速度,使患者血压不低于90/60mmHg,利用输液泵持续静滴,连续治疗3~5d后进行疗效评价。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射血分数等变化情况进行比较。

1.3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③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检查(包括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心输出量等),并记录两组患者血压、心率等的变化情况。

1.4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心衰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心输出量有明显改善,心功能改善П级或以上;有效:心衰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心输出量有所改善,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心衰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或死亡,心功能分级未改善。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治疗显效8例,有效17例;观察组治疗显效23例,有效19例;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注:治疗有效率=[(显效数+有效数)/总病例数]x100%。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共2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0%;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共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18%;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症状。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率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变化、心率、血压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射血分数、左室心输出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左室射血分数、心率、血压、左室心输出量均好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难治性心力衰竭是内科心血管病之一,常见于终末期严重心脏病患者,患者具有病情危重、预后较差、死亡率高等特点,使得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据有关报道显示,我国2003年心力衰竭患病率达0.9%,近年来发病率及病死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2]。该类患者的治疗原则是减轻心脏负荷,加强心肌收缩力,治疗病因及消除诱因。临床上常用的常规治疗方法,使患者治疗效果欠佳,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心功能改善不明显。

我们知道多巴胺为一种内源性儿茶酚胺,可直接作用于心脏的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和间接通过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来加强心机收缩性。对于心衰的患者而言,多巴胺2∽6ng・kg-1・min-1,可以使心脏指数提高26%。对于顽固性心衰患者,多巴胺宜从0.5~1.0ng・kg-1・min-1的小剂量开始,必须小心调整剂量,防止过强的正性肌力作用、心动过速和外周阻力的增加[3]。同时多巴胺对心机有正性应力作用,增加心搏量,使心排出量增加,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量,一定程度上改善心功能,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有明显治疗效果。

多巴酚丁胺是拟交感类正性肌力药,可选择性地与心机β肾上腺受体相结合而激活腺苷酸环化酸,使细胞内ATP转化为cAMP,促使Ca2+进入细胞内,从而增加心机收缩力,改善心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多巴酚丁胺主要作用β1受体,对心率、肾血管、心肌耗氧量等作用不明显,但对心肌产生正性肌力作用比多巴胺强,增强心肌收缩,增加每博量,使心排血量增加,同时能降低外周血管的阻力,降低心室充盈压,增加肾血流量及尿量[4]。多巴酚丁胺在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并使主动脉平均压不变的情况下,能增加心排血量和心脏指数[5]。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能有效抗心力衰竭[6]。

有研究也证实合理的对两药物进行联合使用则能有效的发挥协同作用,使其功效增强,同时还能有效避免单独用药引起的心率加快、左室后负荷增加等现象发生,且不良反应少[2]。本研究表明,联合应用小剂量的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顽固性心衰,具有降低患者心率,有效改善心功能,升高动脉血压和射血分数,使心输出量增加,临床效果满意,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9.

[2]范萍,邱湘.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硝普钠联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30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1,4(5A):41-42.

[3]陈浪,硝普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钾镁合剂联合磷酸肌酸在重症心衰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1(18):5-6.

[4]黄琼霞,邓玉芳,何莉衍.氨溴索、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3):121-122.

[5]王林杰,石彩霞。硝普钠、多巴胺钾镁合剂治疗顽固性心衰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上旬刊,2009,22(11):2500-2501.

[6]肖震。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联合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61-62.编辑/王海静

上一篇: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社区护理研究 下一篇: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