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订货周期的零售商最优订货策略研究

时间:2022-08-28 01:59:03

不同订货周期的零售商最优订货策略研究

[摘 要] 企业联盟是企业间“合作-创新”的一种组织创新。企业加盟后能够获得新的竞争优势。但是,和其他组织形式相比,企业联盟并不具有绝对的优势。在不同的条件之下,企业会选择最适合它的行动方式。为了保证企业联盟能够顺利组建并运行,各成员在参加联盟后所获得的收益要超过它因参加联盟所发生的费用。

[关键词] 联盟;合作;shapley指数;核心

[中图分类号] F27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7)09-0065-04

经济学家波特在其《竞争优势》中指出,现代市场竞争应改变过去那种竞争即你死我活的斗争观念,重新建立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观念,他甚至指出,未来企业的竞争优势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合作。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单靠自身的力量来维持长久的竞争优势已非常困难。企业联盟是“企业之间达成的既超出正常交易,又达不到合并程度的长期协议”,通常是指由两个以上的企业实体,为了达到诸如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互担、要素双向流动的松散型网络组织,它是介于独立的企业和市场交易关系之间的一种组织形态。

企业组成联盟会获得单个企业行动时所得不到的收益,但是也会导致额外的成本。零售商组成联盟,委托盟主进行合作订货是一种常见的合作模式,可以带来由单个零售商订货所得不到的收益。但是,由于单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最优订货周期,如果组成联盟,必然会按照一个统一的订货周期来订货。如果某个零售商偏离了自己的最优订货周期,可能会导致额外的成本增加。作为一个理性的零售商来说,只有当参加联盟后,所得到的收益超过参加联盟后增加的成本,它才愿意留在联盟内。

如何设计有效的机制来使供应链中的企业能更好地进行合作是当前供应链研究的热点之一,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已有了大量的研究成果:Pasternack,B.A(1985),DonohueK.(1996),Ernst,R.Morris Cohen.(1992),Mose,M.Sridhar,Seshadri.(2000),TsayA.(1999),NarayananV.Ananth Ranan.(1997),Kouvelis,P.G,Gutierrez.(1997),Cachon,G. Martin,Larieviere.(1997),Lee,H.L. Seunjin Whang.(1999)。

笔者主要研究了市场上存在n个有不同订货周期的零售商和一个供应商,零售商为了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如何在以下三种策略中作出选择的问题:(1)在EOQ模式下确定自己的最优订货周期和订货量;(2)主动偏离EOQ模式;(3)加盟后按照“盟主”零售商的最优订货周期来订货,被动偏离EOQ模式。在不同的市场情况下,一个理性的零售商将会选择一个使自己收益最大的策略。

一、不同订货周期的零售商在EOQ模式下订货的模型

假设市场上有n个零售商(1,…,n),上游只存在一个供应商,供应商根据各个零售商分别的订货量来决定是否给予折扣,设供应商的折扣政策如图1所示:

二、不同订货周期的零售商主动偏离自身EOQ模式的模型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当零售商单独按照自身的EOQ模式来订货,将不能享受到价格折扣的好处。作为一个理性的零售商,它有可能会主动偏离自身EOQ模式,延长自身的订货周期,加大每次的订货批量,使自己能够获得价格折扣。但零售商偏离了EOQ模式,必然会导致平均成本上升。

不妨设零售商延长自己的订货周期为?壮′,显然?壮′i≥Ti。另一方面,零售商必然会延长订货周期到能够获得价格折扣,不然这样的延长订货周期是没有意义的。不失一般性,我们可以比较平均每天增加的收益。故延长订货周期后,平均每天增加的收益表示为:

四、结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单凭企业自身的力量很难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迫于强大的竞争压力,开始对竞争关系进行战略性的调整,纷纷从对立竞争走向大规模的合作竞争;其中合作竞争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就是建立企业战略联盟。战略联盟作为企业组织关系中的制度创新,已成为现代企业强化其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被誉为“20世纪2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组织创新”。

企业联盟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诚然能带来单个企业运作所不能得到的好处。但是,和其他组织形式一样,也有适合于采取企业联盟的条件。不加分析自身的特点和市场的情况,而盲目加入企业联盟将会得不偿失。

我们分析了适合于零售商的三个不同的订货模型,理性的零售商将根据不同条件,作出自己的最优选择。考虑到供应商不同的折扣政策,多个供应商或者存在多个可以成为“盟主”零售商时将有不同的结论,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陈小悦译.北京:中信出版社,1997.

[2]刘德铭,黄振高.对策论及其应用[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

[3]Pasternack,B.A. Optimal pricing and return policies for perishable commodities[J].Marketing Science,(1985),4(2):166-176.

[4]Donohue,K. Supply contracts and fashion goods: optimizing channel profit[J].The Wharton School,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PA,(1996).

[5]Ernst,R.Morris Cohen. Analysis of coordinated alternatives in an manufacturer/dealer inventory system under stochastic demand[J].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Journal,(1992),1(3):254-268.

[6]Mose,M.Sridhar,Seshadri.Policy mechanisms for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J].IIE Transaction in Operations Engineering,(2000),32(3):245-262.

[7]Tsay,A. The quantity flexibility contract and supplier-customer incentives[J].ManagementScience,(1999),45(10).

[8]Narayanan,V.Ananth,Ranan.Contracting for inventory in a distribution channel with stochastic demand and substitute products[J].Working paper,Harvard Business School,(1997).

[9]Kouvelis,P.G,Gutierrez. The newsvendor problem in a global market: optimal centralized and decentralized control policies for two-market stochastic inventory systems[J].Management Science,(1997),43(5):571-585.

[10]Cachon,G. Martin,Larieviere. Contracting to assure supply or what did the supplier know and when did he know it?[J].The Fuqua School of Business,Duke University,Durham,NC.(1997).

[11]Lee,H.L. Seunjin Whang. Decentralized multi-echelon supply chains: incentive and information[J].Management Science,(1999),45(5):633-64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基于国内支持框架下的农业风险管理体系研究 下一篇:矿产资源市场权力不对称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