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隐秘的健康隐患

时间:2022-08-28 01:53:42

黄曲霉毒素:隐秘的健康隐患

近来一系列的新闻报道中,牛奶、花生油、坚果纷纷检测出黄曲霉素超标,黄曲霉毒素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为何食品经常受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又有哪些注意的地方呢?

黄曲霉毒素,毒性多大?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寄生曲霉以及特曲霉等真菌的代谢产物,跟青霉素有些类似,目前已发现20余种。黄曲霉毒素在紫外线照射下能产生荧光,根据荧光颜色不同,将其分为B族和G族两大类以及另外两种代谢产物M1、M2。当粮食未能及时晒干及储藏不当时,往往容易被黄曲霉或寄生曲霉污染而产生此类毒素。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当哺乳动物吃了受污染的饲料,就会代谢出M1和M2两种产物。

早在1993年黄曲霉毒素就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B1是最危险的致癌物,经常在玉米、花生、棉花种子,一些干果中检测到。

黄曲霉毒素Bl的半数致死量为0.36毫克/公斤体重,属特剧毒的毒物范围(它的毒性比氰化钾大10倍比砒霜大68倍)。它引起人的中毒主要是损害肝脏,发生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临床表现有胃部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及肝区触痛、黄疸等,严重者出现水肿昏迷,以至抽搐而死。

黄曲霉毒素的主要污染源

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粮油食品、动植物食品等,如花生、玉米、大米、小麦、豆类、坚果类、肉类、乳及乳制品、水产品等均有黄曲霉毒素污染。其中以花生和玉米污染最严重。一般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出率比较高。在中国,产生黄曲霉毒素的产毒菌种主要为黄曲霉。1980年测定了从17个省粮食中分离的黄曲霉1660株,广西地区的产毒黄曲霉最多检出率为58%。总的分布情况为:华中、华南、华北产毒株多,产毒量也大;东北、西北地区较少。

许多人都知道粮食收割之后受潮长霉会产生黄曲霉毒素。其实,黄曲霉毒素在农作物正常的生长期中就可以形成。比如玉米,土壤中的黄曲霉“种子”会在玉米棒中“萌发”。如果那段时间湿润而且高温,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就会明显升高。

此外,种植太密、野草太多、氮肥不足、虫等因素,也有利于黄曲霉毒素的形成。所以黄曲霉毒素在农产品中几乎无法避免,不想饿死的人类也只好无奈地吃下一些。世界各国,都只能设定一个“限量标准”。不超过那个标准,危害就小到可以忽略了。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用ppb为单位,1ppb相当于1吨粮食中含有1毫克。中国的现行标准是花生中不超过20ppb。

远离黄曲霉毒素,注意6点

1购买花生、大米、玉米、坚果这些容易滋生黄曲霉菌的食物要注意,尽可能选择预包装食品,并注意检查包装的完整性。开口后尽快食用,如果遇到食物发霉,就算有轻微霉味也要坚决扔掉。因为在粮食发生肉眼可见的霉变之前,其中的黄曲霉毒素也可能达到危险的含量。

2北方地区冬天有吃酸菜的习惯,尤其是一些家庭喜欢自己腌酸菜,在腌制酸菜过程中,酸菜液面上层的白醭,也含有大量的黄曲霉毒素,需要我们的注意,捞洗操作的时候要格外小心。

3去年有部分省份爆出食用油,尤其是花生油里面黄曲霉素超标,其实只要挑选正规厂家的精炼花生油,这种问题一般就能够避免。大部分黄曲霉超标原因在于,压榨出的油中会带入一些残渣,而残渣中的含量非常高。如果经过两步精炼,油中的黄曲霉毒素基本上会被除去。按照工业加工的流程,浸取出来的“粗油”要经过几步精炼。经过了第一步精炼,B1含量降到了10ppb,已经达到食用标准。再经过第二步精炼,含量就低于1ppb,可以忽略了。然而久置的植物油可能有少量黄曲霉毒素,因此,不要囤油,不要生吃烹调油。炒菜时将油加热到锅边冒出微烟,加入少许食盐烧至沸腾,盐中的碘化物能去除黄曲霉毒素的部分毒性。

4多项研究成果显示,青菜中的叶绿素等物质能有效降低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并减少人体对黄曲霉毒素的吸收,将已经摄入到人体的黄曲霉毒素的危害降到最低。研究人员指出,菠菜、西兰花、卷心菜等青菜中富含叶绿素和叶绿酸。平时多喝一些绿茶也可以减少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并且要注意合理饮食,减少肉类蛋白的摄入可以减轻黄曲霉毒素导致肝癌的风险。

5平时存放粮油和其他食品时必须保持低温、通风、干燥、避免阳光直射,不用塑料袋装食品,尽可能不囤积食品,注意食品的保存期,以防止食物霉变。

6用水洗一下花生米,黄曲霉毒素的去毒率可达80%,用油炒或干炒可以将黄曲霉毒素部分破坏掉,加食盐炒或煮去毒效果更好。大米中黄曲霉毒素主要分布于米粒表层,淘米时用手搓洗三四遍可除去80%的黄曲霉毒素。

上一篇:如何拥有美丽的鼻子 下一篇:别忽视不典型症状的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