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等院校定位企业技术论文

时间:2022-08-27 10:03:17

中高等院校定位企业技术论文

一、黑龙江省中高等院校定位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一是企业内部创新体系初具规模。目前,全省近半数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技术中心,有些大型企业还设有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2年,大中型企业研究开发人员数达到了4.17万人,占员工总数的3.85%,研发经费达到了72.85亿元,约占产品销售收人的1.0%o。

二是校企合作日益加深。至2012年底,全省规模以上企业与国内外100多所大学和200多个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哈电集团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哈飞集团和哈电机厂与哈尔滨理工大学、哈汽轮机厂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等组建产业技术联盟实现了重大突破。

三是产生了一定数量的创新成果。依托老工业基地的雄厚基础,我省企业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有相当一部分在国内乃至国际居领先地位或先进水平,为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大庆油田采油技术、哈电站集团高等级超临界锅炉等都可跻身世界先进水平。在三峡工程、神舟飞船等国家实施的许多重大工程项目中都有我省的技术成果与产品。

二、黑龙江省高等院校情况

黑龙江省共拥有高等院校78所,年培养毕业生近30万人。近年来,我省加强了高校的重点实验室、大学科技园等平台建设,初步形成了具有我省高校特色的开放性、综合性的知识创新体系。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是我省高校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大学农业微生物工程技术中心、哈尔滨理工大学志阳汽车电子研发中心已为合作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部级大学科技园,已经吸引了相当数量的人孵企业,新产品开发数量逐年上升,年产值超10亿元。近年来我省高等院校基础研究水平、知识原创能力、高技术研究开发能力稳步提高,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产生出一批高水平的技术创新成果。无论是承担国家973计划、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高水平项目数量,还是出版科技专著与学术论文数量均逐年上升。

三、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对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支撑情况

如前所述,黑龙江省是国家老工业基地,也是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及农产品生产基地,拥有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具有良好的资源与环境条件。我省拥有一批研究型的有实力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已建成一批部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和一些产业科技园,拥有一定的技术创新基础条件。但是,由于高等院校在我省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定位不清,高等院校对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不明,高等院校对技术创新体系融人性差等原因,我省丰富的高校科技资源并未被企业充分利用。中国科技发展研究研究小组成果显示,2012年,我省人均国际数量位居全国第2,高等院校数量、科技人才数量也一直位居全国中上游。但知识创造能力排名却由2011年的14位跌到了全国第18位,知识获取能力位于第12位,创新绩效更是排到了全国第27位,各项指标均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众多资料表明,黑龙江省技术创新能力不仅落后于上海、北京等发达地区,对比同样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辽宁也有一定的差距。我省高等院校如何融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问题,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四、黑龙江省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中高等院校定位

1.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提供人才支撑

黑龙江省要加快发展,急需眼界开阔、思维超前的领导人才;急需敢闯市场、善闯市场的经营管理者;急需既能创新、又能创业的专业技术带头人;急需熟悉金融业务、熟悉资本运作的专门人才;急需技术熟练、精湛、素质高的劳动者。为黑龙江省振兴老工业基地中重点建设的装备制造、石化、能源、食品、医药和林产品加工六大基地广揽人才已成为当前的急切任务。就科技人才而言,黑龙江省企业不仅缺乏高素质的科研人员,而且高级技工现有人员也不能适应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需要。发达国家的高级技工占技工总量的40%以上,而我国只占3.5%,黑龙江省虽高于全国,也只占7%。有好的设计,缺乏好的工艺,有好的工艺,又缺乏能工巧匠,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短缺已经制约了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如齐齐哈尔一家国有企业近几年引进大批数控机床后,急需大量数控机床操作员,虽有不少企业技术骨干应聘,但应聘者全都不适应岗位职能要求,竟没有一名合格的。省内一些企业由于缺乏熟练技术工人,出现产品有订单,生产缺技工的尴尬局面。

2.辅助企业完成创新能力转化

企业创新能力是指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能力。黑龙江省高等院校为企业提供了一定科技资源优势,但科技资源优势并不等于创新优势,也不等于创新能力。黑龙江省的问题主要是科技优势较强,而创新能力较弱。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企业技术创新虽然有了较大的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与东南沿海地区及发达国家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黑龙江省经济腾飞,必然需要创新能力来支撑,而校企合作恰恰是创新能力转化的关键一环。随着我国科技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我省科技人员必须增强市场意识,高等院校也必须加强开发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一切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紧紧围绕创新能力转化密切进行官、产、学、研、金、介合作,促使科研模式逐步由主要依靠政府拨款的封闭性模式转向以开放性、市场化和政府拨款相结合的模式。

