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频繁正回购警示市场

时间:2022-08-28 01:14:55

央行频繁正回购警示市场

杨柯帅

之前,机构普遍认为2013年流动性可能进一步宽松,市场上通胀的预期也正在升温,央行的此番动作无疑是当头一棒,让大家的普遍预期成为一种争议。

2013年春节后的第一周,经济界不少人士都把目光转向了央行连续推出的两次正回购操作。其中2月19日进行了300亿元28天正回购,21日则分别进行了100亿元28天和91天正回购。同时当周共计有8600亿元天量逆回购到期,央行暂停逆回购,使得银行间资金的回笼幅度将会较此前预期更大。共计将达910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央行此举在业内如同投下了重磅炸弹,一时间各路人马纷纷解读。渣打银行研究报告指出,公开市场操作这一转变并不代表货币政策从紧,此举只是平衡此前过度宽松的流动环境;中金公司、平安证券等机构则预计货币政策从中性偏松向中性转变的可能性有所增加。

先前,由于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宏观货币政策上,强调“要适当扩大社会融资规模,保持贷款的适度增加,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不少机构认为,在世界主要国家央行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下,中国要保持经济增长的持续和融资体制的多元化,2013年的货币政策很可能依然会保持稳中偏松。

事实上,正是由于先前机构普遍认为2013年流动性可能进一步宽松,市场上通胀的预期也正在升温,央行的此番动作无疑是当头一棒,让大家的普遍预期成为一种争议,实质上本次正回购重启是央行综合考虑新增外汇占款、节后现金回流、财政存款变化等因素,对资金供给形势进行重新判断后的行为。同时,在笔者看来。央行就是要达到这种四两拨千斤的目的,击破市场的普遍预期,让货币政策真正成为一种有“张”有“弛”的政策工具,避免普遍预期所带来的不利后果。

从理论角度,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具有理性预期能力的经济人凭借所有可能获取的信息,预测与经济运行有关的政策措施,从而有针对性地改变策略,最终导致政策失效。因此,他们主张,南于可预期的通货膨胀政策是失效的,不确定的通货膨胀政策才会对经济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从实践来看,目前国内经济面临着两难困境。央行在2月的一份月度政策报告中认为,随着经济复苏力度增强,避免前几年出现的CPI指数的疯狂,控制通货膨胀已经成为首要问题;同时,为了防止房地产价格的进一步大幅上涨,国务院2月份又出台了“国五条”,成为十后首个系统性楼市调控政策,房地产价格能否得到控制,对于民生和本届政府的声誉,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在全球主要发达国家采取量化货币政策的推动下,外部环境是否能够改善,也成为一种疑问,特别是在目前外汇占款比例较大的情况下,欧美经济的疲弱以及欧债危机的持续发酵,使得资金回流本土避险的需求大增,避免外汇占款成为扰动全年的不确定因素也成为重要目标。

为了配合这些目标的实现,对流动性进行控制,就成为货币政策主导者的一种必然选择。但我们又不得不看到,2013年总体的宏观目标还是体现在“稳增长”方面,在政府换届之年,如何保证经济健康、稳定的增长,做好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政策制定者不得不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稳增长需要稳投资。而投资就必然需要大量的流动性,同时在现有财政制度下,各地的投资都是具有一定的冲动性。于是,控制通胀和维持流动性就成为一种两难困境,这种困境也考验着政策决策者的智慧。

事实上,从政策决策者来看,对货币政策的实施采取相机决策机制可能会是应对当前这种困境的一种最优选择。货币政策应完全根据市场的需要来进行调节,保证货币政策“张”“弛”有度。有效突破同有预期的束缚,实现对市场的有效调控。因此,相信央行会以此为契机,在后续的政策实施上会更加重视实际,从遵从经济规律角度出发,出台和执行货币政策。避免不当的人为因素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干扰。

上一篇:鄂尔多斯:失灵的煤计划 下一篇:浅析自动收集排放酚水装置的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