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只恐龙

时间:2022-08-27 09:47:05

作为一个讲究“中庸”之道的中国人,还出产自中原河南,在我去乡离家的前22年中,“中”在日常用词中的使用率绝对排列前5名。“中”在河南话有“好”“可以”“行”“能干”……的意思,估计您看出来了,基本上,“中”是一个好字眼儿,说出去谁都高兴,也难怪。国人在官场、在职场、包括在床上,都不太擅长、也磨不开面子直接说“不”,基本上,都比较擅长在背后说“不”,或者直接下刀子。

我在单位混过两年,包括现在,我也一直很费思量。为啥我们常说“中”的时候,想的却是“不”?为啥“中庸”能得到平衡,而或左或右就要犯错?

对“中”的疑惑,也直接影响到我对“中锋”位置的判断。

中国长城的第一个烽火台,是王治郅。1996年奥运会,他19岁,那时他叫“追风少年”,初生牛犊把单涛、巴特尔这些老中锋都压在了板凳上。他的活动范围都在内线,虽然瘦弱,但拼命抢球,拼命补篮,还盖过海军上将的大帽,看着过瘾。不过,两年过后,他的活动范围越来越靠外,三分越来越精准,得分越来越多,但,他在球场上的统治力,似乎有所减弱,最明显的表现是,八一队开始输球了,有些球,即便赢,也赢得艰险。大郅技术没得说,为何他离开内线,不爱背筐单打了,对球队的作用却减弱了呢?

2001年的冬天,我在老旧的长春体育馆,第一次在现场看到了传说中的姚明。那场,是该赛季吉林队主场第一次输球。有一个镜头,至今难忘:姚明在篮下接到传球,顺势左转身劈头盖脸将球扣进篮筐,篮下的薛玉洋(该赛季末被评为最佳新人)已被撞开,悻悻地捡球。姚明狠狠地瞪了防守者一眼――如果是现在,姚明恐怕要张嘴做一个怒吼状。你知道,在老派球员看来,得分后,还怒视防守者,这是对对手的不尊重,也还显得太过“烧包”。更多的老派球员,得分后都会立即收手,低头往回跑,面部表情要么是没有,要么得显得特不好意思。

球输在了姚明身上,123比122,姚明得到37分。他站位很深,少有外线投篮,多是内线强攻,却统治了全场。

克罗地亚教练Petar Skansi(曾率队在1992奥运会得到银牌,库科奇即是他的弟子)曾在国际篮联《助攻》杂志写过一篇文章“如何打造一支攻守平衡的球队”。他在“组队”这个环节,对中锋的要求是――中锋应当是全队最勤奋的队员。他“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是全队最重要的防守队员和第一篮板手。他是转移球的枢纽,在进攻中接触球的时间比其他队员都少,他必须背对篮筐在内线强悍的要位。

如果拿Petar Skansi标准来衡量,中锋应该是在低位、三秒区一带活动,而且要有非常霸道的强攻技术。也就是说,姚明无疑更适合Petar Skansi所说的“中锋”。的统治力,在当时的CBA已无人出其右,当年圈内流传,只有三人对姚明防守有些效果,马健、张伟刚、接君,三人身高都不超过2.08米,但力量足,用得都是绊马索的招术,顶腰别腿,有些效果,但不能完全降伏。我曾在一次采访中问罗德,如果你选CBA最佳阵容,你会选谁,罗德沉思了一下,说出了5个“姚明”。

是罗德忘了王治郅吗?我的看法是,大郅剑走偏锋,选择了较为轻灵的大前锋的路子(许多大个球员,似乎都有打外线的癖好),国内有许多好的中锋苗子,都喜欢走这个路线,比如莫科,有中锋之名,行大前锋之实。而姚明走得是正统的重刀型的中锋路子,俗称“纯中锋”。玩剑,耍得是招数;用刀,就要求力度和狠劲。该赛季总决赛,刀剑相遇,招术精妙的大郅赢了数据也赢了冠军。但1年之后,姚明成为了NBA状元秀,并很快向NBA最好的中锋冲击(必须得感谢范・甘迪,让姚明往死了练力量往内线扎),而大郅却在NBA日显沉沦。