3.满足企业知识增长需求

当今知识经济的出现和未来的发展,必将空前地推动和加快产业升级,这将从本质上改变传统产业结构格局,知识密集型产业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这种变化趋势,为我省产业结构变革展示出新的方向。今后,经知识化改造的一、二、三次产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由此可见,知识的产业化和产业的知识化将是知识经济条件下我省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因此,在黑龙江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对知识增长需求十分迫切。知识增加是通过知识创造能力,即不断提出新知识的能力而增加的,知识的增加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在大多数情况下,技术创新来自于一个创新的思想、发明或科技的突破。作为技术创新体系的知识源、技术源和人才源,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是知识创新的主体,其知识创造活动是重要创新来源。黑龙江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完善,要充分发挥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作用,通过它们的科研活动,创造更多的知识,申报更多的专利,为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五、黑龙江高等院校融入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对策

1.面向企业人才需求,解决人才结构性矛盾

针对我省企业高水平科研人才匮乏,吸引人才困难问题,可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鼓励高等院校中高水平科研工作者到企业兼职,为其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以及团队支持,鼓励其围绕企业需求进行科研工作。同时,高等院校可针对企业中高层技术人员进行定向培训,打造企业高水平科研团队,促进企业科研人员科研水平的快速提升。为提高我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我省高等院校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老工业基地振兴,瞄准产业发展重点,集中科技优势力量,尽快建立起一支以高校为主、企业参加的精干、高水平的产学研创新队伍;建立起一支具有国内一流的校企合作科技创新基地和具有明显优势与行业特色的创新团队,培养一批企业急需的科技人才。针对我省人才产业、地区分布不合理、技术工人缺乏等结构性矛盾,我省必须统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优化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等主要区域中心城市的高等学校区域布局,建立多功能并形成各自发展重点的大学园区。高等院校必须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定位,调整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新增专业重点向我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建设急需的专业倾斜。加强高等学校与行业、企业的人才培养合作,实施新型工业化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中、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快发展适应我省产业结构、农业产业化和发展第三产业需要的专业,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与成人教育体系,形成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为主的终身教育网络。

2.面向企业技术需求,全面开展产学研合作

我省应加强和完善大学科技园科技孵化功能及其支撑和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大学科技园和高校科技产业发展计划。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计划。要在科技中介组织企业法人转制基础上,积极构建两个平台:一是构建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研究平台,加强我省重点发展领域的研究与开发。以部级、省级重点实验室,重点社科研究基地和校企共建研发中心为骨干,整合有关高校科研实验室,按照我省振兴老工业基地所确定的重点发展产业、行业和领域,单独或与企业共同建立专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确定科研主攻方向。二是构建高校科技研发与转化的平台,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和科技产业发展。在省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统筹下,将高校与相关企业通过科技与人才供求联系起来,促进校企之间的对接与合作。建立高校科技人才、成果信息资源库,建立企业科技需求信息库,推进项目对接和科技合作。鼓励与支持高校建立科技孵化器,联合企业共建研发基地、实验室,共同开展科技开发工作。整合大学科技园的科技资源,发挥和完善科技园的孵化器功能和成果产业化功能。以培育新产品、新技术和科技企业为主旨,优先吸纳有利于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我省重点发展行业的科技人才和企业人园创业。

3.面向企业知识需求,促进知识传播共享

首先要加强高校自身建设,增加知识储备。加大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力度。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培养和汇聚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学术大师,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带动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加快制定和完善黑龙江省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包括“龙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培养计划”、“龙江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龙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营造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努力构建吸引、培养和用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支持体系。探索人才组织模式,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凝聚学术队伍,以特聘教授为核心建设创新团队,紧密结合关键领域的前沿学科研究和国家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促进学科综合,开发配置人才资源,使之成为我省重要的研究创新基地和研究主力军,为我省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要搭建校企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继续加强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络建设,完善协作保障制度和共享运行机制。集成整合相关部门、行业长期积累的科学研究、测试、监测等基础数据资源和全省科技计划项目的数据,建成并运行一批对我省科技创新有重大影响的主体科技基础数据库。加强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专利、工艺、标准、科技报告与科技图书、科技期刊等文献资源库的建设,实现印刷版和电子版、网络版资源互补,促进与国内外科技文献资源的汇交、融合及共享。

作者:赵忠伟 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上一篇: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创意论文 下一篇:高校与企业文化创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