无论是NBA还是当下的CBA,具备统治力的纯中锋,都是一将难求。

自2002年姚明西行后,CBA虽然大个丛生,但易建联等人都是大前锋路子,具备统治力的纯中锋尚无出现,只有唐正东勉强算是号人物。

2005-2006赛季,CBA最后一只恐龙巴特尔正式回归北京,彼时姚明大郅全都不在,战神刘玉栋也退役,他就是整个CBA的明星。这个赛季,他获得过3次周MVP,在与易建联、唐正东等新一代中锋的对抗中,大巴都是胜利者。也把北京队带到了北区冠军的位置。该赛季大巴场均得到25.8分12.4个篮板和4.6次助攻,如果不是因为与裁判的那次口角之争,他就是这个赛季MVP的不二人选。

而大巴在CBA,所能做的还不只是自己得分。解立彬在该赛季末被评为最佳新秀,场均能得到9 5分,三分球有39%的命中率。他应该庆幸能在处子赛季碰到大巴这样会传球的中锋。那个赛季北京主场以108比102击败吉林,解立彬投中了至今为止的单场最多三分次数,5次,也得到了最高得分26分。其中,有3次三分投篮的机会,都拜大巴助攻所赐。大巴吸引对手包夹,外线空位机会大把,只要抓住就是了――而在大巴缺席的2006-2007赛季,解立彬的场均得分下滑到7.1分,三分球命中率则降到35%。他丧失了自己的炮台。

但是,大巴始终无法将北京队带到一个高度,2005-2006赛季半决赛,北京队遇到八一队,被3比0砍瓜切菜般利索拿下。

如果从数据上看,大巴符合Petar Skansi的标准,但为什么北京队自进JXCBA以来就总是战绩中庸、表现中庸的球队呢?

我要借用一下某人的观点。此乃伟大首都某出租车司机――京城出租司机谈话内容涉猎之广泛(不光是政治)、眼光之犀利、观点之新颖、嘴巴之歹毒,在世界车坛也能名列前茅。但说常拉我下夜班的这位师傅,是体育迷。足篮双修,其他项目也不含糊。再加上见多识广――经常能在深夜的酒吧拉到夜归的体育界明星。他分析起来头头是道。当下,关于大巴下赛季到底归北京,还是去新疆,这事闹得沸沸扬扬。这位师傅的观点是:要大巴回来干啥?他的理由是,大巴太慢,球场表现也显得懒散,从北京队长远考虑,不利!

师傅说得挺在理。如果说速度慢、胳膊短(某经纪人评:大巴臂展要能跟他身高一样,他至少能多赚100万)是大巴的外伤,那么懒散就是他的内伤。这在Petar Skansi的中锋理论里,犯了球场表现中的“勤奋”一条。大巴混迹NBA,力量没得说(有奋力拉倒奥尼尔作证),但总是不能得到教练的垂青。但是,大巴的那柄重刀足以在CBA大杀四方,更印证了一些外教的CBA无对抗论调。而这个观点也得到了国内篮坛的普遍认可,也曾在裁判判罚尺度上做出文章,鼓励身体对抗,但似乎现状难改,一招鲜的高个子射手越来越多,舍的拼命的蓝领球员还是难寻。

有时候,中国篮球的进步都是停留在官员们的文件和球员们的嘴上。

比如,曾与某中锋同桌吃饭,饮料啤酒喝得多了,共赴厕所,扶墙事毕,我说,XXX,也就是那个NBA的XX队球探,说你抢篮板只能在篮筐附近,加油啊!那位听了,表情凝重,说:“我这辈子,一定要击败一次XX队!”

3年过去了,该中锋依然脚步缓慢,进NBA打球的事,似乎也不提了。

上一篇:“悲剧无形” 下一篇:NBA经纪人